改良革新梦一场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_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优秀小说,《新石头记》作为其中的一部,不是最优秀的,但也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已有很多,大多是从小说内容分析其主题内蕴等,并把之定性为不可多得的“乌托邦小说”。但在笔者看来,仅把此小说归为“科幻”或“科幻奇谭”都不足以概其全貌。本文将从吴趼人人生经历及其思想主张进入文本,以期描述其“全貌”。
  关键词:吴趼人 《新石头记》 科幻小说(“科幻奇谭”) 思想宣扬
  吴趼人,原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广东佛山人。1883年,十八岁的吴趼人来到上海,曾在茶馆做伙计,后又至江南制造局做抄写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从书坊得到半部《归有光文集》,爱不释手,由此萌发了创作小说的冲动。1897年,吴趼人开始在上海创办小报,曾先后主持了《字林沪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1906年,他担任《月月小说》杂志总撰述,发表了大量的嬉笑怒骂之文。吴趼人一生清贫,常常囊中羞涩,却又嗜酒,由于生活穷困,工作劳累,“有所著述,伏案下笔,亡所旁骛,著纸万言,不加点窜,然恒以静夜为之,昧爽乃少休,日出更起治事”①。于1910年卒于上海寓所。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小说,尤以社会小说为胜,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电术奇谈》《劫余灰》与《上海游骖录》等都是其极负盛名的作品,而《新石头记》作为众多优秀小说中的一部,也具有研究价值。
  《新石头记》,原载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上海《南方报》,署名“老少年”。1908年10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出版单行本,题为《绘图新石头记》,标“社会小说”,署名“我佛山人”。由此看来,作者原意是要写成“社会小说”的。
  《新石头记》作为曹雪芹《红楼梦》的续篇之一,远远脱离了那些“且说续撰《红楼梦》的人,每每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吴趼人只管“言贾宝玉不死,干了一番正经事业呢!”把此小说与以往的《红楼梦》续篇区分开来,从小说的成就来说,这篇小说确不与其他篇者同。
  小说托言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苦修的贾宝玉历经几世几劫忽然有一天醒悟过来,“当初女娲氏炼出五色石来,本是备作补天之用,那三万六千五百块都用了, 单单遗下我未用。后来虽然通了灵,却只和那些女孩子鬼混了几年,未曾酬我这补天之愿”②,如此便蓄了头发下山来了。由此开始了在南京、上海、北京、武汉、山东等地游历,所见之事,所遇之人,无不让他闷闷不乐,心情不畅。后二十回,作者引领贾宝玉进入世界大同的“文明境界”,并参观了文明世界的医术、军事等,且托由老少年之口,对社会体制进行了一番讨论。
  但据目前的研究看来,大多把其归结为“科幻小说”(或“科幻奇谭”)的一部。王德威在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一书中把《新石头记》归为“科幻奇谭”③之一种,他以“科幻奇谭”一词取代了更为流行的“科幻小说”,意在强调晚清小说这一文类的混杂特性。他认为,“无论从什么观点看,吴趼人的《新石头记》都称得上是晚清最引人入胜的乌托邦小说”④。并且以西方汉学家的眼光看待文本,对其进行现代性解读,不啻为当代一种新的解读文本的范式。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描述还不足以概括小说的全貌。
  《新石头记》共四十回,前二十回写贾宝玉流落在处于晚清社会的中国,满目所见,不是人性的丑恶,就是崇洋媚外的劣态,如和薛蟠打交道的洋货买办柏耀廉,不认识几个中国字,却瞧不起中国人,自称“我虽是中国人,却有点外国脾气”,一望便知是个鲜知廉耻之徒。贾宝玉走上海,滞北京,游武汉,所见之事,无不令人闷闷,毫无新鲜可言;尤其在武汉,被人陷害,几近丧命,更是对如此的“野蛮世界”充满了失望情绪,具有鲜明的社会批评色彩。小说的后二十回,写贾宝玉误入东方文明(即《红楼梦》里的甄宝玉)统治着的“文明境界”,于是开始了奇幻之旅,在实行君主立宪的“文明境界”,国富兵强,人民安居乐业,科技发达,世界大同。所乘飞车、穿山隧道、快航猎艇、探南极宝物等,都是作者臆造之。曾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时曾潜心研究机械之学的吴趼人,曾亲手制造过一只模型小轮船,可是当局不理会。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自己具有科幻色彩的“乌托邦小说”《新石头记》的后二十回中都一一实现了。
  小说的第一回,讲明贾宝玉此次下山是为了了却“补天之志”的,但从遇到曾经的家人焙茗,就再也没有提过“补天”的事情,只在小说的最后又重述这一心志,但看到东方文明已把这些功名事业都做成了,自己只管到自由村去了。小说假托《红楼梦》续篇,其实在行批判社会之实,由宝玉带领读者的视线,目睹社会中一些劣行的人和污秽的事情,并阐发对于这国民素质低下、国力贫弱、外强欺凌、国内政事混乱的现状的强烈不满,后二十回即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的“文明世界”的想象,而那些科幻式的奇想则可以看作是作者为了强调这文明国度的国强民富,这些奇思妙想的发明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抵御外辱了,更是可以作为改善国民生活的条件。
  前二十回,在賈宝玉身上处处显露出作者的思想感发。第四回中,贾宝玉和包妥当谈论中国船只聘用外国人驾驶的事情,他说:“但凡是个人,心眼儿总是一样的。不过有一种人被一种嗜好迷住,不得开罢了。还有孔子说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那里有学不会的学问呢?”;第五回,“瞎忧愁纵谈国货”,现在的十家有九家是洋货铺子,却没有一家土货是卖给洋人的,中国的丝、茶行销外国是有用之物,外国卖给中国的货品倒是可有可无。而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自己造这些货品呢?第八回中,对于女学、女权,他认为欲兴女权、平权,必先废缠脚陋习,后再兴办女学,想要废陋习,先教育男子勿喜小脚,这正符合当时社会要求解放女性,废除缠脚陋习的风气,透露出吴趼人的维新思想。……后二十回中,吴趼人又“化身”老少年,向贾宝玉介绍“文明境界”的先进的医术、军事等,带领贾宝玉猎鹏遨游南极,见证贾宝玉出走自由村,通灵宝玉返璞归真之事。   对于社会制度,老少年的“世上有专制、共和、立宪三种,共和和立宪不过是野蛮的富人在掌权,对于贫弱的欺压和蛮横,是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专制倒是最好的政体,但国民野蛮也不行,要想国治太平,要先推行德育,国民素质提高了,做官的在做百姓的时候都饱受德育,做了官,也会以仁行政,‘文明专制,有百利没有一害’,以此,各议员又归政于黄帝”⑤这番高论,又何尝不是吴趼人的心声呢?由此也可看出,吴趼人具有强烈的保皇思想。对于“教”,他也有一番见解,入学的学童第一课即是修身,在文明之国,没有那宣传天堂、地狱,到处劝人入教的。要说信奉的教就是孔子教了,“孔道”即是孔子之道,推崇封建社会的大统——儒家之仁,仁教、仁爱之类,在其看来,即为正统。因此,“吴趼人对传统道德的一往情深,是有感于现实世界道德普遍沦丧的现状,有着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意识”⑥。就小说的前后对比,即看出这一批评思想,情感强烈。但总的来说,吴趼人还是对中国走向文明专制的社会充满希望的,在第二十八回目中,老少年论道,“天下无无教的野蛮国,天下无有教的文明国”,而中国是向来无教的,因此,“中国要做到文明国还容易”⑦,时刻流露出对中国未来的一派理想之色,激励着当时的文人志士为“文明国”而奋斗。
  小说《新石头记》寄托了作者理想的大同社会思想,具有丰富的内蕴,在现在看来,仍不失为前卫的理想之界。不仅对《红楼梦》的续篇矫其以往专写些儿女私情之事的形式,而且,其描述的大同社会也激励了不少的中国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
  a魏绍昌编:《吴趼人研究资料》,《我佛山人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页。
  beg吴趼人著,海风主编:《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第206—207页,第227页。
  c王德威所说的“科幻奇谭”,是指晚清的一种文类特征,其叙事动力来自演义稀奇怪异的物象与亦幻亦真的事件,其叙事效果则在想象與认识论的层面,挑动着读者的非分之想。
  d〔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
  f胡全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
  参考文献:
  [1]胡全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吴趼人著,海风主编.吴趼人全集·第六卷[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3]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张苏芹,河南大学文学硕士,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人文素养教研室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家阳台上有一小块空地,被我爸爸改成了一块小园子。说是园子,不过也就是用几块砖头圈出一块,往里面填上一层土而已。(开头语言诙谐幽默,有吸引力。精彩!)  我一直不看好这块“园子”。  有一年春天,爸爸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株葡萄,带着满心的期待种了下去。搭架、浇水、施肥……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葡萄还是慢悠悠地、一点一点地朝着架子上爬去。(爸爸精心栽种一根葡萄,搭架、浇水、施肥,葡萄生长慢悠悠。)  一年过
摘 要: 21世纪以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态环境,许多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或问题最先由网络舆论引发,接下来才是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换句话说,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也可以成为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其强大的舆论关注度成为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力量,传媒的新闻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而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哲理角度对网络舆论与现实的互构关系进行解读,分析两者相伴而
摘 要:“池塘生春草”这则逸事蕴含着晋宋齐三代诗风演变及谢氏家族诗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信息。这个时期,诗风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以形似及辞藻雕琢革新玄言诗的缺乏形象与辞采,接着是追求景中蕴情和自然精美的更高诗歌审美理想。谢灵运对“池塘生春草”的激赏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显示出他超越自身局限的努力,并为谢惠连、谢庄、谢朓等所继承发展,也可见谢氏家族自我革新的过程及其引领推动诗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 要: 《珍妮姑娘》是美国古典作家德莱塞的第二部小说,它是一部描写美丽无私但注定命运悲惨的可怜女性的著作。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珍妮的形象切入,使用维多利亚方式的“真正的女性”意识形态来分析珍妮的身份塑造工作及其伦理文化冲突,描绘主人公身份建构的虚幻本质,从而反映出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衰落。  关键词:《珍妮姑娘》 身份构建 伦理文化冲突  一、《珍妮姑娘》的女性身份构建  《珍妮姑娘》描述了一个美丽
摘 要:《石秀》这篇历史小说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方法,作者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对石秀这个《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彻底的世俗化改写。本文就其历史小说和精神分析小说两个属性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石秀其人的心理历程、小说的历史“表皮”属性、作者的创作动机来探究该篇历史小说中隐藏的主观话语追求。  关键词:《石秀》 施蛰存 心理分析 历史小说  当我们读完《水浒传》中对“拼命三
胡适率先使用问号和惊叹号  1916年9月,《新青年》这时还完全采用白话文,但白话文的出场频率已经很频繁,个别同仁因此尝试寻求突破,以使文章更准确地表情达意,使语气委婉生动、抑扬顿挫。在编辑的操作下,4卷1号上高一涵写作的《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已经在“句读”两种标注方法之间加上了“:”号、“;”号,而且用来表示“读”的千篇一律的“、”号,也改换成为“,”号。  陈独秀发表的《科学与基督教》一文
摘要:印度电影《起跑线》于2018年上映,关注和思考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虽然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却能引起观影者的深思。有学者对其教育问题、视觉文化传播、拍摄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阿兰·德波顿身份焦虑为理论切入点,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大环境和主人公身边的他人形象作为镜像,去分析影片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的女性焦虑问题,试图发现缓解或解决女性焦虑的办法。  关键词:女性焦虑
摘 要: 陌生化是指把人们原本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置入一种新的、陌生的环境中去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感受。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为切入点,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四个方面分析张柠的新作《三城记》。  关键词: 《三城记》 陌生化 形式主义  一、陌生化  “陌生化”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在《共产主义和未来主义》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
歌德曾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已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重读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唤起我新的思考。《班主任》用小说的形式对刚刚结束的“文革”提出质疑,塑造了很多带有时代印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刘心武以不凡的勇气、写实的笔法塑造了被极“左”思想毒害和扭曲的中学生形象,其中谢惠敏最具典型性。  团支部书记谢惠敏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坚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块重要梗结,“庄周梦蝶”已由寓言衍变为了经典之意象,较为频繁地出现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执教者应带领学生追本溯源,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考试之成绩,还能使学生从这个短小的寓言故事中窥见庄子的齐物人生态度,进而理解其与庄子至高生命境界“逍遥游”的因果关联。  关键词:庄周梦蝶 齐物观 逍遥游 神  一、庄周梦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