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主要从有效前提(和谐成功,提升兴趣)以及从有效过程(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联系专业、灵活教学)两方面去谈如何去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和谐成功、提升兴趣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巧用切入
授之以渔 自主学习 联系专业、灵活教学
新课程对语文学科提出了“减负、增效、提质”的要求,要求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教学是否有效,甚或是高效,我觉得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与教师有效互动,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而要让学生投入课堂,不外乎要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有效前提——和谐成功,提升兴趣
大部分中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学习的失败者,在班中往往是教师忽略的对象,得不到教师的赏识,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缺乏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燃起兴趣呢?
我认为创设和谐氛围,享受成功体验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要以赞赏的口吻及时加以肯定,就算答错,也要对某些可取的方面予以鼓励。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只有在这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才敢于去想、去做,学出成效。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从简单、容易的内容切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如果一开始切入的内容过难,学生通过努力也很难达到,会让学生有很大的挫败感,如此日积月累,则会使学生越发不自信,甚至彻底放弃此门学科的学习。所以,教育家认为:要让学生采摘那些跳起来够得着的果子,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只有让学生以积极、放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参与到师生真诚的课堂探讨中,获得他人认同,得到成功体验,才能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学出成效。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生活并努力学习。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收效甚微的。
二 、有效过程
(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就是对许多环节精心整合,摒弃一些繁冗、低效的教学环节,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会了多少这两个问题。曾有位名师说过:“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有趣而高效的。”而我理解的“简单而高效”,就是实用而不花哨—摒弃“表演”的成分,让课堂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通过简单的环节,学生就能马上切入文章的内核,抓住文章的“牛鼻”,进行深入的思考。
1、巧用切入
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后面教学环节的推进就能顺利高效得多。语文教材体裁、题材各异,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在参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出这篇文章的教学突破口,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打下良好基石,教学过程必将呈现出流畅、灵动的态势。如某教师教学《祝福》时,根据学情,选择了两个切入点:
1、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然而在祥林嫂的生命里,春天这个季节发生了什么事?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而把握人物形象。学生经过探讨得出:祥林嫂是个生命里没有春天的女人。2、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学生最终明白: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个讲究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则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对全文有深入的研读,不可能有正确的解答。因此,学生势必会结合文本作深入的思考。两个问题,把全文的重点贯穿了起来。合适的切入点,为课堂的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当然,文章形式各异,千姿百态,切入点的选择也不一而足,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独具慧眼,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去精心设置,让课堂呈现简单而高效的良好态势。
2、授之以渔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课文无非是例子,既为例子,就应该给予学生以学习方法、方式的启迪,如同数学课上的典型例子一样,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分析各类优秀文体例文的同时,也应及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要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以后阅读各类文体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如现代文语段阅读分析,一直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学生觉得没有规律,不知如何去答题。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文体时,可以传授一些解题的方法。譬如鉴赏说明文,就要抓住“四要点”(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鉴赏记叙文,可以抓中心句、关键句,先掌握文章主旨、结构,而主旨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又能起到指导作用等;鉴赏议论文,当然也是先从“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去整体把握。当然,涉及到具体的题型,方法又是百花齐放的,如:语句摘录法、层意合并法、要点归纳法、顺藤摸瓜法等等。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中真正掌握要领、不再盲无头绪。掌握了方法,对学生今后的自由阅读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一生受益。方法,是求知途中永远指引方向的“航灯”。在“航灯”的指引下,学习才能有更高的成效。
3、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自己主动参与和思考情况下的学习过程,得到的感悟和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学到的知识才能更牢固。所以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会学得更扎实。相比单纯的灌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应用文的写作,传统的方法是根据书中的例文,教师归纳出几个要点,然后再让学生写作,但往往效果不理想,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过滤,属于死记硬背。如果教师先设置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去考虑应该在该文种中写清楚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我在教学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时,就让学生自己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如讲得不完整,再让其他同学加以补充。因为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七嘴八舌就把一些要点提了出来,而且八九不离十。从作业反馈来看,效果比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好很多。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积累,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组织和补缺的作用。自主学习实施不仅可行,而且学生学得更有效。
(二)、联系专业,灵活教学
中职校学生有很大部分毕业后将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需求,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上一节如何给菜肴取艺术菜名的课;导游专业的教材中,也可以安排如何正确接待游客的用语要求。让学生了解:语文不仅仅是阳春白雪,陶冶我们的情操,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技能,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各行各业都需要语文技能(听、说、读、写),学好语文对他们的就业有很大的裨益。活学语文,把语文专业化,生活化,也是让语文教学提高成效的一种途径。
归根到底,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注重学生学习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受到高尚情感和道德品质的熏陶,而且能掌握今后作为社会人所应掌握的各种听说读写的技能,真真切切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关键词:和谐成功、提升兴趣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巧用切入
授之以渔 自主学习 联系专业、灵活教学
新课程对语文学科提出了“减负、增效、提质”的要求,要求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教学是否有效,甚或是高效,我觉得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与教师有效互动,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而要让学生投入课堂,不外乎要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有效前提——和谐成功,提升兴趣
大部分中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学习的失败者,在班中往往是教师忽略的对象,得不到教师的赏识,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缺乏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燃起兴趣呢?
我认为创设和谐氛围,享受成功体验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要以赞赏的口吻及时加以肯定,就算答错,也要对某些可取的方面予以鼓励。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只有在这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才敢于去想、去做,学出成效。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从简单、容易的内容切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如果一开始切入的内容过难,学生通过努力也很难达到,会让学生有很大的挫败感,如此日积月累,则会使学生越发不自信,甚至彻底放弃此门学科的学习。所以,教育家认为:要让学生采摘那些跳起来够得着的果子,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只有让学生以积极、放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参与到师生真诚的课堂探讨中,获得他人认同,得到成功体验,才能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学出成效。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生活并努力学习。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收效甚微的。
二 、有效过程
(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就是对许多环节精心整合,摒弃一些繁冗、低效的教学环节,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会了多少这两个问题。曾有位名师说过:“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有趣而高效的。”而我理解的“简单而高效”,就是实用而不花哨—摒弃“表演”的成分,让课堂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通过简单的环节,学生就能马上切入文章的内核,抓住文章的“牛鼻”,进行深入的思考。
1、巧用切入
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后面教学环节的推进就能顺利高效得多。语文教材体裁、题材各异,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在参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出这篇文章的教学突破口,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打下良好基石,教学过程必将呈现出流畅、灵动的态势。如某教师教学《祝福》时,根据学情,选择了两个切入点:
1、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然而在祥林嫂的生命里,春天这个季节发生了什么事?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而把握人物形象。学生经过探讨得出:祥林嫂是个生命里没有春天的女人。2、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学生最终明白: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个讲究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则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对全文有深入的研读,不可能有正确的解答。因此,学生势必会结合文本作深入的思考。两个问题,把全文的重点贯穿了起来。合适的切入点,为课堂的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当然,文章形式各异,千姿百态,切入点的选择也不一而足,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独具慧眼,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去精心设置,让课堂呈现简单而高效的良好态势。
2、授之以渔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课文无非是例子,既为例子,就应该给予学生以学习方法、方式的启迪,如同数学课上的典型例子一样,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分析各类优秀文体例文的同时,也应及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要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以后阅读各类文体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如现代文语段阅读分析,一直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学生觉得没有规律,不知如何去答题。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文体时,可以传授一些解题的方法。譬如鉴赏说明文,就要抓住“四要点”(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鉴赏记叙文,可以抓中心句、关键句,先掌握文章主旨、结构,而主旨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又能起到指导作用等;鉴赏议论文,当然也是先从“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去整体把握。当然,涉及到具体的题型,方法又是百花齐放的,如:语句摘录法、层意合并法、要点归纳法、顺藤摸瓜法等等。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中真正掌握要领、不再盲无头绪。掌握了方法,对学生今后的自由阅读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一生受益。方法,是求知途中永远指引方向的“航灯”。在“航灯”的指引下,学习才能有更高的成效。
3、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自己主动参与和思考情况下的学习过程,得到的感悟和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学到的知识才能更牢固。所以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会学得更扎实。相比单纯的灌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应用文的写作,传统的方法是根据书中的例文,教师归纳出几个要点,然后再让学生写作,但往往效果不理想,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过滤,属于死记硬背。如果教师先设置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去考虑应该在该文种中写清楚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我在教学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时,就让学生自己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如讲得不完整,再让其他同学加以补充。因为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七嘴八舌就把一些要点提了出来,而且八九不离十。从作业反馈来看,效果比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好很多。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积累,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组织和补缺的作用。自主学习实施不仅可行,而且学生学得更有效。
(二)、联系专业,灵活教学
中职校学生有很大部分毕业后将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需求,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上一节如何给菜肴取艺术菜名的课;导游专业的教材中,也可以安排如何正确接待游客的用语要求。让学生了解:语文不仅仅是阳春白雪,陶冶我们的情操,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技能,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各行各业都需要语文技能(听、说、读、写),学好语文对他们的就业有很大的裨益。活学语文,把语文专业化,生活化,也是让语文教学提高成效的一种途径。
归根到底,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注重学生学习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受到高尚情感和道德品质的熏陶,而且能掌握今后作为社会人所应掌握的各种听说读写的技能,真真切切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