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某型装备电机螺钉断裂情况,从宏观和微观形貌角度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断裂螺钉的成分及机械性能符合标准,金相组织正常,断裂的可能原因是潮湿氨引起的应力腐蚀断裂。
关键词:装备;螺钉;断裂;失效分析
Keywords:equipment;screw;fracture;failure analysis
1 概述
电机是某型装备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为舵面转动提供动力。电机电枢外圆与定子上磁钢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8mm,平垫的厚度为0.025~0.35mm,弹垫的厚度为0.5~1mm;弹垫为不锈钢材料,带有磁性,掉落在电机内部将吸附在磁钢表面,电机通电工作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电枢与定子发生扫膛,电机工作转速降低,工作电流增大,电枢绕组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枢烧毁,电机停转,从而使得舵机无法做出正确的姿态调控,导致装备异常坠毁。为了摸清螺钉断裂机理,避免舵系统故障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有必要对螺钉断裂原因进行失效分析。
2 故障分析
2.1 宏观分析
电机螺钉断裂如图1所示,螺钉牌号规格为GB/T 67-2000 M2×4(H62),与弹簧垫圈、普通垫圈配合使用,固定电刷组件焊片与引出线焊片。断裂发生在螺钉头和螺杆过渡位置根部。宏观形貌分析表明,垫片一面可见一圈接触痕迹和轻微塑性变形,如图2所示;螺钉断裂发生在头部与杆部转接部位,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唇特征,断口边缘存在大量黑色附着物;使用无水乙醇结合超声波清洗后附着物基本消失,清洗后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颜色差异。
2.2 微观分析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螺钉断口清洗前均可见大量附着物,附着物在二次电子图像中具有荷电效应(呈白亮色),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呈黑色,放大后附着物呈泥状,如图3a)所示;螺钉断口清洗后附着物基本消失,断口背散射电子图像颜色均匀,未出现缺陷现象,如图4a)所示,各区域均未见明显的腐蚀产物,如图4所示;断口微观形貌:结晶状断口区均为沿晶加解理形貌,纤维状断口区均以解理为主,断口未见疲劳特征,如图3b)、图3c)和图4b)、图4c)所示。
2.3 能谱分析
经能谱分析,螺钉断口上的附着物主要含C、O元素和少量N、S、Cl腐蚀性元素;清洗前后的断口的结晶状区、纤维状区、表面的能谱成分较接近,主要含Cu、Zn、O元素,合金元素含量与H62材料接近。
2.4 金相组织分析
磨制螺钉头部断口位置的纵向金相试样,在断面位置附近可见少量沿晶和穿晶裂纹,裂纹存在分叉现象,如图5a所示。开槽位置可见大量流变线,说明螺钉经过冲压或者挤压加工,导致α相产生较大形变,晶粒变小、拉长,且β相也沿加工方向分布,如图5b)所示,因此螺钉头部与螺杆的过渡位置成为螺钉的薄弱点。
2.5 硬度测试
对刻蚀前的断裂螺钉金相试样进行维氏硬度测试,平均硬度为221HV(见表1),根据GB/T 9098.10-1993《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色金属制造的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该螺钉的性能等级为CU2,最小抗拉强度为440MPa。通过GB 3771-1983《铜合金硬度与强度换算值》进行换算可得,黄铜棒材206HV对应抗拉强度为706MPa,证明该螺钉的性能等级符合标准要求。
2.6 综合分析
螺钉头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唇特征,清洗后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颜色差异。螺钉配套的垫片发现接触痕迹和轻微塑性变形,说明螺钉安装后存在一定的紧固力。螺钉断裂发生在头部与杆部转接部位,该位置存在应力集中。微观形貌表明,结晶状断口区为沿晶加解理形貌,纤维状断口区以解理为主,断口未见疲劳特征;断口清洗后,各区域均未见明显的腐蚀产物。金相組织分析表明,在断面位置附近可见少量沿晶和穿晶裂纹,裂纹存在分叉现象。因此,螺钉断裂的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
能谱分析表明,螺钉断口主要含Cu、Zn、O元素,合金元素含量与H62材料接近,螺钉能谱成分与规定相符。螺钉基体组织为α+β相,金相组织未见异常。螺钉头断口边缘存在大量黑色附着物,附着物使用无水酒精加超声波清洗后基本消失;附着物在二次电子图像中具有荷电效应(呈白亮色)、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呈黑色,放大后附着物呈泥状;两个断口上的附着物均主要含C、O元素和少量N、S、Cl腐蚀性元素,附着物为外来物而非腐蚀产物。断口清洗后背散射电子图像颜色均匀,未见缺陷显示,螺钉断裂与缺陷无关。螺钉平均硬度为221HV,对应抗拉强度为706MPa,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黄铜存在季裂现象,原因是潮湿大气中所含的微量氨在黄铜表面冷凝成氨水溶液层,黄铜受到氨水溶液的腐蚀和自身内部存在的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黄铜在潮湿氨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基体的氧化物,检测不到腐蚀性元素,与故障现象较相似。
3 结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断裂的螺钉能谱成分与标准规定相符,金相组织未见异常;
2)断裂的螺钉试样平均硬度为221HV,其性能等级符合标准要求;
3)螺钉断裂的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
4)螺钉应力腐蚀产生的原因可能主要与潮湿氨环境有关。
作者简介
索鸿飞,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装备总体修理技术研究工作。
关键词:装备;螺钉;断裂;失效分析
Keywords:equipment;screw;fracture;failure analysis
1 概述
电机是某型装备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为舵面转动提供动力。电机电枢外圆与定子上磁钢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8mm,平垫的厚度为0.025~0.35mm,弹垫的厚度为0.5~1mm;弹垫为不锈钢材料,带有磁性,掉落在电机内部将吸附在磁钢表面,电机通电工作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电枢与定子发生扫膛,电机工作转速降低,工作电流增大,电枢绕组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枢烧毁,电机停转,从而使得舵机无法做出正确的姿态调控,导致装备异常坠毁。为了摸清螺钉断裂机理,避免舵系统故障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有必要对螺钉断裂原因进行失效分析。
2 故障分析
2.1 宏观分析
电机螺钉断裂如图1所示,螺钉牌号规格为GB/T 67-2000 M2×4(H62),与弹簧垫圈、普通垫圈配合使用,固定电刷组件焊片与引出线焊片。断裂发生在螺钉头和螺杆过渡位置根部。宏观形貌分析表明,垫片一面可见一圈接触痕迹和轻微塑性变形,如图2所示;螺钉断裂发生在头部与杆部转接部位,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唇特征,断口边缘存在大量黑色附着物;使用无水乙醇结合超声波清洗后附着物基本消失,清洗后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颜色差异。
2.2 微观分析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螺钉断口清洗前均可见大量附着物,附着物在二次电子图像中具有荷电效应(呈白亮色),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呈黑色,放大后附着物呈泥状,如图3a)所示;螺钉断口清洗后附着物基本消失,断口背散射电子图像颜色均匀,未出现缺陷现象,如图4a)所示,各区域均未见明显的腐蚀产物,如图4所示;断口微观形貌:结晶状断口区均为沿晶加解理形貌,纤维状断口区均以解理为主,断口未见疲劳特征,如图3b)、图3c)和图4b)、图4c)所示。
2.3 能谱分析
经能谱分析,螺钉断口上的附着物主要含C、O元素和少量N、S、Cl腐蚀性元素;清洗前后的断口的结晶状区、纤维状区、表面的能谱成分较接近,主要含Cu、Zn、O元素,合金元素含量与H62材料接近。
2.4 金相组织分析
磨制螺钉头部断口位置的纵向金相试样,在断面位置附近可见少量沿晶和穿晶裂纹,裂纹存在分叉现象,如图5a所示。开槽位置可见大量流变线,说明螺钉经过冲压或者挤压加工,导致α相产生较大形变,晶粒变小、拉长,且β相也沿加工方向分布,如图5b)所示,因此螺钉头部与螺杆的过渡位置成为螺钉的薄弱点。
2.5 硬度测试
对刻蚀前的断裂螺钉金相试样进行维氏硬度测试,平均硬度为221HV(见表1),根据GB/T 9098.10-1993《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色金属制造的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该螺钉的性能等级为CU2,最小抗拉强度为440MPa。通过GB 3771-1983《铜合金硬度与强度换算值》进行换算可得,黄铜棒材206HV对应抗拉强度为706MPa,证明该螺钉的性能等级符合标准要求。
2.6 综合分析
螺钉头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剪切唇特征,清洗后断口呈黄铜色,无明显的颜色差异。螺钉配套的垫片发现接触痕迹和轻微塑性变形,说明螺钉安装后存在一定的紧固力。螺钉断裂发生在头部与杆部转接部位,该位置存在应力集中。微观形貌表明,结晶状断口区为沿晶加解理形貌,纤维状断口区以解理为主,断口未见疲劳特征;断口清洗后,各区域均未见明显的腐蚀产物。金相組织分析表明,在断面位置附近可见少量沿晶和穿晶裂纹,裂纹存在分叉现象。因此,螺钉断裂的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
能谱分析表明,螺钉断口主要含Cu、Zn、O元素,合金元素含量与H62材料接近,螺钉能谱成分与规定相符。螺钉基体组织为α+β相,金相组织未见异常。螺钉头断口边缘存在大量黑色附着物,附着物使用无水酒精加超声波清洗后基本消失;附着物在二次电子图像中具有荷电效应(呈白亮色)、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呈黑色,放大后附着物呈泥状;两个断口上的附着物均主要含C、O元素和少量N、S、Cl腐蚀性元素,附着物为外来物而非腐蚀产物。断口清洗后背散射电子图像颜色均匀,未见缺陷显示,螺钉断裂与缺陷无关。螺钉平均硬度为221HV,对应抗拉强度为706MPa,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黄铜存在季裂现象,原因是潮湿大气中所含的微量氨在黄铜表面冷凝成氨水溶液层,黄铜受到氨水溶液的腐蚀和自身内部存在的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黄铜在潮湿氨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基体的氧化物,检测不到腐蚀性元素,与故障现象较相似。
3 结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断裂的螺钉能谱成分与标准规定相符,金相组织未见异常;
2)断裂的螺钉试样平均硬度为221HV,其性能等级符合标准要求;
3)螺钉断裂的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
4)螺钉应力腐蚀产生的原因可能主要与潮湿氨环境有关。
作者简介
索鸿飞,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装备总体修理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