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浅析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源自于2021年2月~2021年5月我院,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接受延续护理,就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且LVEDD及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NP、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繁杂的临床综合征,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发展,有相关数据显示[2],世界范围内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已高达2250万余人,且每年新增200万余人。该类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通常需在病情稳定后居家休养,因此,社区和家庭是院外延续护理的主要场所,也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护理的主要场所,维持高质量的院外延伸护理对保障患者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延续护理是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出院后得到有效、连续的护理干预,从而解决其出院后遇到的健康问题[3]。鉴于此,本文就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源自于2021年2月~2021年5月我院,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0~80岁,平均(61.72±2.74)岁。研究组男21例,女20例,年齡40~80岁,平均(61.67±2.63)岁。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于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主要包含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饮食干预,并叮嘱患者戒烟酒,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外此,定期给予电话回访。研究组接受延续护理,具体如下:
(1)于患者出院前1d,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收集相关材料,对患者自身病情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出院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含,叮嘱患者及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出院后遵医嘱按时按量用量、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烟酒、适当的运动,同时维持积极向上的心境。
(2)出院随访:患者术后第一个月,每周随访1次,而后更改为1个月1次,共随访6个月。单次随访时间为10~20min。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交流,分析其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告知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促使其切实的感受关爱,有利于其建立对抗的疾病的信心;②用药指导,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服药状况,询问患者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服药剂量与时间是否准确,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暂停用药,及时复诊;③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在加重开展自我监护,指导患者学习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手册内的相关内容,提升其对自身疾病状况的评估,纠正错误认知与行为
(3)利用网络平台:出院是要求患者及其技术进入微信群,关注本院微信公众号,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微信。待患者出院后,小组成员利用微信群定时开展知识讲座,2~3次/周,20~40min/次。并在讲解完毕后,将相关内容上传至公众号,以便患者浏览,巩固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②血浆脑钠肽(BN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③6min步行距离[4]:选择院内走廊(长直且无人),截取50m为研究路段,设置起始点标识,并指导患者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以最高步速行往返运动,记录患者6min内的最远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LVEF指标提升,且LVEDD及LVESD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BNP及6min步行距离指标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BNP及6min步行距离指标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心脏疾病,患者需长时间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任务。有相关研究发现[5],现如今临床主要通过维持患者健康状况及健康功能而达到缓解病情发展的目的,从而促使其能很好的独立生活,改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患者较难治愈,需接受长期治疗,出院后缺乏医护人员的指导,导致病情加重,其长时间接受治疗,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降低其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