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挥地理优势,树立环境教育意识
高中地理教材本身就包含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诸多内容,例如,“保护宇宙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等都是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的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培养的保证。要把环境意识贯穿到地理教学思想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观和发展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以人的协调理论为依据,探讨当代人类普遍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揭示出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现状和内在规律。因此,高中地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以外,更有许多资源环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向他们展示,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系统之间内在的矛盾和依赖关系,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但是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东西部差异很大,人均更是不足,加上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环境破坏严重,全国各地不断发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阻力。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弥补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对我国国情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理环境现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起良好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
1.课堂教学重视环境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要首先提高个人素养,有着良好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知识点,适当联系实际,扩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虽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学习内容的限制,不能够多方面地向学生展示环境保护的知识,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比课堂教育更加有效,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邀请专家进行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图片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另外,可以在学生之间组建一个环保社团,环保社团是课堂环境教育的有机补充,不仅能够培养一批环境保护的骨干,而且也能扩大在学生中间的影响,有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资源环境观,掌握一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重要节日,进行环保宣传
由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世界各国及一些社会组织都会向人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而且在世界上也形成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固有节日,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世界水日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重大的环境保护日适时的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走向街头或是一些公共场所,向公众讲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学校周围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染源、生态农业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切实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
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以促进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材本身就包含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诸多内容,例如,“保护宇宙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等都是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的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培养的保证。要把环境意识贯穿到地理教学思想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观和发展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以人的协调理论为依据,探讨当代人类普遍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揭示出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现状和内在规律。因此,高中地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以外,更有许多资源环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向他们展示,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系统之间内在的矛盾和依赖关系,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但是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东西部差异很大,人均更是不足,加上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环境破坏严重,全国各地不断发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阻力。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弥补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对我国国情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理环境现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起良好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
1.课堂教学重视环境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要首先提高个人素养,有着良好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知识点,适当联系实际,扩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虽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学习内容的限制,不能够多方面地向学生展示环境保护的知识,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比课堂教育更加有效,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邀请专家进行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图片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另外,可以在学生之间组建一个环保社团,环保社团是课堂环境教育的有机补充,不仅能够培养一批环境保护的骨干,而且也能扩大在学生中间的影响,有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资源环境观,掌握一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重要节日,进行环保宣传
由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世界各国及一些社会组织都会向人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而且在世界上也形成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固有节日,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世界水日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重大的环境保护日适时的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走向街头或是一些公共场所,向公众讲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学校周围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染源、生态农业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切实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
对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以促进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