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述5-羟色胺在皮肤瘙痒,主要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在一些顽固性皮肤瘙痒中的作用以及5-羟色胺在皮肤血管、黑素细胞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高压液相色谱法等对揭示一些皮肤病与5-羟色胺的关系有重要帮助。还介绍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急性马蹄叶炎中5-羟色胺的作用机制。探讨5-羟色胺在皮肤病中的作用方式、途径以及开发5-羟色胺类新药
【机 构】
:
1.湖南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皮肤科;<br>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5-羟色胺在皮肤瘙痒,主要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在一些顽固性皮肤瘙痒中的作用以及5-羟色胺在皮肤血管、黑素细胞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高压液相色谱法等对揭示一些皮肤病与5-羟色胺的关系有重要帮助。还介绍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急性马蹄叶炎中5-羟色胺的作用机制。探讨5-羟色胺在皮肤病中的作用方式、途径以及开发5-羟色胺类新药
其他文献
对外周血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研究已开展15年,但很少有资料报道非血液体液的HIV分布情况。精液、脑脊液、乳汁、唾液中潜伏的病毒可以增加HIV感染的播散与流行。本文采用已商品化的HIV-1 RNA定量检测法,即Roche公司的Amplicon HIV-1 Monitor(RTPCR)和Organon Teknika公司的核酸序列扩增法(NASBA)对比检测脑脊液(CSF)、精液、唾液、宫
报道了4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是43、73、84、86岁。她们均发生雷诺现象、严重的指(趾)坏死和血清高水平的抗着丝点抗体(ACA),无糖尿病或慢性动脉疾病,皮肤或内脏器官无系统性硬皮病的表现,组织学检查未发现皮肤硬化、钙沉着和动脉病变的特异表现。其中2例患者雷诺现象和指(趾)缺血坏死出现的时间间隔为1~12年,而另2例患者雷诺现象不明显,仅寒冷试验阳性。3例患者静脉注射前列腺素后,缺血坏死损伤得以
对于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的口腔粘膜病变,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外涂,并用羟丙纤维素乳化剂(HPC)药膜敷贴,部分病例同时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3~73岁(平均502岁),其中寻常性天疱疮(PV)8例,寻常性天疱疮合并落叶性天疱疮(PF)1例,瘢痕性类天疱疮(CP)1例。3例曾内服环孢素,3例曾接受过血浆交换疗法,目前仍有8例内服皮质类固醇。敷贴疗法是用0.045%丙酸氯倍他
表皮松解型角化过度(EHK)亦称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由角蛋白1或角蛋白10基因突变引起,其中一半以上为新的突变,患者出生时出现水疱和红斑,然后转变成厚的、鱼鳞病样角化过度型斑块,常合并掌跖角化.其临床表现的严重性呈现很大的个体差异.银屑病样斑块组织病理示EHK的特点:角质层增厚,颗粒层增宽,表皮浅层空泡变性,颗粒层细胞内有致密的透明角质蛋白颗粒物组成.电镜检查发
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于 1977年由Birt首先描述,表现为纤维毛囊瘤(FF)、毛盘状瘤(TD)和软垂疣三联征。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皮损的发病年龄为30~40岁,可同时伴有肾癌等内脏肿瘤。
据报告多菌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MDT)后,细菌指数(BI)每年平均下降0.57~1.01对数单位,但至今尚未阐明BI下降率不同的有关原因,作者对埃塞俄比亚的一组患者随访了10年,以观察BI下降模式和可能的危险因素。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间在ALERT的MDT现场评估研究中共登记660例患者,除外因不符合条件10例和氨苯砜单疗后复发56例,余594例患者中300例为多菌型患者。该研究对其中2
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一些炎症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在皮肤科,该疗法主要用来治疗皮肌炎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越来越多的临床经验表明,此疗法安全、可靠,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本文主要对其免疫调控机理及临床疗效进行概述.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成的常见皮肤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尽如人意。作用评价了窄谱中波紫外线(TL01)治疗严重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对象为18例病情严重、长期不愈的脂溢性皮炎患者,诊断依据为皮肤脂溢出区慢性复发性红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患者均无银屑病等其它皮肤病史。患者均有面部受累,15例皮损尚累及头皮和肩部。
汗疱疹是一种水疱性湿疹,占手部湿疹的5%~20%。作者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5例汗疱疹患者,这些患者对一线疗法无效,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有不良反应。
临床上皮肌炎患者粘蛋白病的皮损报道较少。作者报道2例皮肌炎合并粘蛋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