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为中国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它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是根本保障,育人为本是根本目的,改革创新是内在动力,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10年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它们既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又相辅相成,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作为顺德区区属的一所重点中学,在成功获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后,如何立足顺德区域教育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呢?答案就是: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提高办学质量”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了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要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因此,要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践行《规划纲要》的要求,就应该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一、改革教学模式,促进课堂高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因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五个要让”。“三个转变”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生。“五个要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探索并制定符合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制定出既符合课改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应做到“五个是否”。第一,要看执教者是否提供了学生需要的教学,根据需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确有实效的形式和方法;第二,是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积极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第三,是否从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四,是否充分挖掘了教材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教育资源;第五,教学的效益要看是否使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整体协调发展。制定出评价标准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二、改善师生关系,力争氛围生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口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教学过程已不再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要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一要民主平等,老师和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民主平等的;二要尊师爱生,我们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虚心聆听老师的教诲,服从老师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不足;三要教学相长,课堂上教师要分类施教,及时反馈,整体推进,课下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勤于辅导,多做调查,及时调整,在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中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坚持“评教制”,争取学生满意率要达到90%。
三、改进常规管理,实现教学有效
教学常规管理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进一步确立管理出效益的观念,加强过程控制。
集体备课注重效果。集体备课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发言人四落实。教研组长严格考勤,教研内容详实记录,发言人准备充分。集体备课抓好“三次备课,二次反思,一次突破”,即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分享经验第二次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第一次反思;上课后再一次反思,反思之后第三次备课,最后实现课堂教学一次突破。如此循环,不断在备课——交流——上课——反思中磨砺自己,实现课堂教学的飞跃。
课堂教学注重实效。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上好每一堂课,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布置好每一道作业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多开放,少封闭;多启发,少注入;多空白,少代替;多连手,少单一;多粗放,少细致;多直接,少迂回;多主动,少被动;多扮演,少板书;多类比,少孤立;多直观,少抽象;多延伸,少局限。课堂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学会”、“教会”为“会学”、“会教”。通过新的课堂模式的实行,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精炼精批。教师做到课内外作业设计要“精心”,内容要“精炼”,批改要“精细”。要根据学科和学生年龄不同,作业形式多样,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相结合,全班统一性作业与个别辅导性作业相结合。要采取不同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改良保障机制,确保发展长效
实施校本培训,开展行动研究,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
加强校本培训。持续提高质量,必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必须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指导教师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帮助老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性质、内容框架和教学原则,促使新的理念回归实践。开设“课改讲座”、“教学论坛”,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能、开展研究的平台,促进每位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培养一支具有执行、研究、开发和推广能力的教师队伍。
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研究新机制,开展教学的行动研究,倡导做“学习型”教师和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备课组。教务处担负校本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为教师与上级教研人员、理论研究者的交流和沟通创造环境与条件;为教师的改革与研究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难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及时得到关注、分享与推广;定期奖励教师的教研成果。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科研因其科学性,在教育教学中必然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将课堂教学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包括教师个体以案例的方式为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协作研究的过程,教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事进行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在不同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中兼容,吸收并各取所需;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专业引领”,为此,学校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聘请专家讲学,组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课改全程工作按照教育科研的原则、途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作为顺德区区属的一所重点中学,在成功获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后,如何立足顺德区域教育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呢?答案就是: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提高办学质量”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了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要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因此,要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践行《规划纲要》的要求,就应该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一、改革教学模式,促进课堂高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因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五个要让”。“三个转变”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生。“五个要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探索并制定符合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制定出既符合课改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应做到“五个是否”。第一,要看执教者是否提供了学生需要的教学,根据需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确有实效的形式和方法;第二,是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积极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第三,是否从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四,是否充分挖掘了教材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教育资源;第五,教学的效益要看是否使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整体协调发展。制定出评价标准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二、改善师生关系,力争氛围生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口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教学过程已不再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要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一要民主平等,老师和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民主平等的;二要尊师爱生,我们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虚心聆听老师的教诲,服从老师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不足;三要教学相长,课堂上教师要分类施教,及时反馈,整体推进,课下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勤于辅导,多做调查,及时调整,在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中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坚持“评教制”,争取学生满意率要达到90%。
三、改进常规管理,实现教学有效
教学常规管理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进一步确立管理出效益的观念,加强过程控制。
集体备课注重效果。集体备课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发言人四落实。教研组长严格考勤,教研内容详实记录,发言人准备充分。集体备课抓好“三次备课,二次反思,一次突破”,即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分享经验第二次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第一次反思;上课后再一次反思,反思之后第三次备课,最后实现课堂教学一次突破。如此循环,不断在备课——交流——上课——反思中磨砺自己,实现课堂教学的飞跃。
课堂教学注重实效。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上好每一堂课,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布置好每一道作业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多开放,少封闭;多启发,少注入;多空白,少代替;多连手,少单一;多粗放,少细致;多直接,少迂回;多主动,少被动;多扮演,少板书;多类比,少孤立;多直观,少抽象;多延伸,少局限。课堂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学会”、“教会”为“会学”、“会教”。通过新的课堂模式的实行,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精炼精批。教师做到课内外作业设计要“精心”,内容要“精炼”,批改要“精细”。要根据学科和学生年龄不同,作业形式多样,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相结合,全班统一性作业与个别辅导性作业相结合。要采取不同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改良保障机制,确保发展长效
实施校本培训,开展行动研究,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
加强校本培训。持续提高质量,必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必须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指导教师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帮助老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性质、内容框架和教学原则,促使新的理念回归实践。开设“课改讲座”、“教学论坛”,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能、开展研究的平台,促进每位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培养一支具有执行、研究、开发和推广能力的教师队伍。
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研究新机制,开展教学的行动研究,倡导做“学习型”教师和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备课组。教务处担负校本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为教师与上级教研人员、理论研究者的交流和沟通创造环境与条件;为教师的改革与研究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难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及时得到关注、分享与推广;定期奖励教师的教研成果。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科研因其科学性,在教育教学中必然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将课堂教学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包括教师个体以案例的方式为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协作研究的过程,教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事进行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在不同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中兼容,吸收并各取所需;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专业引领”,为此,学校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聘请专家讲学,组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课改全程工作按照教育科研的原则、途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