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动态电压区间无功支撑的双馈风机连锁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gh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成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的低高电压连锁故障近年频发,而现有穿越方案多立足于单一电压骤变故障进行暂态分析及策略制定.从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暂态冲击和对其无功需求两方面分析低高电压连锁故障的特点,并以最大限度发掘故障期间DFIG的无功支撑能力为出发点,确定其在故障各阶段的无功电流极限和背靠背变流器的无功调节优先级,进而给出无功分配方案以满足电网故障带来的无功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DFIG故障穿越指标和故障各阶段电网无功需求的协调控制策略,即在利用DFIG转子电压补偿项抑制转子过电流的前提下,采用考虑动态电压区间的无功支撑方式,以及协调调用DFIG定子侧和网侧变流器的无功出力,实现对系统电压恢复作用,同时有效改善了高电压阶段电压及转子电流的越限程度,降低了 DFIG发生脱网的风险.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利于DFIG连锁故障期间穿越性能和无功支撑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猪细小(PPV)、猪伪狂犬(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用于构建荧光定量PCR体系的引物和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建立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并对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等试验.最后利用构建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和普通PCR体系分别检测病料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病毒在单重和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中均无非特异性扩增;三种病毒在单重和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中的灵敏度均可达到10 copies/μL;单重和三重荧光定量PCR体
空调负荷已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需求响应资源,但由于其类型差异性、接入分散性,造成调度中心难以直接获取其聚合功率并开展调度控制,限制了响应潜力发挥.对此,提出考虑空调负荷聚合响应潜力多类型资源协同调度与精准控制相结合的双层调控框架.在日前调度层,基于近似聚合模型获取空调负荷聚合功率,考虑用户热舒适度、意愿度及可控度等多重因素,建立空调负荷聚合响应潜力评估模型,获取其聚合响应潜力,并结合基础柔性负荷响应特性建立联合调度模型,充分挖掘负荷侧多类型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的潜力;在日内控制层,针对执行降负荷调温控制策略中空
针对电气化船舶充电可能引发配网潮流分布失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港口配电网日前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全电集装箱船(electric container ship,ECS)和冷藏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RFC)的时空协同转移和弹性用电特性,提出2者能量时空协同响应配网功率调节需求的构想.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风力发电不确定性,计及ECS&RFC能量时空协同响应约束,以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港口配电网日前鲁棒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Shapley值法“按劳分配”ECS和RFC需求侧响应
由于风电互联系统结构复杂并且具有随机性,传统控制器难以满足系统多运行方式下的阻尼控制效果,为提高含风电互联系统抑制低频振荡的能力,提出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附加双通道广域阻尼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附加双通道控制器模型;其次基于频域子空间辨识与几何测度结合法设计最佳控制回路,实测方便,更有利于应用在复杂电网;最后采用基于多目标函数的改进型鸟群算法(improved bird swarm algorithm,IBSA)对控制器进行优化,确定控制参数.将上述研究方法通
并联逆变器需要较强的环流抑制能力、较好的功率分配特性和一定的抗扰能力.而传统下垂控制与双环控制方法动态特性较差、功率分配精度不高、环流抑制效果一般.针对低压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受逆变器输出阻抗、连线阻抗、负荷特性影响等复杂情况,详细分析了逆变器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了环流抑制和功率均分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含虚拟负感抗分量和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多环控制策略,采用负感抗分量抵消逆变器输出阻抗中的感性成分,利用自适应虚拟阻抗动态调节逆变器连线阻抗参数,从而使逆变器输出等效阻抗在较宽频带下呈现阻性特性,简化了繁杂的解耦控制
为分析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Hippeastrum chlorotic ringspot virus,HCRV)侵染的辣椒幼苗与对照健康辣椒幼苗的miRNA差异表达数据,以探索miRNA在HCRV与寄主互作中的机制.本研究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方法接种病毒,1 dpi采样,提取总R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HCRV侵染样品和对照健康样品的miRNA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Patmatch_ vl.2软件对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随机选取4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RT-q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 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文章结合学校的应用型定位和教学中的经验,指出了目前线性代数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课形式和考核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偏理论少实践、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弱,等等,对于以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后继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增量配网改革大量微能网接入系统,形成具有多微能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给城市能源互联网调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针对多个微能网接入城市能源互联网造成的多方利益交互与调控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多微能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策略.构建了微能网与综合能源运营商交互协调机制,采用分布式建模方法,建立了各微能网和综合能源运营商的经济优化目标,并提出了多微能网与综合能源运营商协调优化的调度策略.算例表明所提调度策略保证了微能网信息的私密性,提升了微能网的主动性,改善电力与天然气系统互联互济的水平,减小了城市能源互联网用
空气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绝缘介质,但目前空气间隙击穿后相关试验结果的匮乏制约了对绝缘恢复过程的认识.为此采用纹影观测技术,对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的气体密度变化进行观测,分析了放电通道的形态变化特性,并基于纹影图像计算了放电通道不同区域气体密度的恢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的形态由弯变直然后逐渐变得不规则;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不同区域的气体密度恢复速率有所差异,而且棒电极附近区域的气体密度恢复最快;同时基于文中定义的气体密度恢复程度,在该试验条件下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气体密度的恢复时间约为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