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中有40%的学生视作文为苦差,而不愿意作文。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现自我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的需要”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写日记则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
日记天天写,写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多观察,才会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事、人,指导学生观察外部世界,留心身边的事物,敏于感知,勤于思考。告诉他们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不少的新事,大至国际争端,小至校园风波,我们每天都接触不少人物,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这些活泼的人事全凭我们去感知。当学生去用心发现的时候,日记本上出现了关于大事小事篇。一事一物都必然有前因后果,不仅要观察记录,还要发掘它内在的深刻意义,渗透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生活中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大胆的在日记中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些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对社会、对班级中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采取多种日记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日记是自己和自己最亲切、最真实的谈话,是人的心灵的成长实录。我精心选择不同的支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 激发日记兴趣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写日记,因此,在正式写日记前,我有声有色地讲起了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告诉孩子,你的喜怒哀乐,你心中的秘密可尽情向日记中倾吐,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若干年后,再打开你的日记本,你会感到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童年生活回忆。就这样,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 开凿日记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日记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学校、家庭、社会。
(1)开展活动,丰富日记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组织和选择语文学科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因而我充分利用,精心设计,以确保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兴趣。诗歌朗诵擂台赛、故事会、手抄报展、课本剧表演、阅读书报大奖赛、新闻发布会……让学生非常感兴趣。
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生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对非学习内容各类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运动等很感兴趣,因此,为了开拓学生的生活空间,在多彩、积极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日记素材。我还关注其它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以多種方法、多种形式开展相关学科活动。如:利用班队课,开展“谈天说地”“宇宙奇闻”等活动;利用活动课开展比手劲等传统而有趣的活动;自然课中的小实验、小制作,都成为了学生日记的材料。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获得日记素材,而这一种记录又促进其爱好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家庭的背景、社会的环境,为他们生活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条件。因此,我逐步引导学生去广泛接近社会,主动接触生活,自觉参与实践,充分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生活天地,为学生的日记创造丰富的源泉。种植花草树木,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都让学生装进日记的“素材库”。
(2)挖掘生活,创新日记内容
课本,是课堂承载知识最基本的载体,是生活的缩影。日记教学中,我重视课本,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本中可以点燃创新火花的空白处。如:变换角度写、模仿范文写、扩展描述写、推测填补写等。
(3)想象生活,拓宽日记渠道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参与,因而显示出多样性。在日记教学中,我先营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联想,放飞想象,然后让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拓宽了日记内容的渠道。如写:看图日记、看物日记、听音日记、幻想日记等。
(4)读书游历,广闻博识,在“读”与“行”中汲取、积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学生时代必要的博览群书,才能打下扎实的知识功底,提高知识素养、写作技巧,游览山川胜景,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焕发写作灵感。因此,我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背诵名家名篇;还让学生阅读过后在日记中摘抄,体会,交流,激发阅读兴趣;游玩之后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游览经历,留下美好回忆。以此,逐渐累积,丰富日记素材,为提高日记的质量夯实基础。
三、注重激励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写日记,描绘美好的生活,我每天批阅学生的日记,批阅一般不进行细致评改,疏通文字后,写上几句心语,效果很好。心语可以和学生交流,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倾吐烦恼,这样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最后再打上“☆”。凡写得认真,有质量、有特色的最多可得五颗“☆”。
发现有学生写大家司空见惯的小事的日记,赶紧拿到班上读,从而使大家知道怎样观察、怎样留心。这些日记我都及时拿到班上读,以使他们明白日记不但可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写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可以叙事,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写想象的,可以写梦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我还在黑板上方,开辟了一个新的栏目:“今天的好日记”,每天表扬日记写得好或有进步的同学,并另设一个“特别表扬栏”,把优秀日记展示出来,供同学们阅读、欣赏、评议,并到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午间,我还提倡学生互相交换日记本,互相欣赏。
我班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日记训练,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作文尖子,中差生的作文也出现了转机。到目前为止,每位同学已拥有两本日记,其中记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此外,由同学们自己采编,自己打印,自己设计的日记集锦《七彩童心》也已“出炉”,它成为了同学们的骄傲,家长们重新审视孩子的支点。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渝东街小学)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
日记天天写,写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多观察,才会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事、人,指导学生观察外部世界,留心身边的事物,敏于感知,勤于思考。告诉他们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不少的新事,大至国际争端,小至校园风波,我们每天都接触不少人物,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这些活泼的人事全凭我们去感知。当学生去用心发现的时候,日记本上出现了关于大事小事篇。一事一物都必然有前因后果,不仅要观察记录,还要发掘它内在的深刻意义,渗透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生活中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大胆的在日记中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些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对社会、对班级中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采取多种日记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日记是自己和自己最亲切、最真实的谈话,是人的心灵的成长实录。我精心选择不同的支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 激发日记兴趣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写日记,因此,在正式写日记前,我有声有色地讲起了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告诉孩子,你的喜怒哀乐,你心中的秘密可尽情向日记中倾吐,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若干年后,再打开你的日记本,你会感到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童年生活回忆。就这样,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 开凿日记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日记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学校、家庭、社会。
(1)开展活动,丰富日记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组织和选择语文学科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因而我充分利用,精心设计,以确保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兴趣。诗歌朗诵擂台赛、故事会、手抄报展、课本剧表演、阅读书报大奖赛、新闻发布会……让学生非常感兴趣。
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生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对非学习内容各类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运动等很感兴趣,因此,为了开拓学生的生活空间,在多彩、积极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日记素材。我还关注其它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以多種方法、多种形式开展相关学科活动。如:利用班队课,开展“谈天说地”“宇宙奇闻”等活动;利用活动课开展比手劲等传统而有趣的活动;自然课中的小实验、小制作,都成为了学生日记的材料。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获得日记素材,而这一种记录又促进其爱好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家庭的背景、社会的环境,为他们生活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条件。因此,我逐步引导学生去广泛接近社会,主动接触生活,自觉参与实践,充分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生活天地,为学生的日记创造丰富的源泉。种植花草树木,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都让学生装进日记的“素材库”。
(2)挖掘生活,创新日记内容
课本,是课堂承载知识最基本的载体,是生活的缩影。日记教学中,我重视课本,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本中可以点燃创新火花的空白处。如:变换角度写、模仿范文写、扩展描述写、推测填补写等。
(3)想象生活,拓宽日记渠道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参与,因而显示出多样性。在日记教学中,我先营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联想,放飞想象,然后让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拓宽了日记内容的渠道。如写:看图日记、看物日记、听音日记、幻想日记等。
(4)读书游历,广闻博识,在“读”与“行”中汲取、积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学生时代必要的博览群书,才能打下扎实的知识功底,提高知识素养、写作技巧,游览山川胜景,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焕发写作灵感。因此,我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背诵名家名篇;还让学生阅读过后在日记中摘抄,体会,交流,激发阅读兴趣;游玩之后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游览经历,留下美好回忆。以此,逐渐累积,丰富日记素材,为提高日记的质量夯实基础。
三、注重激励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写日记,描绘美好的生活,我每天批阅学生的日记,批阅一般不进行细致评改,疏通文字后,写上几句心语,效果很好。心语可以和学生交流,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倾吐烦恼,这样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最后再打上“☆”。凡写得认真,有质量、有特色的最多可得五颗“☆”。
发现有学生写大家司空见惯的小事的日记,赶紧拿到班上读,从而使大家知道怎样观察、怎样留心。这些日记我都及时拿到班上读,以使他们明白日记不但可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写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可以叙事,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写想象的,可以写梦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我还在黑板上方,开辟了一个新的栏目:“今天的好日记”,每天表扬日记写得好或有进步的同学,并另设一个“特别表扬栏”,把优秀日记展示出来,供同学们阅读、欣赏、评议,并到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午间,我还提倡学生互相交换日记本,互相欣赏。
我班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日记训练,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作文尖子,中差生的作文也出现了转机。到目前为止,每位同学已拥有两本日记,其中记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此外,由同学们自己采编,自己打印,自己设计的日记集锦《七彩童心》也已“出炉”,它成为了同学们的骄傲,家长们重新审视孩子的支点。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渝东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