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山自西汉之后就享受国家祭祀的礼遇。五代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曾经在隋唐两代影响广泛的华山信仰发生较大变化。北宋建立之后,随着中央政府重建国家礼制,华山保持了五岳祭祀体系的"西岳"之位,并且在宋真宗东封西祀的举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作用。北宋后期的两次华山山崩事件,又成为新旧两党政治斗争的导火索,彰显出作为"西岳"的华山在国家祭祀与政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而在社会信仰层面,华山逐渐褪去了隋唐时期的神秘色彩,与世俗社会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首先,华山信仰与宋代重科举的社会现实相适应,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其次,与唐代盛极一时的士人隐于华山求仙问道之举不同,北宋时的华山隐逸经常夹杂着个人政治目的,以隐居而求出仕;最后,失去了在唐代"掌管鬼神"职能的华山,逐渐向自然信仰靠拢,开始向农业保护神的角色转化,这一转变正是宋代以后民间信仰功利化加强的必然结果。北宋时有关华山信仰的种种史实,既凸显了中国人信仰的实用主义色彩,也体现出唐宋变革视野之下有关世俗宗教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