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飞秋色重,
山寒雾雨风,
景似梦魂中,
啼血染石红。
走川藏线的人过泸定后绝大部分都会直奔康定,而我选择的却是另一条鲜为人知的,从海螺沟磨西古镇经雅家埂到康定的路。车行至山顶时蓦然回望:整条沟像一条蜿蜿蜒蜒的红色长龙游动在山间。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红石滩”“世界的红石公园”的雅家埂红石滩。这处藏在高原人未识的美景,真是美得别致,美得大气,美得一见到她就觉得相见恨晚!
雪山奔泻红石河流
雅家埂是一片原始森林,道路沿河而建,宛如装点大山的一条飘带,车行其间,沿途高山河谷景观显得幽深、秀丽,满眼皆是高大的乔木、浓密的灌木,还有那树干上翠绿的大片的苔藓。随着海拔的爬升,盘山公路开始变得陡峭,两边的景色也更加优美,远处的雪山在清晨的雾霭中隐约可见,蓝天、草甸、牦牛,构成一幅难得的美景。
“看,红石!”同车的一个影友发出惊呼声。应声望向窗外,道路边河床上遍布的大大小小的砾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成了浅红、褐红、深红,高高低低、重重叠叠地堆挤在河床上,在石与石之间顽强生长的野草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娇媚诱人。在经过一段更为陡峭的山路后,海拔上升到3000多米,停驻路边远望,只见左边的河谷中,一条红色的石头河流从远处山峦间奔泻而来,嫣红的颜色令整个山谷变成了一片红色的世界。红石之中,一条冰川河流如素练银纱排山倒海地奔涌而下,在巨石的逼迫之下,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碧绿、银白、嫣红的颜色与一泻千里的气势融为一体,蔚为壮观。红色巨龙逶迤而来,行至山脚又折转东方奔腾而去,延绵数十里,尽显大气磅礴。来去处,云遮雾绕,真可谓神龙首尾皆不见!
奔走在河滩上,徜徉在层层叠叠的红色石头之间,惊艳的神情决不亚于那位发现无数宝藏的阿里巴巴。这哪是什么河滩?分明是一个巨大的宝盆!这哪是什么石头?分明是一块块红色的宝石!源自雪山冰峰的淙淙流水,日夜滋养着这些宝石,守护着这些宝石,为它们洗浴,为它们歌唱。谁也说不出这些红色石头在这里珍藏了多少年代,谁也记不清第一位看到这些红色石头的“阿里巴巴”是谁。只知道,自从发现了这些红色石头,这里的山不再荒凉,这里的水不再寂寞。这些红色石头,给人们带来的是好运和吉祥。
雨水浸润红石如血
这一颗颗红石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片片红叶,与两岸高山顶上洁白的雪峰交相辉映,构成了美轮美奂的藏区秋色。俯身细看,石头上薄薄地铺就一层红艳苔藓。远远望去,就如一张巨大的金丝绒温柔地覆盖在河床中那些冰凉的石头上,虽缄默低调却掩不住自然散发的华美高贵和卓然不群。
据当地人介绍,一旦遇上雨水冲刷,红石就会变得鲜红如血。高原的气候说变就变。正当我流连在红石滩之际,天空忽然飘起了丝丝细雨,霎那间,满滩的红石红得更加妖艳,却丝毫没有血腥恐怖之感,只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浓烈色彩带来的视觉震撼。
轻轻地步入红石堆叠的河道,轻轻地踩在红色苔藓柔软覆盖的石头上,生怕惊扰了它们。雨丝拂过面颊,兀立风中,突然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喜不悲;你跟,或者不跟,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是啊,这山、这水、这撼人心魄的红,不管风吹雨打,无论天崩地裂,它们始终如影随形、相依相伴,若雪山是脊梁,那河床便是经络,那流动其间的澄澈河水就是滋养它们的血液,而那艳阳下的红石滩便是它们相守经年依偎相连的血脉精气!
环境独特红石形成
游客零星,置身于这条沟谷更觉别有奇趣!目光所及,这雪山、碧水、红石好像是专为我们呈现出来的,只供我们欣赏。如果愿意,可以长坐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地方,静静地感受这大自然的匠心独具。
日影西斜,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红石滩。出于对红石的喜欢,我捡了一小块并灌了一瓶溪水带上车,但是没过多久石头的红色渐渐地消失了,浇水也无济于事。
原来,据植物学家考证,红石滩是一种红色藻类植物附生在滩边的砂岩石块上,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下得以繁衍,构成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观。只有在湿度、温度、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这种苔藓才能够在岩石的表面自然生长。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红石是远古雪山在千万年变迁中留下的记忆之石,用那绚丽的色彩向后人诉说着山水相依相恋的绵远传说,以其绝世独立的瑰丽之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生命的壮美画面。不然,那些娇艳的红石怎么会一离开雅家埂便玉殒香消?
车行至山顶,蓦然回望,沟壑中的红石滩蜿蜒壮观。若不是刚刚沿沟底河道顺势而上,早已见过她的真实模样,一定不会相信那条从雪山脚下如丝绒般温柔、绵绵长长、蜿蜒而至的那抹望不到尽头的红,竟全是由一块块野性而冰凉的石头织就。望着那抹与远山雪峰执着相依相绕的红,心底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悸动:这哪里是普通的红石,分明是山与水、冰与雪、生命与岁月间千年相依、浓情似血的不绝牵挂呀! 雅家埂,一个红石相绕的梦幻之地,一个值得探寻徜徉的地方!(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TIPS
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往康定方向40公里处(海螺沟景区雅家埂两河口地带)。
交通:目前雅家埂景区暂无公共交通直达,只能选择自驾或包车前往。包车从磨西镇(泸定县海螺沟入沟口处)前往需150~200元。自驾:从成都走成雅、雅西高速到石棉,上211省道线到磨西镇再沿榆磨路至雅家埂;或从成都走成雅高速,在雅安转318国道线至甘谷地,沿211省道线至磨西镇再走榆磨路。 住宿:景区无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可到康定或磨西古镇住宿就餐。
门票:雅家埂红石滩与雅家情海是套票,门票60元。
提醒:雅家埂景区属于高海拔地区,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应多食蔬菜、水果,以避免高山反应。景区昼夜温差大,冰川带气候多变,需带足保暖防寒衣物,并备常用药品。
题目:草原落日
简介:拍摄于阿坝州红原县。草原的落日很美,但总感觉单调。我喜欢在黄昏时分拍摄凝重的效果。几经寻找,找到一处好的前景作陪衬,地面上飘动的经幡和远处的佛塔构建出苍凉神秘的景致,在镜头前加装了淡红色滤色镜,按动快门,拍下了这个很难得的瞬间。
相机型号:哈苏503CW
光圈:F/8
曝光:1/15
ISO:100
作者姓名:周耀伍
作者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博学会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阿坝州摄影家协会主席、巴蜀文艺奖得主、美国国家摄影学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开始摄影,拍片以西部自然风光、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和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为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出版有个人摄影画册、书籍多部。
题目:鹰嘴血色
简介:拍摄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四姑娘山被誉为群山博览园,拍摄者众多,效果大致相同。清晨与傍晚是四姑娘山观景的最好时段。为了将山峰拍得更具特色,经多次观察,我选择在黄昏时分的夕照下拍摄了一组不同山峰的图片,镜头前都加装了淡红色滤色镜增加血色效果。这是其中一张,感觉有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相机型号:哈苏503CW 光圈:F/11
曝光:1/60 ISO:100
作者姓名:周耀伍
题目:洱海·晨曦
简介: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穿透云层,在水面洒下摇曳的金光,我正要按下快门,一只海鸥闯进了镜头,它正展翅飞向天际,张开的羽翼掠过太阳,留下优美的剪影。
相机型号:Canon EOS
光圈:F/7
曝光:1/1000
ISO:200
作者姓名:戚焕章
作者简介:摄影之于我是很随性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颦一笑皆可以在镜头中找到最合适表达的方式,成为瞬间的完美定格,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山寒雾雨风,
景似梦魂中,
啼血染石红。
走川藏线的人过泸定后绝大部分都会直奔康定,而我选择的却是另一条鲜为人知的,从海螺沟磨西古镇经雅家埂到康定的路。车行至山顶时蓦然回望:整条沟像一条蜿蜿蜒蜒的红色长龙游动在山间。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红石滩”“世界的红石公园”的雅家埂红石滩。这处藏在高原人未识的美景,真是美得别致,美得大气,美得一见到她就觉得相见恨晚!
雪山奔泻红石河流
雅家埂是一片原始森林,道路沿河而建,宛如装点大山的一条飘带,车行其间,沿途高山河谷景观显得幽深、秀丽,满眼皆是高大的乔木、浓密的灌木,还有那树干上翠绿的大片的苔藓。随着海拔的爬升,盘山公路开始变得陡峭,两边的景色也更加优美,远处的雪山在清晨的雾霭中隐约可见,蓝天、草甸、牦牛,构成一幅难得的美景。
“看,红石!”同车的一个影友发出惊呼声。应声望向窗外,道路边河床上遍布的大大小小的砾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成了浅红、褐红、深红,高高低低、重重叠叠地堆挤在河床上,在石与石之间顽强生长的野草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娇媚诱人。在经过一段更为陡峭的山路后,海拔上升到3000多米,停驻路边远望,只见左边的河谷中,一条红色的石头河流从远处山峦间奔泻而来,嫣红的颜色令整个山谷变成了一片红色的世界。红石之中,一条冰川河流如素练银纱排山倒海地奔涌而下,在巨石的逼迫之下,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碧绿、银白、嫣红的颜色与一泻千里的气势融为一体,蔚为壮观。红色巨龙逶迤而来,行至山脚又折转东方奔腾而去,延绵数十里,尽显大气磅礴。来去处,云遮雾绕,真可谓神龙首尾皆不见!
奔走在河滩上,徜徉在层层叠叠的红色石头之间,惊艳的神情决不亚于那位发现无数宝藏的阿里巴巴。这哪是什么河滩?分明是一个巨大的宝盆!这哪是什么石头?分明是一块块红色的宝石!源自雪山冰峰的淙淙流水,日夜滋养着这些宝石,守护着这些宝石,为它们洗浴,为它们歌唱。谁也说不出这些红色石头在这里珍藏了多少年代,谁也记不清第一位看到这些红色石头的“阿里巴巴”是谁。只知道,自从发现了这些红色石头,这里的山不再荒凉,这里的水不再寂寞。这些红色石头,给人们带来的是好运和吉祥。
雨水浸润红石如血
这一颗颗红石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片片红叶,与两岸高山顶上洁白的雪峰交相辉映,构成了美轮美奂的藏区秋色。俯身细看,石头上薄薄地铺就一层红艳苔藓。远远望去,就如一张巨大的金丝绒温柔地覆盖在河床中那些冰凉的石头上,虽缄默低调却掩不住自然散发的华美高贵和卓然不群。
据当地人介绍,一旦遇上雨水冲刷,红石就会变得鲜红如血。高原的气候说变就变。正当我流连在红石滩之际,天空忽然飘起了丝丝细雨,霎那间,满滩的红石红得更加妖艳,却丝毫没有血腥恐怖之感,只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浓烈色彩带来的视觉震撼。
轻轻地步入红石堆叠的河道,轻轻地踩在红色苔藓柔软覆盖的石头上,生怕惊扰了它们。雨丝拂过面颊,兀立风中,突然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喜不悲;你跟,或者不跟,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是啊,这山、这水、这撼人心魄的红,不管风吹雨打,无论天崩地裂,它们始终如影随形、相依相伴,若雪山是脊梁,那河床便是经络,那流动其间的澄澈河水就是滋养它们的血液,而那艳阳下的红石滩便是它们相守经年依偎相连的血脉精气!
环境独特红石形成
游客零星,置身于这条沟谷更觉别有奇趣!目光所及,这雪山、碧水、红石好像是专为我们呈现出来的,只供我们欣赏。如果愿意,可以长坐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地方,静静地感受这大自然的匠心独具。
日影西斜,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红石滩。出于对红石的喜欢,我捡了一小块并灌了一瓶溪水带上车,但是没过多久石头的红色渐渐地消失了,浇水也无济于事。
原来,据植物学家考证,红石滩是一种红色藻类植物附生在滩边的砂岩石块上,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下得以繁衍,构成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观。只有在湿度、温度、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这种苔藓才能够在岩石的表面自然生长。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红石是远古雪山在千万年变迁中留下的记忆之石,用那绚丽的色彩向后人诉说着山水相依相恋的绵远传说,以其绝世独立的瑰丽之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生命的壮美画面。不然,那些娇艳的红石怎么会一离开雅家埂便玉殒香消?
车行至山顶,蓦然回望,沟壑中的红石滩蜿蜒壮观。若不是刚刚沿沟底河道顺势而上,早已见过她的真实模样,一定不会相信那条从雪山脚下如丝绒般温柔、绵绵长长、蜿蜒而至的那抹望不到尽头的红,竟全是由一块块野性而冰凉的石头织就。望着那抹与远山雪峰执着相依相绕的红,心底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悸动:这哪里是普通的红石,分明是山与水、冰与雪、生命与岁月间千年相依、浓情似血的不绝牵挂呀! 雅家埂,一个红石相绕的梦幻之地,一个值得探寻徜徉的地方!(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TIPS
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往康定方向40公里处(海螺沟景区雅家埂两河口地带)。
交通:目前雅家埂景区暂无公共交通直达,只能选择自驾或包车前往。包车从磨西镇(泸定县海螺沟入沟口处)前往需150~200元。自驾:从成都走成雅、雅西高速到石棉,上211省道线到磨西镇再沿榆磨路至雅家埂;或从成都走成雅高速,在雅安转318国道线至甘谷地,沿211省道线至磨西镇再走榆磨路。 住宿:景区无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可到康定或磨西古镇住宿就餐。
门票:雅家埂红石滩与雅家情海是套票,门票60元。
提醒:雅家埂景区属于高海拔地区,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应多食蔬菜、水果,以避免高山反应。景区昼夜温差大,冰川带气候多变,需带足保暖防寒衣物,并备常用药品。
题目:草原落日
简介:拍摄于阿坝州红原县。草原的落日很美,但总感觉单调。我喜欢在黄昏时分拍摄凝重的效果。几经寻找,找到一处好的前景作陪衬,地面上飘动的经幡和远处的佛塔构建出苍凉神秘的景致,在镜头前加装了淡红色滤色镜,按动快门,拍下了这个很难得的瞬间。
相机型号:哈苏503CW
光圈:F/8
曝光:1/15
ISO:100
作者姓名:周耀伍
作者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博学会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阿坝州摄影家协会主席、巴蜀文艺奖得主、美国国家摄影学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开始摄影,拍片以西部自然风光、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和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为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出版有个人摄影画册、书籍多部。
题目:鹰嘴血色
简介:拍摄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四姑娘山被誉为群山博览园,拍摄者众多,效果大致相同。清晨与傍晚是四姑娘山观景的最好时段。为了将山峰拍得更具特色,经多次观察,我选择在黄昏时分的夕照下拍摄了一组不同山峰的图片,镜头前都加装了淡红色滤色镜增加血色效果。这是其中一张,感觉有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相机型号:哈苏503CW 光圈:F/11
曝光:1/60 ISO:100
作者姓名:周耀伍
题目:洱海·晨曦
简介: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穿透云层,在水面洒下摇曳的金光,我正要按下快门,一只海鸥闯进了镜头,它正展翅飞向天际,张开的羽翼掠过太阳,留下优美的剪影。
相机型号:Canon EOS
光圈:F/7
曝光:1/1000
ISO:200
作者姓名:戚焕章
作者简介:摄影之于我是很随性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颦一笑皆可以在镜头中找到最合适表达的方式,成为瞬间的完美定格,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