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当父亲的事做好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王专司送水的活儿已经好几年了,一辆破三轮摩托车拉着几桶水,每到一个地方,必定吼起那首东北民歌《送货郎》:打起鼓来敲起锣,货郎我推着小车去送货……他这一唱,全楼的人都知道他来了,有预约的,还有人找他说事的。
  老王整天走东家,串西家,认识的人多,谁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搭个桥,他还真是个有心人,有个小本子专门记着家长里短的事,有租房买房的,有治病求偏方的,等等,五花八门,还真促成了不少好事,人厚道又热心肠,所以,大家都用他的水。
  只是这次上来送水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我诧异,老王怎么没上来?男孩说,我爸腰扭了,双休这两天我负责往上扛。放下水,男孩又问:叔叔,是不是你们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忘关了,下面淌了好多水,我从一楼问上来,如果不是你们家的,我再上去问问。
  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多事”的男孩,心里暗暗称奇:老王怎么有这么个乖巧的儿子,既懂事又孝顺,品格还这么高尚。我正感叹着,儿子闻声而动,从里屋钻出来,惊喜地尖叫:王逸林。
  儿子跟我介绍: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铁哥们儿,我们初三一班的班长,学习出类拔萃,人品更是没说的。
  男孩轻轻地给了我儿子一拳,欢快地笑着,两人扭在一起,阳光又帅气的脸上没有一丁点儿我想象中的自卑和尴尬的表情。
  男孩离开了好一会儿,我心里还在纳闷儿,都说“物以类聚”,我那宝贝儿子整天跟这么一个优秀健康的男孩待在一起,怎么半点也没有被“赤化”,让我找不到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我说:儿子啊,没事你帮你哥们儿扛水吧,全当是减肥好了。儿子撇撇嘴,我才不呢,这哪是我能干得了的活儿。你想帮他,给他家办个低保好了,你在办事处管事,还说“应保就保”呢,真正贫困的没享受到待遇,国家的好政策都被你们这些歪嘴和尚念错了经。
  儿子的话把我噎在那儿,贫穷?怎么会呢?我所见到的贫穷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唉声叹气和眼泪是贫穷的衍生物。我怎么也不能把整天乐呵呵唱着民谣、乐天派的老王同贫穷联系起来。
  儿子又说,王逸林的母亲有风湿病,不能干重活,只靠他父亲送水挣的钱养家糊口,你根本就想不出他们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如果儿子说的是事实,那确实是我们工作上的纰漏,我决计等上班就到那个居委会了解一下情况。
  
  二
  
  等我处理好手头的事到了老王所在的居委会,已接近中午,恰巧碰上老王风风火火地走来,一脸的茫然,问居委会的人,传我过来有什么事?
  居委会的人告诉他:你弟弟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找到了居委会。
  告我?老王愣住了。
  原来,老王很早就没了母亲,经人撮合,继母带着儿子走进了他和父亲的生活,继母不是善良之辈,对老王很是刻薄,随着父亲的早逝,老王便成了家中多余的人,初中没毕业便辍了学,开始打工上班。直到三十岁,老王才入赘做了上门女婿。父亲的所有家业都被继母和弟弟所得,对老王的婚事,继母不闻不问,还说,活不用老王养,死不用老王葬。
  即便如此,老王说,逢年过节我还是上门看看,送点钱。现在继母得了半身不遂,成了拖累,当弟弟的便想起还有这样一个哥哥来,于是把哥哥告到了居委会要求哥哥尽赡养义务,弟兄两人轮流侍候老人。
  老王低着头一言不发,抽着闷烟。我正想开导他,让他把继母接回去,还没等开口,只见老王把烟头一扔,说,行,我这就去接,怎么着她也曾养过我。
  事情没想到会解决得这样快捷,居委会主任说,调解过许多民事纠纷,像这样爽快的真是少见。我问,听说老王的家庭负担挺重,怎么没有享受低保待遇?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前些年,他们夫妻俩双双下岗,按政策被定为低保户,后来,他主动来取消了低保待遇,说自己重就业后,挣的钱按三口之家来分担,已经超过了城市低保线,再享受这个待遇,心里便不会安宁了。之后,他再也没有写过申请。
  在办事处干了这么多年,看过形形色色的人,有为了得到低保待遇夫妻假离婚的,有隐瞒工资标准不报的,有说情送礼不择手段想钻空子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主动来取消低保待遇。那一刻,瘦弱矮小的老王,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我不能不对他肃然起敬,为他的坦荡正直。
  
  三
  
  因为儿子和老王的儿子是铁哥们儿的缘故,同是父亲,让我和老王之间多了一份亲切和默契,每每看到他来,我便拉着他小坐,一杯淡茶也能喝得有滋有味,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关于儿子的话题,提起儿子,老王眼里便有了光亮,说起话来眉飞色舞。我问他:怎么把儿子培养得这样优秀?传传经,我也管管那个不成器的儿子。
  他嘿嘿地笑着,得意得嘴都快咧成八瓣了:我没怎么教育啊,我只是把当父亲的事做好了。
  我瞅着他乐了,嘴里的茶水差点喷出来,心里暗暗地嘲笑他:就你?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你都不能给儿子营造出来,还好意思说什么“把当父亲的事做好”这样的大话来。再说,我这个父亲做得也不赖啊,衣食住行哪一点也没亏待儿子,可也没觉得儿子优秀在哪里。我苦笑着摇摇头,对他的这句“金玉良言”我是半点也不相信。
  说着说着,我们又提到了儿子中考后的去向,老王说,如果不出意外,儿子能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可儿子不想去,说离家太远花销太贵。唉!他长叹一声。
  想赚钱容易啊,我怂恿他,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个送水站,凭你的人缘,谁都会捧场,这么多客户,这就是商机,你还等什么?
  他把茶杯重重往桌上一放,你说的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你想啊,我如果另开了张,我所在的那家送水站还能再干下去吗?当初,我下岗后生活无着落,好容易找了这个送水的活儿,虽说是苦力活,可毕竟依仗这个差事,我才养家糊口,这些年,老板待我不薄,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拆老板的台?
  我本想笑他迂腐死心眼儿,抬头看到他情绪激动的样子,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个叫侠肝义胆的东西,生生地把我想说的话逼了回去,我知道对于眼前这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哪怕有一点伤害友情、和气的事,他也不屑去做,困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心头那条做人的底线:用感恩的心去面对人和事。
  对这样的人我能说什么呢,我只是动情地拍拍他肩膀,老王,你这个人够意思,你这个朋友我交了。我起身把茶水倒掉,换上浓烈的白酒,和老王一饮而尽。
  
  四
  
  中考结束后,我那宝贝儿子出人意料地考上重点高中,让我兴奋不已,从儿子口中得知,老王的儿子以市第三名的成绩被市最好的中学免费录取,我忙不迭地打电话给老王向他表示祝贺,然后我问:怎么样?我们带着儿子一起乐和乐和?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好。
  酒至半酣,两个孩子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看到老王碗里的鲍鱼还没有动筷,便催他趁热吃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这个……这个我想带回家,让继母尝尝,活了今天没明天的人了,或许一辈子也没吃过。我想起他少年时受的苦难,惊讶于他对继母的态度,忍不住问:你一点也不记恨你继母?他摇摇头,说,对过去的事情我是有选择地去记忆,只想那些美好的事情,忘记不快,心存感恩,这样活着才快活。
  我拿着酒杯的手停在空中,他的话震住了我,并让我渐生出些许的羞惭来,为自己一直萦绕于心难以释怀的那些怨恨和纠葛。
  我忽然想起“低保”的事,便叮嘱他:今年别忘了写申请,你继母在你家生活,按四口人来算,够低保的条件了。借着酒劲,我大夸海口:你只管写,剩下的事我来办。我知道,他的工资是按桶提成,只要他不说,老板不说,真是无据可查。
  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瞪大眼睛吃惊地看着他。他说,我是父亲啊,不能让儿子看扁了。我这个恨啊:你就死要面子活受罪吧。他急了,不是你想的那样,如果我的条件符合,我一定争取这个权利,心安理得地享受待遇。只是,我继母只在我这儿住半年,我的收入虽然是隐性的,但我不能瞒报,不能让儿子知道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看我迷惑不解的样子,他又说:我虽是个粗人,但这上行下效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这一代一代的承传,好的东西会在儿子身上放大,坏的东西同样也会在儿子身上放大,今天我在儿子身上所施加的东西和影响,长大后,他会悉数地还给我,还给社会,怎么着我也得给儿子做个榜样,我虽贫困但不能潦倒啊。
  我一下子想起了他说的“我只把当父亲的事做好”那句话来,原来,他对儿子的教育,是用父亲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啊,我终于明白了他儿子那么优秀的原因了。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我从酒精的微醉中清醒过来,我的确知道,他是贫困的,但我确实相信,他是富有的。面对生活的种种困苦,他依然满怀生命的热情去承受,去感恩,去给予。不因生活的困顿而迷失善良的本性,也不因物质的诱惑而丧失做人的尊严。他乐观向上,达观开朗,他的内心深处,风烟俱净,澄明敞亮,是我难以企及的境界。
  编辑 / 孙鲁宁
其他文献
2004年春,我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电视台实习。  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做《真情无限》。每期都会找来一些赞助商,让他们上台讲讲对感情的态度。那些企业家每一个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做了几期节目,我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但凡成功人士,家里面必然要有一个正在享福的妻子,而他们也乐意给妻子这种幸福。  这期,我们又请了一个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企业家来做节目。这个企业家在单位里面的口才是出了名的好,以至
2月,阳光毛茸茸的抚摸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季远就感冒了,开空调的办公室燥热、滞重的空气令她昏昏欲睡,看到窗外阳光灿烂,她便起身去了楼顶天台,这是她喜欢的地方,15楼的楼顶可以暂时与尘世隔离,头顶碧蓝如洗的天空仿佛一片悬置的大海,她喜欢。  远远地看到了一个身影。  一个男子侧身而立,姿势很奇怪,不是低头沉思,也不是极目远眺,而是仰面朝天,一副沉醉的样子。  季远的好奇心上来,就走了过去。 
期刊
五月的黄昏,在渭水岸边的一个村头,我遇见那两个孩子:大的是哥哥,七八岁的样子,小的是妹妹,也就三四岁。两个孩子正蹲在墙角津津有味地揉搓着黄色的泥团,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自己喜欢的作品,汗渍和灰尘让红扑扑的小脸蛋脏得滑稽又可爱,黑亮的眼珠里转动着叫人不禁要驻足的认真。  我站在一旁,打量起他们泥捏的作品:男孩的小车,女孩的项链,有模有样的,做得还不是十分粗糙,我不由得举起了相机,将两个无名的小艺人和他们
美国洛杉矶市一位8岁的小女孩汉娜?罗利身患白血病,就在她生命将逝的时候,汉娜留下了一个天真的遗愿:她想变成一枚钻石戴在妈妈的手上,这样就可以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汉娜的父母寻遍全球找能够将人骨灰加工成钻石的公司,最终让女儿那个童话般的美丽愿望变成了现实。2006年7月16日,美国NBC电视4频道首次向世人报道了这个凄美感人的真实故事……     临终许愿,化为钻石     小女孩
199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凭借《秋菊打官司》赢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4年之后,2006年9月,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凭借影片《三峡好人》再次折桂,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二人。  手捧闪亮奖杯的贾樟柯热泪盈眶,他哽咽着道谢,声音激动而又悲伤,就在两个月前,最爱他的父亲在北京去世,金狮奖是贾樟柯献给天堂里的父亲最好的礼物,他知道,父亲在天堂里一定会感到欣慰。    严父慈爱支持他最初的电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