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义务阶段学校学生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本人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以达到做好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知识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之目的。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教学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初中学校的现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初中计算机教师特别是农村的计算机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现代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已经全面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存在。
2.正常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初中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初中学生普遍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九年普及义务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初中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因材施教。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很早就购置了电脑,接上了宽带,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或者父母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对症下药,分层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高学习。
2.精讲多练。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时候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讲一小时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实践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效果,采取少讲、精讲、多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讲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实习熟练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知识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对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在实践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3.激发学趣,创设情境。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某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情境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结束语
以上即是本人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计算机教学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迎珍.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 2004(12).
[2]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
[3]单春方.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教学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初中学校的现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初中计算机教师特别是农村的计算机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现代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已经全面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存在。
2.正常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初中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初中学生普遍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九年普及义务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初中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因材施教。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很早就购置了电脑,接上了宽带,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或者父母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对症下药,分层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高学习。
2.精讲多练。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时候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讲一小时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实践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效果,采取少讲、精讲、多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讲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实习熟练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知识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对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在实践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3.激发学趣,创设情境。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某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情境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结束语
以上即是本人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计算机教学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迎珍.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 2004(12).
[2]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
[3]单春方.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