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小议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根桩,全靠衣装。”这话不假。从感官上看,一个人除气质外,就要看衣着了。衣服笔挺,面料不菲,就不敢小觑。即使四个兜一样重(没钱),也看不出。相反,即使很富有,如果外表象三等公民,也没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而遭人鄙视。笔者曾遭遇过这样的事:衣服穿完了,就穿件劳动者衣服,打算买件新的换上。走到一摊位前,问价,老板是一位老妈,看了我一眼,冷淡地说了价,见我没反应,就说:“请通一下姓名。”意思是说,你姓啥哟,看你那个样子(其实我的样子并不怪),也买不起这等衣服!(其实她的衣服档次不高)。我敏感地意识到她是用势利眼光看人,于是白了她一眼,走之(其实我带的钱买它个十套八套也没问题,但是她看不出来)。这说明世俗者一般是以貌取人,或不懂“人不可貌相”,同时也说明形象的重要。
  衣服是一个人的招牌,衣服漂亮、档次高,这个人就有身份,因为穿着符合人的身份。所以,人们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或很时髦、有档次。漂亮和时髦都很好,只要是美的,就应提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不但会欣赏,会发现,还要有主见;缺乏主见,就会丢失自我,盲从别人。比如,有一种说法:除非你体态骄人,风度偏偏,有驾驭这种抢眼打扮的自信,否则,在众多正式场合,不适合穿白西装,以免显出滑稽和尴尬。这一说法被一些人机械理解,对号入座,于是都不敢穿白西装,甚至白衣服也不敢穿或不敢配套穿。有的或许想穿,但不敢,怕引起非议。
  一次旅游,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除笔者一人穿全套百色服装外,竟无第二个!连“半白”也很少,而且只出现在女士中,其余多为灰黑色。真奇怪,为什么蹬山也不穿白色旅游服?游览不算庄重场合吧?不是有笔者这个“全白”代表,男人的白色倒真的要绝种了。
  蹬山在“场面”之外,即使在场面上,白色也未必不可呀。一花独放总有些不足,万紫千红才是美丽。虽一花独放,但还是觉得挺好的:看,白衣、白裤、白鞋、白袜——全白,太完美了!想想看,这样的打拌是不是一种享受?不管别人感觉如何,反正自觉挺好、挺惬意就行。而且,我要竖起白色这面旗帜,高高地举起它,把白色的美留给世间,特别留在男人生活中。不仅白色,其他花色也一样,我也要举起它,让这个世界五彩缤纷!
  接下来是最新消息:今年旅游,笔者缺席,打电话去询问:男士中谁是白色旗手?回答说:“没得。现在是旅游的第二天下午,还没看到一个穿白衣服的,更不用说全白了。”(这是原话)——听到这一消息,深感悲哀。男人的穿着,究竟怎么了?无独有偶,前不久,我去买衣服,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居然买不到白色男装!
  人的世界也是一道风景线,但有些景致总不是那么好看,每当看到灰不溜丢的人群在大街上攒动时,心理就有说不出的滋味:为什么人这自然界中最珍贵的形象,就不可以丰富多彩一点?美一点?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人的颜色?
  我的穿着并不华丽,也不高档,只是花色有时有点与众不同和比较注意搭配罢了,绝对与花哨和奇装异服无关。尽管这样,还是怪有眼缘的。在欣赏、羡慕、赞叹、感慨中表现出由衷的赞美,没听到带贬意的语气,原因是我的穿着本来就挺正常。但也有个别同事见到就“惊叫”起来:“哟!白衣服套凉鞋,啥子打扮哟?”虽是“惊叫”,实是调侃,品赏。如此这些,说明人们不仅爱美,而且会审美。然而只羡叹又有什么用呢?临渊羡鱼不如下水摸鱼。行动起来吧,花红紫绿,想穿就穿,这才叫任其自然。
  有“大洋彼岸(美国)的学生到我校,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活泼开朗、着装多样,甚至打扮怪异的学生。其中一个留‘暴炸头’的男生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天下午天气较寒冷,但还有短裤和单薄上衣的学生,也有戴耳环、鼻饰的女生。有的男生身着耀眼夺目的花色短裤,就好象是在海边嬉戏时穿的沙滩裤一样。而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打理好发型,统一着装,步调相对整齐的到一个新环境,显得很规范。”(王晓荣老师语,《泸州教育》2010.4)这使我想起旅游的情景:众多学生中,很少穿各式服装,和成人一样的青蓝灰黑色。朝气蓬勃的学生也显得很老成,举止也和成人一样稳重,俨然小大人一个。语言规范,行为规矩,方方面面,不敢有异。这些表现也许正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但个性泯灭,思想僵化,这样的人长大后又有多大作为呢?从小就失去个性,新思想、新观念较难产生,这是创造性危机的表现。
  更有甚者,小学生也统一服装——全黑。看来,我们要求天真活泼的儿童也像成人一样深沉、稳重、规范。早早结束花季,早早加入公关礼仪行列,为第三产业培养庞大的后备军,为世界培养更多的服务人才,也算是出路吧。
  花朵凋谢了,人性扭曲了,个性统一了,未来也没了。
  服装的“统一”,折射出意识形态的统一,即思想的统一,观念的统一,个性的统一,教育的统一等。反过来,也可以看成这些统一在穿着上的反映。这种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是很有害的,它表现为求同弃异。没有标新立异,就不会有创新。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能造就出异想天开的人来吗?这种极为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能使一个民族真正走向振兴吗?
  有“着装指南”明确指出,男性(包括部分场合的女性)应穿深色服装才显深沉稳重。在一些会议、外交、职场、及办公等庄重场合中应穿类似黑色服装。意即着装要适合TPO(原则)。這似乎是国际“公认”的,因为全世界在“TPO”的表现上几乎都一致,这可以从世界各国政府的各种会议上看出:各国与会者(除热带气候国家的着装外)的服装都类似黑色。表现出一种整齐一致,一种统一——何尝不象征思想、行为、国家、政府的统一?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诸多不足。除前面提到的外,还有:
  (1)服装的高度“统一”,可以看着认识的统一或盲从。认识的统一或盲从虽然对达成共识和相同行为有好处,但对生活、个性和发展创新思维不乏危害。服装是生活、个性的一种表现,是对生活、个性、思想、意识的张扬和约束。千人一衣,万人一面的着装,不仅使生活单调、呆板、乏味,还把所有的人变成一个人。这种统一现象一旦形成定式,就会束缚思想行为,象一个“范”,将人们框定,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个“范”里,想到更多的是一致,相互参照,相互效尤,不敢有异。长期下去,岂不走向保守固执?法国哲学家爱米查提尔说:“当你只有一个点子时,这个点子再危险不过了。”同样,当人们只有一种思想时,这种思想也再危险不过了。   (2)有必要进一步阐明服装的高度“统一”与个性相悖。從人们非常一致的着装可以看到更多的共性,看不出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入俗盲流的一分子和别人保持一致,其人生也和别人一样没有特色。难怪许多领域少了许多光彩夺目的新星就不足为怪了。共性的产生就是个性的消失,没有个性很难有发展创新。
  (3)服装色彩“统一”、长期不变,美从此消失。每一种色都是一种美,但全为一色或类似一色,永远不变,那就不美了。比如,肉是很好的食物,但餐餐只吃肉或肉类食品,一辈子吃下去,得不得了?味觉如此,视觉亦然。如果全为一色,等于无色,如漆黑的夜,漆黑的夜是无色的。又如同全是先进或落后,就等于没有先进或落后一样。颜色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是多种色彩组合的呈现;漆黑一片、灰不溜丢是一种颜色所致。只有一种花,没有比较没有陪衬,再美,也无特色。颜色需要搭配,需要变换,道理就这么简单。
  (4)深色服装多注重深沉、稳重、成熟与信任感,但过分统一,使场面气氛缺少活力,没有生气,给人一种沉闷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激发热情和灵性,久看,还会使视觉疲劳。
  春天为什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为春天是充分展示生命和美的季节。而我们的生活正缺少这样的季节。绚丽多彩、充满活力的春天,已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无论政界还是职场中的男士女士,均被“秋冬”包裹着,即使在世面上,也很少觅感到“春”的影子和“春”的气息。生活里没有春天,生活已被染成黑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人们的想象里,春天在我们的梦魇中。生活的春天离我们很远,黑色的生活,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要改变我们的形象,要改变生活的色彩,还须大家的努力。我们呼唤生活的春天!
  还有一种误导认为:西装不打领结或不系领带,就要把衬衣领口打开。这是怎样一种荒谬怪诞的谑言!又是怎样一种奇模怪样的着装!既不像穿衬衣,又不像穿西装,不伦不类;既不庄重又不沉稳,看上去倒有点衣冠不整的样子。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想不到居然有许多人照做。是美是丑,照照镜子,看看别人就知道了。这些人是盲目听信准“服饰家”的胡诌所致。穿西装,要么打领结,要么系领带,要么扣上衬衣领扣,要么不穿!没见过敞开脖子穿西装的。
  思想禁锢,不仅是进步的禁锢,也是美的禁锢。只有思想解放,才有生活的解放和美的解放。服装设计大师袁冰说:“目前中国男人在穿着上还是很保守的。我们希望通过时装给生活态度带来变化。希望来年春天,中国男人也能穿白色、粉色、浅色的西装。”
  “人是根桩,全靠衣装。”把灰不溜丢的形象装饰一下,就美起来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华阳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并介绍了东南大学汲取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理念,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