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与现代文学的诞生——以麦克卢汉的现代文学批评为例

来源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媒介的发展使印刷时代的传统文学面临挑战。印刷媒介占主导的环境长期偏重视觉感知,造成感官比率的失衡与官能的分割,与电子媒介带来的整合、包容的感知模式不相适宜。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环境下的文学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姿态,为技术和文学的有效互动找到契合之处。通过对现代文学的批评,麦克卢汉发现作家将媒介因素渗透到创作中,以媒介交互、重建、逆序等方式,为恢复读者的整体性与非连续性感知提供了新的经验,促成了现代文学的诞生。
其他文献
在当前经济运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优秀的风险管理效果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积极参与。本文依托银行视阈,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AHP法和熵权法,对影响京东供应链金融的财务风险指标展开分析,建立了京东供应链金融风险判断范式,以期提升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有效促进由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的实体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投资的“麦克米伦缺口”。
<正>本文以2020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6题为例,从原料的预处理、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角度,归纳总结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复习策略。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如图,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及原因、核心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及反应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等。
期刊
<正>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开展了“双碳”目标下企业节能减碳路径探索研究,可为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增效提供决策
期刊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从本质上看是“成人”之学。教师教育学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其研究对象是人、研究主体是人、研究目的是人,人是教师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旨归。基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教育学要实现人学转向,研究对象由“抽象人”转向“现实人”的关注,研究主体由“个体人”转向“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目的由“工具人”转向“完整人”的培养。
<正>1998年8月至今,我们应用掌背静脉皮瓣逆行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应用机理及解剖静脉皮瓣的营养方式,目前有海潮式营养方式、经毛细血管前动脉—静脉短路进人组织、带走缺血组织代谢产物等学说,这几种方式均可能是静脉皮瓣成活的机理之一.手背侧浅静脉都是管径较粗大的静脉,在指背远端的位置靠近中线,到近端则分别位于指背的两侧.在两侧指背静脉之间有1~3个横向联系的
期刊
新高考改革在试点省份的陆续推行,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成绩和生涯准备水平提出新要求,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主体责任进一步凸显。生涯成熟度关系到个体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高中生生涯成熟度状态直接影响到其进行大学专业、高中选考的决策。时间洞察力作为影响生涯成熟度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在两者间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国内较少被探讨。因此,研究一主要探索时间洞察力、生涯成熟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生涯成熟度在时间洞察力
目的:基于“肝肠同治”理论探讨软肝散加味方对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软肝散加味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软肝散加味方高、中、低剂量组予软肝散加味方(20.7、41.4、82.8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鲎试剂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内毒素
中国民族歌剧优秀代表《江姐》是西方的歌剧艺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经典作品。在演唱这些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唱腔时,演唱者势必需要从民族歌剧的音乐特点出发,对板腔体唱腔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熟练运用润腔、拖腔等唱腔,才能准确把握唱腔的民族风格,成功塑造出民族歌剧中鲜明的角色。本文首先对歌剧《江姐》的概况和音乐风格进行阐述和分析,再从板腔体结构、拖腔、传统戏曲伴奏手法等三个方面对唱腔《我为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作为中国经典文化瑰宝,花木兰传奇,逐渐成为跨文化领域热议的话题。借鉴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中西文化融合中的呈现与意义。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涉及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权力距离、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对美国电影《花木兰》中的中国传说人物“花木兰”的文化维度分析,有助于理解中西视域下花木兰形象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