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腹腔镜下清扫脾门部淋巴结技术难度大,故腹腔镜应用于近端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报道不多[1].新一代手助腹腔镜器械(蓝碟)的问世,允许术者将手伸入腹腔,并保证维持腹腔内气腹压力,借助手的敏锐触觉及手指的钝性分离作用,使腹腔镜手术操作变得相对简单.在此我们报道针对进展期胃癌行手助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及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效果。
【机 构】
:
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腹腔镜下清扫脾门部淋巴结技术难度大,故腹腔镜应用于近端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报道不多[1].新一代手助腹腔镜器械(蓝碟)的问世,允许术者将手伸入腹腔,并保证维持腹腔内气腹压力,借助手的敏锐触觉及手指的钝性分离作用,使腹腔镜手术操作变得相对简单.在此我们报道针对进展期胃癌行手助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及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患者,男,48岁,因“确诊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1年,腹胀伴排便困难1周”收入院.患者1年前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腺癌,CT提示肝左右叶多发转移.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半年,经皮射频消融一次,后口服卡培他滨6个月.入院时,仅可进流食,体重近期下降6 kg,仅46 kg.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86次/min,血压86/58 mm Hg,身高165 cm,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
患者,男,67岁,以"反复排黏液血便1个月"为主诉入院.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0 cm新生物,大小约4 cm×3 cm,肠镜可通过.活检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未发现远处转移灶,考虑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于左下腹切开1个4 cm的切口取出,关闭切口后于腹腔内完成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并于右下腹主操作孔(10 mm戳孔)置入橡胶管引流,并于戳孔缝合1针固定引流管,手术过程顺利。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总结该方法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1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63例(A组)与T管引流56例(B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住院时间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都未出现胆总管狭窄及
目的 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96例胃癌患者,分析血清AFP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生存率、预后及肝脏转移的关系.结果 本组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占同期胃癌患者的6.45%(90/1396).与阴性组相比,AFP阳性组胃癌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更易侵达或侵透浆膜层(82.2%比69.2%)、淋巴结阳性率高(80.0
患者男,24岁.于2010年10月22日因"车祸伤后半小时"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淡漠,血压90/50 mm Hg,心率110次/min.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右外侧下胸部及右上腹部可见软组织挫伤,无肋骨骨折.腹稍胀,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右上腹为甚.肝区叩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血红蛋白85 g/L。
对于发病急、出血量较大的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对于外科手术非常重要,定位甚至比定性更重要[1],而术前经介入放射学处理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利用介入放射学处理手段联合外科手术对87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目的 分析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41例不伴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10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133例,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C组)8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受者Foxp3+ Treg产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自移植后第2个月到第12个月,每月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他克莫司组和雷帕霉素组肝癌肝移植受者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同期术后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受者间Foxp3 mRNA表达水平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他克莫司组受者的外周
为了推动我国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发展,促进外科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在2013年主办“百家呜、名师评”外科优秀论文征集及专家点评的学术活动,帮助临床一线普通外科医生提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深化对外科感染的理论与实践的认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建立临床医生与专家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推动普通外科学术发展。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13年12月。面向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24例乳腺ICC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随访研究其预后.结果 全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48岁;肿物平均最大径3.1cm;病理学特点:癌细胞成筛孔状排列,但筛孔形状较不规则,细胞分化较好,体积较小,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可出现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