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对人的视觉训练而言,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哪个学科更优于美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围绕培养观察兴趣,建构观察能力,呵护观察意图三大方面展开。
关键词:观察能力 兴趣 品质 方法 意图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是创造思维的起点。所谓观察,“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指分析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而是以视觉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尹少淳教授在《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中指出:美术中最重要的当属视觉,就对人的视觉训练而言,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哪个学科更优于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小学年龄阶段的学校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学生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大方面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图1所示:
一、激发求知,培养观察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感,就会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使美术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两者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观察趣。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从有趣——寻趣——兴趣入手,让兴趣驱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自主观察思考,主动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一)结合生活,亲近“源头”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培养观察力时将美术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既有趣味又能印象深刻。讓学生身临其境,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从而唤起美术学习的兴趣,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美术的真谛,做生活的智者和主人。
《汉字的创意设计》这一课前一周,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美术任务。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汉字设计,可以手机拍摄记录,可以剪贴报刊杂志上的发现,也可以用画笔记录,形式不限。一周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非常多,多数采用了手机拍摄形式,而且店铺店名居多。课前学生们跟笔者反应,原来汉字可以这么写,可以这么有趣,平时都没发现,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觉得美术变得有趣了。图2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有趣汉字:
(二)巧用媒体,丰富感官体验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逻辑顺序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了美术教学内容的广度,另一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多媒体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更好地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呈现出来。
《汉字的创意设计》导入环节,学生观看看了《三十六个字》这个动画短片。如图3所示:
如果课前收集的字是静态的,那么这个动态的动画片就是结合字意让汉字活了起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迅速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看完短片,学生能迅速说出看到了哪些字,并且理解了象形字的概念。
二、循序渐进,建构观察能力
(一)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1、明确观察目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如此,观察尤其如此。明确的观察目的就是观察行动的引领。盲目性、随机性地观察,容易造成较低的观察效率,形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会清晰观察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迅速、全面、深入、正确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观察效果。
课前的寻找有趣的汉字这一安排,正是观察目的性的体现。如果只是课堂上单纯的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有趣的汉字,真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并不多,因为学生并未仔细观察过,见过也只是见过,随机性很强。将这一过程提早,有目的地去观察,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导入环节部分,观看动画短片前,笔者给学生两个问题:看短片,能猜出里面有多少汉字?为什么这么猜?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看完短片,学生立马就找到了答案,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2、指导深入观察: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特别仔细,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学生常说画得像不像,其实无非有没有在美术表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新奇的感觉,哪怕是最常见的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深入去研究,分析其特点,表现其特征。只有克服了视而不见的现象,对美术才会有很大帮助。
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非常抽象简练,却富有内涵,每个字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汉字创意设计》探究过程中,笔者出示了典型的 “车”两个创意设计。如图4所示:
小组仔细观察,讨论作者是如何对车进行设计的?
学生a:将车的折横变成了排气管,另外一个在车一竖的地方加了一个轮子。
师:为什么替换笔画的是图象“排气管”“车轮”,为什么不用其他图象呢?
学生b:因为替换的这个图象是车的一部分
学生c:车要根据车的意思来,就是它的特征,只能选车的部件来替换,其他和车有关的图片可以换,没关系的就不能换。
学生d:我觉得把那个轮子变成方向盘也行。
3、融入整体观察:观察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结构,确定所观察事物在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观察过程中如果单纯地注重某个局部,甚至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中,这就造成了观察的片面性,必然会导致美术表现中各种元素的失衡,导致失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融入整体性观察,帮助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观察图5:
四个字的设计方法,学生发现了图形取代笔画这一汉字创意设计方法。
4、保持持续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把观察作为长期任务,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事物。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保持观察的持续性,课堂和课外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技巧和观察心得,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观察能力的提高。
课的拓展部分,学生欣赏电影招贴画、广告牌、杂志封面上的趣味字,了解字的创意设计对生活的美化作用,感受生活中處处充满着创意,只要开动脑筋,平时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便会有非凡的创意。
(二)学习多元化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对事物的观察常停留在表面,观察力需要后天的系统训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多元化的观察方法。多元化的观察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经验和技巧,促进观察力的发展。
1、对比观察法。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对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后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就有了鉴别,就有了感悟。学生在比较中获得图像的思维感知与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与实效性。
深入环节中,当出示图6
通过与前面的“车”对比观察,学生抓住了两幅图的不同,笔者追问,和之前的设计方法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笔画变形这个设计方法。
2、分层观察法。美术表现中都存在着观察,将对象过程解构分层,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深入,可以降低观察难度。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美术表现方法,初步明白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也锻炼学生视觉的敏感性,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从火到木到云,一个个汉字层层深入观察,再将这些字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时,学生能轻松找出他们的设计方法,即字意再现。
3、多方观察法。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最后得出比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学生的观察不是机械地看,而是应该融通思维、想象,让学生在熟悉的作品中展开陌生化的观察,原本熟悉的事物,换个角度观察,就不一样了,就好像从未见过一样,不被事物应该是怎样的假设所困扰。多方观察法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视觉转换能力,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返回自己意识流的源头,在熟悉的美术作品中获得新的感受。
在示范环节,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秋”,请学生回忆和秋有关的事物。
学生a:秋天,落叶
学生b:菊花
学生c:丰收,果实
学生d:中秋,月饼
学生e:中秋节,休息了
学生f:桔子
学生g:穿毛衣
……
这正是学生多角度观察的体现,平时我们观察到的,想到的,“秋”既是秋天,换个观察角度,可以涵义中秋,涵义休息,这也是笔者课堂上万万没想到的。将这些意向与“秋”字结合,便有了“秋”的创意设计。
最后学生用所学方法设计一个有独特创意的美术字。
图7图8为部分学生作业:
三、尊重个性,呵护观察意图
在观察过程中,小学生对同一个观察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突出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图9:
学生观察图9,观察“点”字用了什么设计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笔画变形,“点”的笔画变大了。各个学生不同意,认为是图形取代笔画,理由是下面的点变成了圆形,用圆形取代笔画。不同的观察结果,而且都有理。
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而不是以自己的观察结果作为标准。允许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观察思路,不同的观察结果,对有独特见解要大力表扬,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要加以呵护,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这是课堂教学师生双方的价值所在。开放的教学理念才可能产生开放的教学氛围,产生创意的火花。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13]儿童美术教育专题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12
[4]课堂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
[5]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
(德培小学 浙江宁波)
关键词:观察能力 兴趣 品质 方法 意图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是创造思维的起点。所谓观察,“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指分析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而是以视觉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尹少淳教授在《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中指出:美术中最重要的当属视觉,就对人的视觉训练而言,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哪个学科更优于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小学年龄阶段的学校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学生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大方面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图1所示:
一、激发求知,培养观察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感,就会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使美术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两者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观察趣。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从有趣——寻趣——兴趣入手,让兴趣驱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自主观察思考,主动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一)结合生活,亲近“源头”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培养观察力时将美术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既有趣味又能印象深刻。讓学生身临其境,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从而唤起美术学习的兴趣,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美术的真谛,做生活的智者和主人。
《汉字的创意设计》这一课前一周,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美术任务。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汉字设计,可以手机拍摄记录,可以剪贴报刊杂志上的发现,也可以用画笔记录,形式不限。一周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非常多,多数采用了手机拍摄形式,而且店铺店名居多。课前学生们跟笔者反应,原来汉字可以这么写,可以这么有趣,平时都没发现,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觉得美术变得有趣了。图2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有趣汉字:
(二)巧用媒体,丰富感官体验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逻辑顺序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了美术教学内容的广度,另一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多媒体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更好地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呈现出来。
《汉字的创意设计》导入环节,学生观看看了《三十六个字》这个动画短片。如图3所示:
如果课前收集的字是静态的,那么这个动态的动画片就是结合字意让汉字活了起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迅速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看完短片,学生能迅速说出看到了哪些字,并且理解了象形字的概念。
二、循序渐进,建构观察能力
(一)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1、明确观察目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如此,观察尤其如此。明确的观察目的就是观察行动的引领。盲目性、随机性地观察,容易造成较低的观察效率,形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会清晰观察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迅速、全面、深入、正确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观察效果。
课前的寻找有趣的汉字这一安排,正是观察目的性的体现。如果只是课堂上单纯的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有趣的汉字,真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并不多,因为学生并未仔细观察过,见过也只是见过,随机性很强。将这一过程提早,有目的地去观察,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导入环节部分,观看动画短片前,笔者给学生两个问题:看短片,能猜出里面有多少汉字?为什么这么猜?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看完短片,学生立马就找到了答案,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2、指导深入观察: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特别仔细,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学生常说画得像不像,其实无非有没有在美术表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新奇的感觉,哪怕是最常见的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深入去研究,分析其特点,表现其特征。只有克服了视而不见的现象,对美术才会有很大帮助。
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非常抽象简练,却富有内涵,每个字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汉字创意设计》探究过程中,笔者出示了典型的 “车”两个创意设计。如图4所示:
小组仔细观察,讨论作者是如何对车进行设计的?
学生a:将车的折横变成了排气管,另外一个在车一竖的地方加了一个轮子。
师:为什么替换笔画的是图象“排气管”“车轮”,为什么不用其他图象呢?
学生b:因为替换的这个图象是车的一部分
学生c:车要根据车的意思来,就是它的特征,只能选车的部件来替换,其他和车有关的图片可以换,没关系的就不能换。
学生d:我觉得把那个轮子变成方向盘也行。
3、融入整体观察:观察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结构,确定所观察事物在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观察过程中如果单纯地注重某个局部,甚至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中,这就造成了观察的片面性,必然会导致美术表现中各种元素的失衡,导致失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融入整体性观察,帮助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观察图5:
四个字的设计方法,学生发现了图形取代笔画这一汉字创意设计方法。
4、保持持续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把观察作为长期任务,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事物。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保持观察的持续性,课堂和课外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技巧和观察心得,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观察能力的提高。
课的拓展部分,学生欣赏电影招贴画、广告牌、杂志封面上的趣味字,了解字的创意设计对生活的美化作用,感受生活中處处充满着创意,只要开动脑筋,平时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便会有非凡的创意。
(二)学习多元化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对事物的观察常停留在表面,观察力需要后天的系统训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多元化的观察方法。多元化的观察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经验和技巧,促进观察力的发展。
1、对比观察法。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对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后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就有了鉴别,就有了感悟。学生在比较中获得图像的思维感知与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与实效性。
深入环节中,当出示图6
通过与前面的“车”对比观察,学生抓住了两幅图的不同,笔者追问,和之前的设计方法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笔画变形这个设计方法。
2、分层观察法。美术表现中都存在着观察,将对象过程解构分层,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深入,可以降低观察难度。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美术表现方法,初步明白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也锻炼学生视觉的敏感性,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从火到木到云,一个个汉字层层深入观察,再将这些字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时,学生能轻松找出他们的设计方法,即字意再现。
3、多方观察法。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最后得出比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学生的观察不是机械地看,而是应该融通思维、想象,让学生在熟悉的作品中展开陌生化的观察,原本熟悉的事物,换个角度观察,就不一样了,就好像从未见过一样,不被事物应该是怎样的假设所困扰。多方观察法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视觉转换能力,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返回自己意识流的源头,在熟悉的美术作品中获得新的感受。
在示范环节,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秋”,请学生回忆和秋有关的事物。
学生a:秋天,落叶
学生b:菊花
学生c:丰收,果实
学生d:中秋,月饼
学生e:中秋节,休息了
学生f:桔子
学生g:穿毛衣
……
这正是学生多角度观察的体现,平时我们观察到的,想到的,“秋”既是秋天,换个观察角度,可以涵义中秋,涵义休息,这也是笔者课堂上万万没想到的。将这些意向与“秋”字结合,便有了“秋”的创意设计。
最后学生用所学方法设计一个有独特创意的美术字。
图7图8为部分学生作业:
三、尊重个性,呵护观察意图
在观察过程中,小学生对同一个观察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突出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图9:
学生观察图9,观察“点”字用了什么设计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笔画变形,“点”的笔画变大了。各个学生不同意,认为是图形取代笔画,理由是下面的点变成了圆形,用圆形取代笔画。不同的观察结果,而且都有理。
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而不是以自己的观察结果作为标准。允许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观察思路,不同的观察结果,对有独特见解要大力表扬,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要加以呵护,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这是课堂教学师生双方的价值所在。开放的教学理念才可能产生开放的教学氛围,产生创意的火花。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13]儿童美术教育专题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12
[4]课堂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
[5]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
(德培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