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误诊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宫腔镜诊治的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7例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者14例(824.%),因妇科普查B超提示宫腔占位病变者3例(176.%),有痛经病史者12例(706.%),合并子宫肌瘤者11例(647.%);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10例(588.%),子宫腺肌瘤者3例(176.%),子宫内膜病变者2例(118.%),子宫肉瘤者1例(58.8%),子宫内膜癌者1例(58.8%)。B超下特点:宫腔内不均质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直径35.~75.(50.7±13.5)cm ,与宫壁分界清,内为低回声夹有边界清楚不规则液暗区,大小不等,直径0.5~4.0(2.8±1.31)cm ,液暗区内可见高回光斑或絮状光点。CA125升高12例(706.%)。术后病理:囊壁为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可见多数厚壁血管、局灶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多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平滑肌组织内可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见少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17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诊治术,术中切开囊腔时可见巧克力样液体(暗褐色陈旧血)流出,液体流出后可见内面光滑厚壁囊腔;所有肌瘤均一次切除干净。【结论】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B超提示宫腔内囊实混合性占位时,应考虑该病,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