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每位教师都应把贯彻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二、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日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讲解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上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练意志品质。
   三、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同时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课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投掷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四、利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伴有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做出表扬,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模范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五、运用榜样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如当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重振雄风凭中国人特有的志气,再次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当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当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为革命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获得强健体魄的信念,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美的情操,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在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必须长期坚持,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一抓到底,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形象化、故事化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实际,以表扬为主,循循善诱,不伤学生自尊。体育教师只要能把握好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就能让德育这朵鲜花常开在体育课堂之中。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记得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创设学生渴望求解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设计中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老师可
课程标准中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施课程改革后,新的中学英语教材词汇量大,题材涉及面广,不仅涉及艺术、科技、音乐、天文地理的知识,还涉及到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例如急救、健康饮食、肢体语言、文化
摘要:积淀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新世纪的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语感培养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离子地更新,新时代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感培养在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的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从本款规定来看,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从主体上巳被第一款的国家机关所包涵,犯罪对象上罚没财物属于国家财产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