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是民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之处,挖掘每个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达斡尔族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国北方的边境地区。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有独特的音乐。面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濒临灭绝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挽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从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出发,提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达斡尔族 民间音乐 艺术特色 继承与发展
  引言
  达斡尔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他们大多聚集在黑龙江省内,与其他民族交流相对较少。在达斡尔族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绚烂的组成部分。由于该民族人数较少,且汉化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因此达斡尔族音乐危在旦夕。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特色表演形式的传承,也有利于其他民族音乐的发展,必须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将达斡尔族音乐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一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音乐工作者开始关注到达斡尔族音乐,并开始了关于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特色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使达斡尔族音乐得到世人的关注,对于少数民族独特音乐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但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研究工作仍存在一定缺陷,达斡尔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正在逐渐消亡。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部分音乐工作者在保护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只注重继承而不注重发展。古老的达斡尔族音乐与现代人的审美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在达斡尔族音乐中融入现代元素,它就不能走进现代人民的生活,也不能得到长久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达斡尔族虽然人数较少,但发展历史悠久,音乐成果灿若群星,目前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均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从目前我国音乐的发展现状来看,对达斡尔民族特色音乐的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对达斡尔民族音乐的研究有利于该民族音乐的传承。其次,研究达斡尔族音乐的特色,有利于其他民族音乐的发展。最后,对达斡尔族音乐的研究还能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达斡尔族的特色音乐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要长久保持下去。
  二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独特表演形式
  达斡尔人民生活的地域环境与汉族人民大不相同,交通的不便阻隔了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所以他们有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达斡尔民族形成了异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形式,它的表演方式与达斡尔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在达斡尔族人民劳作时,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扎恩达勒”。这是一种自由和随意的山间小曲,类似于我国壮族人民在劳动时的“对山歌”,不同之处在于壮族的对山歌是一种集体的表演形式,而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则多是个体性的表演。扎恩达勒的演唱风格十分随意,农夫在耕作时,猎人在打猎时,都可以高声歌唱。同时,它对于演唱者的音乐水平要求不高,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曲调的创作者。扎恩达勒是人民劳作时演唱的音乐形式,是有感而发的创作,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可以创作出多种“扎恩达勒”。因此,扎恩达勒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是达斡尔族最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
  其次,达斡尔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吟诵性音乐,也就是“乌春”。与扎恩达勒相比,乌春更像是专门的音乐表演,与汉族的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达斡尔族人民娱乐的主要形式,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不大,这一点从“乌春”的主题中可以明显看出。它的吟诵对象一般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人们的想象和虚构,具有更浓厚的文艺色彩。《少郎与岱夫》就是达斡尔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乌春”,其中的主人公少郎和岱夫都是带有奇幻色彩的艺术形象。由于乌春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调变化丰富,情感起伏多变,因此更容易保存和传承,这是乌春的优势和长处。但从影响范围来看,它与人民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影响力远远小于扎恩达勒。
  第三,从宗教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达斡尔族还有一种表演形式叫做“萨满”。“萨满”来源于达斡尔族人民信奉的宗教——萨满教,这是达斡尔族唯一的宗教信仰,因此萨满教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萨满”主要指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的唱词,这一类音乐主要与宗教活动相关,适用范围狭窄,但它也是萨满教独特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音乐外,达斡尔族还有自身独特的舞蹈,最常见的舞蹈形式是“鲁日格勒”。这是达斡尔族历史最为悠久的表演形式,与民间音乐一样,它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例如在鲁日格勒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的场景,梳妆打扮、耕田劳作、山中狩猎等都可以被编排为舞蹈。鲁日格勒是人民在劳动之余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舞姿或优美或豪放,各类舞蹈风格迥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对达斡尔族舞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舞蹈背景音乐的变化以及舞蹈动作,促进少数民族舞蹈与汉族舞蹈工作的融合是舞蹈发展的新方向。
  三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
  1 简单的曲式结构
  与其他民族音乐相比,简单的曲式结构是达斡尔族独有的音乐特点。中国古诗经历了从四言到七言的转变,现代诗的字数也在逐渐增多,但达斡尔族始终保持着较简单的曲式结构。在达斡尔族音乐中,两句、三句或四句的曲式结构非常普遍,甚至存在一句体的曲式结构,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现象。人们在创作“扎恩达勒”时,更加注重曲调的变化和感情的丰富性,所以往往只使用“那—耶,呢—耶”这种简单的衬词,形成了非常简单的句式结构。另一方面,它将简单的曲式结构与重复结合在一起,将重复的手法运用到极致,形成了一种豪放、粗犷的曲风,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2 “抛物线形”曲调结构
  “抛物线形”曲调结构是达斡尔族音乐的又一特色,它的外在表现是曲调的高低变化。汉族歌曲的曲调基本一致,从音乐开始后,曲调逐渐上升,并在音乐的高潮升至最高点,随后逐渐下降,直至音乐结束。而达斡尔族音乐能够在音乐开始时将曲调升至最高,随后逐渐降下降,最终形成抛物线形的曲调。最常见的曲调变化是大七度、小六度的跳进,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这种突出的变化非常适合表现达斡尔族人民豪放的情感。与常见的音乐曲调相比,达斡尔族的音乐曲调更加自由和灵活,也更适合表现情感的高低变化,是一种独特的曲调结构。如何将这种多变的“抛物线形”曲调引入到其他民族的音乐中,扩大这种曲调结构的影响力,这是目前音乐界人士讨论较多的问题。
  3 五声调式的使用
  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常说的“五声”,在汉族音乐中五声的影响已经弱化,但在达斡尔族音乐中,五声调式的使用则非常频繁。达斡尔族使用最多的是宫,其次为羽、商,徵次之,角使用最少。五声调式的使用,对达斡尔族音乐的影响较大,造成了达斡尔族音乐短小而豪放的特点。达斡尔族是目前对于五声调式保存较好的民族,五声在达斡尔族音乐中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本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扩大了五声调式的影响范围。可以说,达斡尔族对于五声调式的使用,是五声调式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4 不规则节拍的运用
  达斡尔族音乐在节拍上的特点主要是不规则和多变,这也是它豪放、粗犷风格的主要成因。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创作歌曲时,会将节拍整齐排列,避免太过突兀。而达斡尔族则完全相反,他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对节拍规则性的关注不多,甚至有意打乱节拍的顺序,从而形成一种自由散漫的曲风。例如,某些达斡尔族民歌中用到了7/8、8/5的节拍,这在其他其他民族的民歌中非常少见,通过节拍变化给人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冲击。不规则节拍的运用,凸显了达斡尔族人民独特的性格,也将达斡尔族音乐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 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针对达斡尔民族音乐面临衰亡的现状,我们必须变革以往的民间音乐研究方法,并提出保护民间音乐的新方法和新措施。
  首先,对达斡尔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采集工作不能停止,还要扩大范围。目前,达斡尔民族的部分音乐已经失传,但仍有部分民间音乐得以传承。传承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要成就,应主要归功于达斡尔族的民间艺人和年龄较大的达斡尔族人,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将达斡尔族宝贵的传统音乐保存下来。因此,以往我国开展的民歌采集工作不能停止,并且要将这项工作做好,使传统音乐文化不流失。也可以适当增加采集的形式,以口语或肢体表演的形式将这些音乐和舞蹈保存完整。
  其次,增加民间音乐生命力是保护民间音乐的最好方法,要推动达斡尔族音乐的创新和持续发展。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不应当停止,相反,在我们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推动它的传承和发展,使之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第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又一有力措施。将达斡尔民族传统音乐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为民间音乐的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达斡尔族特色音乐的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这是保护少数民族的音乐强有力的武器。
  第四,达斡尔族民间音乐要走进学校,要让祖国的青少年们都认识和了解这一特色音乐艺术。学校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才能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保护传统文化的信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另外,加大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识,使更多的人关注达斡尔民族传统音乐。
  结语
  独特的文化造就了独特的音乐,达斡尔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形式,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对于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深入研究,让我们深入了解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有利于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汉族文化的重要方法。对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探究,能够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确保少数民族文化不流失,也有利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洋:《达斡尔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艺生活》,2014年第7期。
  [2] 吴雪峰:《浅析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特点、现状及其保护》,《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25期。
  [3] 张萍:《浅谈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黑河学刊》,2011年第10期。
  [4] 郭旭:《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探寻与珍视》,《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1期。
  [5] 王洪志:《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6] 安英:《达斡尔族艺术及其研究现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1期。
  (陈晓鹏,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