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播种机——手的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的史诗上,达尔文进化论开启了人对自身身体生长过程的了解,知道了双手手指从短小发展成修长有力的肉体工具,也知道了爬行到站立的缘由。大脑容量的增大让人类从猿人进化向智人,于是人类开启了劳动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史。这挖掘双手力量的行为,为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更绚烂的门。
  人依附着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与周围的事物作最初的沟通,这是动物天性中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却拥有动物界最高层的智慧,在这过程中他们反反复复学会了怎样搭配自己的敏感,最终将“视觉”和“触觉”再提升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智慧,而豪不夸张的说,这便是人类艺术的发源。视觉给人所有事物的第一印象,它常常拥有最快的速度直观的激起人对外界的第一反应,早在艺术萌芽时期,创造者通过眼睛接受到的事物开启对自然事物的最初记录和模仿。也因此人们往往忽略触觉的重要性。福西永说,“认识世界需要有一种触觉的天分,而视觉只从这世界的表面滑过。”于是人类艺术开始走向一种立体表达的方向,乃至21世纪后现代的今天,行为艺术开始在历史中独占一席之地。画家们开始注重操作的方式和程序,手与素材反复试验,并且乐此不疲的去尝试。
  “手知道一件物体具有物理体积,知道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也知道它虽然看上去与天地不可分离,但它们并非被焊在一起。手的行动确定了空间的凹陷和占据物的充盈。表面、體积、密度和重量并不是视觉现象,人最初是通过手指间以及掌心的触觉了解到这些现象的。人并非以目光丈量空间,而是用手和脚。触觉的感知使得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没有触觉,自然就像是一幅幅悦人的幻灯风景,微弱扁平,荒诞不经。”
  《手的礼赞》中福西永如此表述,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绘画的艺术者,手与作品之间隔着毛笔和宣纸还有水墨的无意识美,而在油画和綜合性绘画中创作人手与绘画更贴近些,常有人用肌肤和手指代笔,去呈现自己对绘画的独树一帜。由于各国不同层次的思想道德开放度,同样的方式都会换来不一样的态度。例如美国女画家琦拉用自己38D的乳房代替笔画出一系列油画作品,拥有每副至少900多美元的市价,而中国的“才女雅芳”用乳房代替毛笔画水墨画换来的却是群众的不解和责骂,不少中国群众都认为这无非是炒作与艺术无关。所以同样身为人类身体里的一部分,手获得了高层次普遍的一致认可度。为什么这个缄默无语也看不见东西的器官能向我们开口说话,令我们如此信服?因为,正如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一样,手既是最原始的,又是最高度分化的。也正是因为人类对手拥有一致的高度认可,所以它才存在于不同事物当中充当不同的文化、身份、信仰表现。在全球影响恢弘的佛教之中,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而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宗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常见的有智拳印、期克印等。手在这其中展现的力量又与其以物理之力所推动的表现不属于同一层次,这是一种精神与信仰上的形式之美。
  绘画是一种精神表达,也是一种意向表达:画副画需要画者的构思和大脑处理才能进行操作。手是这份表达的传递者,也是支配者。在这之下的构成因素还有画布、画纸、颜料、笔、刀等载体,它们由于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然而这并不影响绘画作品的产生。古代的人们习惯模仿自然,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开发“自己”,而这一切的变迁并没有改变手的地位。即使是21世纪这个科技高度繁荣的时代,人们代替了纸、笔、颜料、或者也间接代替过手,相机看似把这一切都代替了,然而伟大的艺术作品,人们对拍摄者尊称其为“摄影师”而不是“偷大自然的人”。这期间当然没能离开人高速智力的选择和双手的和谐操作,例如大卫i·沃霍尔的摄影拼贴作品。这是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欲望在追求时效,所有机械不停在加速,越来越丰富和智能化,哪怕只是一台榨汁机。
  绘画曾以为面临相机之时它遇到了最大的挑衅,其实它也有了自己的科技语境。计算机和绘图软件打开了绘画的数码时代,插画师们以高效率的方式在电脑与绘图软件的环境下高速生产,从死板的漫画造型向古典油画水墨画技法和形象靠拢,笔者甚至坚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以模仿得惟妙惟肖的数码绘画来冲击原作本身。2010年73岁的大卫·霍克尼拥有了人生第一台iPad,很快他就掌握了这个更新型的作画工具。“我在iPad上作画的时候脑中就规划好了它被印刷出来的特定尺寸,”霍克尼说,“所以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我笔触风格的运用会大有不同。”与普通布面油画相比,由iPad创作之后打印出来的作品完全没有笔触变化的复杂纹理,取而代之的是软件所提供的现成笔刷模板。而这些模板都十分精确,于是导致朦胧晕染处和细腻刻画处都泾渭分明,这种奇异的清晰感因此成为iPad绘画所呈现出来的最大特征。霍克尼在iPad之前,他还用iPhone、传真机、影印机、宝丽来快照甚至电子刨笔刀做过绘画试验。他认为无论是 iPad、修图软件还是笔刷、钢笔、铅笔,这些在当时都是展现画面的高科技手段,对他而言没什么不同,最终都为了解决“如何观看并再现这个世界”的问题。然而高科技的现代工具并没有更改他以手参与期间的“古老”方式,他能引起轰动不是因为其形态的新鲜以及其之前的影响力,iPad在其手中只是替代了画布、笔、还有颜料的功能,它没能替代霍克尼对笔触长短弯曲排列的处理,这批电子绘画作品没有损坏他的独树一帜和对绘画的见解。又为何有些人也在使用和霍克尼同样的方式绘画,他的画却仍然只是不起眼的数码作品而已呢?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在《寻常物的嬗变》中阿瑟·丹托构想的著名形象J先生,同样的素材表现出空洞的画面也是一样毫无价值可言的,有价值的艺术品,绝对用有一种力量,一种让人能被其所感动的力量,这份力量包涵着画家的独特艺术观点,同时它能散发令众人有所心灵触动与联想的力量,而手便是这份力量的播种机。
  手以其之触觉为人类探索事物,与心有着最基本的链接,它永远是最先履行心意的。谁都了解科极强大的替代性,iPad与手指触动着发挥其能耐,霍克尼的手指没有脱离对艺术表现的“触觉”,虽然其艺术表达方法标新立异,他只是选择了一个形式而不是摈弃了双手。不知在未来世界的某一天,会不会有艺术者能用一款更超前的科技来作画,那是一款语音操控的机器,在语音的要求中呈现不同的色块不同长度的横竖线条,亦有不同前辈名作的局部,供其创作拼贴?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如此的作品?失去笔触和双手的作品,是否真的还能赋有作者内心最灵动的体验与感动呢?谁也无从知晓。
  手能建出中国长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等等伟大的历史艺术,也在人类之间传递着不少温情的力量,艺术与文明都在其奉献中缔造,人类用它演奏着生命的艺术,也创造着灵魂的文明,总是收获无谈失去。高更选择出走,在股市和城市里,手退化了,触觉模糊使其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他踏上最原始的荒岛,因为在这里他寻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艺术的根本。不能失去手,让它如奈瓦尔讲述过的那个关于手的故事:有只手遭到了责骂,脱离了身体,浪迹他乡独自工作。手流浪他乡的故事,心也就失去了声音,孤独的,没有回响的,灵魂也将因此失去斑斓与壮阔。所以福西永说“至于我,既不将手与身体分开,也不将它与心灵分开。”
  参考文献:
  [1]【美】阿瑟·丹托《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法】福西永著《形式的生命》(2011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刘菲,空间的游戏——浅析大卫·霍克尼的绘画空间处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方秀云,寻找自由的灵魂——大卫·霍克尼的自画像[J];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03期
  作者简介:余荣(1993—),女,彝族,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美术学中国画水墨人物专业。导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四川大学教授张志超。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洪毅然在长期的美学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积累了大量的美学理论,并逐渐挖掘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美学观点。研究洪毅然美学思想,既是对其个人学术思想的梳理,同时也对他独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的进一步认识具有理论意义。本文不揣浅陋,试图从洪毅然美的本质观、美感、艺术、美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能够更深入理解美要通过美感实现对人们精神的陶冶,审美实践也不仅限于艺术范畴
期刊
【摘要】:漆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充满魅力的艺术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漆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生命力。漆艺在现代首饰艺术中的应用,不仅是找到了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材料,其意义还在于找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首饰设计语言。漆器艺术与现代首饰的结合,给首饰带来更丰富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漆艺的工艺、色彩、肌理、内涵等方面在首饰的应用,探索对传统漆艺的改进与提炼,为漆艺与现代首饰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习惯。彝族作为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高寒山区,人口约1000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以睿智、勤劳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上,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彝族服饰的传承和创新也遭遇瓶颈。所以,对彝族传统服饰
期刊
【摘要】:龟兹石窟壁画是我国四大传统佛教石窟壁画之一,而菱形格图式是龟兹壁画艺术的独创,菱形格在形式构图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论文以龟兹壁画中的菱形格图式特点和起源作为研究内容,首先概述克孜尔石窟壁画,使大家对克孜尔石窟菱形格图式的背景有总体的了解;其后浅析菱形格图式的构图和晕染等特点,使大家对菱形格的图式艺术表现手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進而从信仰、模仿、崇拜、偏好等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菱格图的起源。基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传统亦或是现代、東方亦或是西方,三角形在各类设计作品中都大量的存在,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神秘的色彩,并被人们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三角在平面表达开始,去研究和探索三角形作为构图的建筑表象所传达出的设计师真实的设计本质,这种构图手法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它能为人接受并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又在哪里?  【关键词】: 景观建筑造型 ;三角形 ;几何构图  1.有意味的三角几何形
期刊
【摘要】:四川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資源大省,其竹编技艺则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然而,在人口大迁移的背景下,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几近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本文就这一现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就都江堰市竹编工艺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环境的关系做了分析,以期能够找到正确处理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竹编工艺; 文化生态学;旅游资源  都
期刊
【摘要】:“藏露互补”是传统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东方园林深受传统山水画“藏”与“露”的影响,在造园上有多方面的体现。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东方园林;藏露互补  1、概述  传统山水画构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画面虚虚实实,都十分注重以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以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诗词《枫桥夜泊》为蓝本,由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歌曲创作。以独唱的形式对这首作品进行艺术的深加工,以新的形式进行演绎。分析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及艺术特点,无论是对歌曲创作还是对演唱者的歌曲处理,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诗词;音乐结构;艺术特点  一、诗词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唐诗《枫桥夜泊》是作者远离家乡赶考归来时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开始关注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问题。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古筝教学关于“音乐”与“技术”方面的确有待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为了使古筝这门艺术真正意义地传播发展下去,促进音乐与技术的交融就尤为重要。本文将着手于古筝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论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交融必要性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交融实施措施。  【关
期刊
【摘要】:《负暄野录》为宋代陈槱所著,上卷谈论古代石刻与诸家书格,下卷谈论学书之法与笔、墨、纸、砚诸事,其原委分明,成绩斐然,其间所记名人故事、诗文,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主要对《负暄野录》中出现的指示代词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每个指示代词分布、语用以及出现次数进行整理分析。  【关键词】:《负暄野录》;指示代词;主语;宾语;定语  一、指示代词研究现状及定义  (一)指示代词研究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