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師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生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很多,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
生物科学是从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并用以知道实践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真正达到生物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生物实验从中成为联系实际的枢纽,所以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演示实验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生物学实验,使学生及时看到所学得的对象和现象,从而获得知识和验证,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的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观察力、注意力、思维、逻辑推导能力等。
一、选对课题,让实验的光芒在课堂上绽放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加强知识渗透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课题和知识点都能用演示实验表达,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题。选对课题,并选对适用于演示实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这一课的任务和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构成条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然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植物将阳光、水等转化为有机能的过程很难短期内通过实验完整展现出来,一片新鲜的叶子在黑暗的环境里依靠消耗有机物能够保持数小时的翠绿,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阐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就不能用演示实验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光合作用的各个构成要素,如“光”,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的生存要素,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得到的。那么,光是有机物的形成条件吗?”需要通过两个实验加以验证:第一,光合作用的功能是通过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有机物),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用碘能够检验绿叶中含有淀粉”事件的可行性;第二,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对经过三天遮光处理和仅经过叶绿素消除的新鲜叶子进行碘淀粉测验,用以证实“光是光合作用下有机物的形成条件”这一事实的成立。
二、注意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要符合整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置。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目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演示实验,但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参与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还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有时需要整个植物植株,有时仅需要一片叶子,还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植物提取液。总之,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实施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演示实验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
三、注意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演示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一味强调验证结果,而忽视探究过程,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努力改变演示实验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现状对于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具备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就把原本的验证性实验经过改进变成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实验活动交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在活动前,笔者首先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工具,接下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装置?你们想要做的实验会不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水草实验效果最显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实验思路更明确。经过一轮的实验操作,最终有些小组的实验非常成功,而有些小组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活动,让成功的小组和不成功的小组分别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这次探究实验,学生的收获非常大。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使用要恰当
演示用具的位置要适宜,注意有关仪器设备安放的角度,不要遮住学生观察的视线,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同时演示桌上只能放置与实验有关的材料和用具,暂时不用的材料器具应放在学生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用染色法来提高演示物的颜色或用强化演示物背景颜色来增加反差等手段使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
五、实验设计要有条理性
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演示时机。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来设置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减少学生在观察上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
生物科学是从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并用以知道实践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真正达到生物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生物实验从中成为联系实际的枢纽,所以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演示实验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生物学实验,使学生及时看到所学得的对象和现象,从而获得知识和验证,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的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观察力、注意力、思维、逻辑推导能力等。
一、选对课题,让实验的光芒在课堂上绽放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加强知识渗透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课题和知识点都能用演示实验表达,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题。选对课题,并选对适用于演示实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这一课的任务和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构成条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然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植物将阳光、水等转化为有机能的过程很难短期内通过实验完整展现出来,一片新鲜的叶子在黑暗的环境里依靠消耗有机物能够保持数小时的翠绿,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阐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就不能用演示实验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光合作用的各个构成要素,如“光”,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的生存要素,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得到的。那么,光是有机物的形成条件吗?”需要通过两个实验加以验证:第一,光合作用的功能是通过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有机物),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用碘能够检验绿叶中含有淀粉”事件的可行性;第二,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对经过三天遮光处理和仅经过叶绿素消除的新鲜叶子进行碘淀粉测验,用以证实“光是光合作用下有机物的形成条件”这一事实的成立。
二、注意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要符合整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置。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目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演示实验,但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参与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还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有时需要整个植物植株,有时仅需要一片叶子,还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植物提取液。总之,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实施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演示实验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
三、注意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演示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一味强调验证结果,而忽视探究过程,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努力改变演示实验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现状对于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具备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就把原本的验证性实验经过改进变成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实验活动交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在活动前,笔者首先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工具,接下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装置?你们想要做的实验会不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水草实验效果最显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实验思路更明确。经过一轮的实验操作,最终有些小组的实验非常成功,而有些小组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活动,让成功的小组和不成功的小组分别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这次探究实验,学生的收获非常大。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使用要恰当
演示用具的位置要适宜,注意有关仪器设备安放的角度,不要遮住学生观察的视线,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同时演示桌上只能放置与实验有关的材料和用具,暂时不用的材料器具应放在学生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用染色法来提高演示物的颜色或用强化演示物背景颜色来增加反差等手段使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
五、实验设计要有条理性
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演示时机。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来设置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减少学生在观察上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