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地方组织对红军的支持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晚晴》与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打造“党史”专栏,讲述和传播贵州省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完全崭新的姿态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也波及到贵州。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受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建立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力量,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
  1928年春,经中共川南特委批准,建立中共合江特别支部委员会,随后在赤水兵工厂、女中、省立二中相继发展党、团员。1929年12月,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将原中共合江特别支部委员会改为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下辖赤水兵工厂、省立二中等6个党团小组,共有党员20人。特支成立后,赤水县的革命活动在其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军阀当局的反动统治。
  中共黔桂边委及其领导下的党组织
  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向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党委决定到右江下游和黔桂边区开辟革命新区。
  1932年6月,黄举平召集有关干部在林佑屯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黔桂边委员会(简称边委),同时成立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简称边革委),机关设在林佑屯,受中共右江特委领导,负责领导广西的凤山、南丹、凌云、天峨、乐业和贵州的望谟、册亨、罗甸、貞丰、紫云等县的革命斗争。
  1932年9月,敌人进攻林佑屯、巴暮等地,1933年6月边委和边革委移驻黔桂边的贞丰县板陈村(现属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成为黔桂边区革命活动中心。
  1932年11月,受黔桂边委指派,黄伯尧、黄鸿腾等20余人到蛮瓦与黄衡球会合,对陈绣卿等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1932年9月在蛮瓦陈绣卿处成立了中共蛮瓦支部。此后,黔桂边委、边革委以蛮瓦为中心据点,领导指挥黔桂边一切革命工作。
  1933年3月,共产党员牙永平率部到贞丰县(今属望谟县)卡法寨屯兵开荒。4月,召开党员会议,组建中共卡法支部,有10余名党员。后来蛮瓦支部人员转移到卡法,蛮瓦支部与卡法支部合并,仍称卡法党支部,领导黔桂边的地下斗争。此后,从广西转移到卡法的红军战士不断增加,加之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党员干部和党员,共有20多人。
  1934年10月,共产党员牙美元等在六旺屯组建了中共丰(贞丰)业(乐业)支部,党员共有11人,在广西的乐业、凌云、天峨和贵州的贞丰、册亨、罗甸等地开展工作。支部成立后,积极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先后培养、吸收部分积极分子入党,还有效对王海平等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同时兴办学校,建立兵工厂,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935年,由当时在荔波县活动的广西东兰籍党员组建中共荔波支部,韦汉超任书记,隶属中共东兰中心县委。1936年9月,中共翁昂支部建立,谭耀机任书记,隶属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党支部建立后,韦汉超又集中原三营的部分骨干和荔波地方的骨干,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斗争和统战活动,其范围延伸至荔波县全境及独山、榕江、南丹、思恩等地。
  中共黔东特区委员会
  1934年10月,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与红六军团会师,中央代表任弼时主持军团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黔东特区委员会,同时成立黔东独立师。红二、红六军团挺进湘西,开辟湘鄂川黔新苏区后,中共黔东特区委员会领导独立师和苏区人民坚持斗争一个多月,于11月底撤离黔东苏区。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1934年7月,湘鄂川黔边特区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35人。会议宣布成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驻地在沿河县白石溪土地湾,直属湘鄂西中央分局和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设土地、军事、劳工、经济等部和政治保卫局,下辖各区革命委员会。其成立后,开展了以土地革命、巩固政权、发展武装、粉碎敌人进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在苏区范围的各县,绝大部分乡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农民协会、贫农团、青年团、妇代会,实行了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一度从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解放。
  中共毕节支部
  1934年1月,共产党员林青、缪正元发展秦天真入党,三人组成中共毕节支部,林青任书记,领导了“草原艺术研究社”等进步团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蒋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由于地方统治当局的迫害,1934年6月,支部成员转移至安顺、贵阳活动,发展党员,建立组织,为贵州省工委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35年8月,省工委成员邓止戈到毕节开展兵运活动,发展党员,并于9月恢复中共毕节支部,邓止戈为书记。支部成立后,主要在黔西北地区做地方武装的争取、改造工作,掌握了部分地方武装,使其成为贵州地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红军进入黔西北地区活动的过程中,毕节地下党组织作了大量积极的配合和协助工作。1936年2月,邓止戈在毕节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离黔,支部停止活动。
  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
  1934年9月,共产党员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9人,在贵阳成立了以中共地下党员为核心、由党内外人士组成的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史称“九人工委”。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前往遵义找到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罗迈代表党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贵州省工委或省工委),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后增补刘茂隆为省工委委员。
  省工委建立后,根据中央代表潘汉年的布置,从国民党部队中获取密电码抄本和军用地图提供给红军,配合红军转战,还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发展党员,建立县委、县工委直属支部和直属小组,并建立了军事小组,开展武装斗争。
  1935年7月,省工委书记林青被捕,9月就义,省工委工作重点转向农村。1936年2月,省工委委员邓止戈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1937年6月,省工委委员秦天真赴延安,省工委活动停止。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红军总政治部的指导下,召开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下设武装、肃反、土地、财政、劳动、文化等委员会。其成立后,随之建立了20多个区、乡革命政权,担负起领导群众进行民主建政、组织革命武装、打击阶级敌人、进行土地革命、执行政策法令等任务,积极推动了整个黔北地区的革命斗争。
  湄潭县革命委员会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指派两名干部与李由芝等10多位湄潭人开会,宣布成立湄潭县革命委员会,城区周围还成立了11个分会。同月,红军撤离湄潭,革命委员会成员钟银洲等先后被害,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
  桐梓县革命委员会
  1935年1月11日,红军建立桐梓县政府,组建了南郊、西郊、东北郊革命委员会。1月24日,各革命委员会主要领导和成员随军西征。2月,红军由云南回师桐梓,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派工作组建立桐梓县革命委员会,红军撤离桐梓后,革命委员会停止活动。
  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后,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入贵州。1936年2月上旬占领毕节地区。2月5日,在黔西县城,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在毕节期间,他们领导建立了毕节县革命委员会,并先后在黔西、毕节、大定、赫章等县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权95个,还颁布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第四号)。
  2月27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革命委员会转入盘县。3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离黔,革命委员会活动终止。
其他文献
回望百年党史,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信仰如磐,志坚如钢。多少英烈刑場就义视死如归,多少英烈身陷囹圄不改其志,多少英烈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在峥嵘曲折的革命岁月里,贵州涌现出众多赤胆忠心的革命先辈,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  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  先烈传薪火,初
期刊
邓恩铭(1901-1931)  水族,荔波县人  邓恩铭少年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加剧分割中国,国内战争连年,人民备受涂炭。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武昌起义、云贵独立、民国建立、袁世凯窃国复辟等重大政治事件接连发生,给邓恩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进步教师高梓仲、高东新等的教育下,朴素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在他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立志救国济民。  1918年,邓恩铭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9年5
期刊
林青(1911-1935),原名李远方  毕节县(今毕节市七星关区)人  林青因家境贫寒,少年时期到重庆谋生,机缘巧合地加入了一个进步话剧团,在剧团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在“三三一”惨案中,林青不幸被捕。被营救出狱后,林青考入重庆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29年在学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林青辗转到上海,按组织的安排,在沪东区团委工作。这一时期,他积极参加了
期刊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秀区多措并举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四学”模式,扎实推动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老干部学习日”集中学,将每月最后一个周二定为“老干部学习日”;“送学上门”保障学,号召全区各涉老单位建立在职党员联系离退休黨员机制,开展送学送教活动;“指尖课堂”线上学,加大学习强国、数字黔老等平台应用推广力度;寓教于乐丰富学,西秀区老年大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音乐、舞蹈、绘画、书法
期刊
旷继勋(1897-1933),原名旷大勋  铜仁市思南县人  1916年,旷继勋入川从戎,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四川反动势力疯狂镇压革命活动。旷继勋所在的江防军第7混成旅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在严峻时刻,旷继勋毅然报请省委批准起义,以保存革命实力。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带领全旅4000余名官兵在蓬溪牛角沟树起
期刊
劳模,是一个时代追寻的脚步、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年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  礼赞劳模精神,致敬最美芳华。一睹劳模风采,追尋劳模事迹,从中汲取无穷智慧与力量!
期刊
贵州实现65岁以上老人电信服务“一键接入”  贵州省各通信运营企业均已完成对65岁以上老年客户推出“一键接入”直连人工接听、营业厅设立“无健康码”绿色通道、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缴费等服务举措,并在全省670家营业厅完成“助老专席”布置。各企业还将持续在“为老年人提供委托代办渠道、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机构网络覆盖、制定适老化优惠资费”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
期刊
每天凌晨4时开始工作,晚上10时半离开办公室,没有节假日与周末。86岁科学家赵焕庭的工作时间表,令众多网友心生敬意。  科研“永不停歇”  退休后,他每天凌晨4时开始  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有一间老式办公室,绿铁皮的资料柜、发黄的科研资料,这就是原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焕庭工作的地方。  自从2003年退休后,赵焕庭保持着一天4个时段的工作节奏:凌晨4时到清晨7时30分,清晨8
期刊
龙大道(1901-1931),又名龙康庄  黔东南州锦屏县人  1901年10月6日,龙大道诞生在锦屏县茅坪镇上寨村一个木商家庭,9岁进入同盟会会员吴志宾、黄竺笙创办的学堂读书,在两位先生“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的办学宗旨影响下,初步接触到了民主革命的思想。1919年,龙大道在武汉考入由恽代英时任教务主任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在这里感受到了浓郁的新文化、新思潮。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至
期刊
王若飞(1896-1946),原名王运生  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人  王若飞从小受到爱国主义和反封建思想影响,因尊崇民族英雄岳飞,遂自己改名若飞。1918年初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若飞毅然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宣传活动。同年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加入了“社会主义研究会”。  1922年6月,王若飞同赵世炎、周恩来等组织成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