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求与绝望——浅析陈映真《一绿色之候鸟》中的精神性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台湾近现代文坛上极具个性的作家,陈映真的作品常出现情节脱离现实主题的现象,在台湾社会对于社会历史的批评采取零容忍态度的背景下,《一绿色之候鸟》就成为了最有效的解释,同时也造就了最难解读的作品.作品借用寓言的形式,凸显希求与绝望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文章通过精神分析法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状态进行探索,发掘缺少主体性的变态生活,寻求带给我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患者,女,74岁,因发作性头晕4 d于2015年4月22日入院。缘患者4 d前活动后出现头晕,呈一过性,每次持续时间约数秒钟后可缓解,伴有乏力,心悸,黑蒙,头晕与转头及体位变动无明显关
对历史学来说,述本是与论同等重要的方法,但由于在史学科学化的进程中,不少史学家受实证主义等史学流派的影响,将方法的改变尤其是论的使用视为科学的史学得以产生的根本性条件,结
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女性已介入写作,初步而曲折地展现女性对世界的体验和需求,力图表现女性作为特殊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尽管她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文学话语权,没能摆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灵魂。要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取得良好效果,就应该坚持正确的、与大学生自身生活相贴近的指导性原则,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