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在农村小学有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相当多少年儿童道德缺失,缺乏责任心,缺乏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精神。成为只会接受爱,不会爱别人;只要求别人照顾,而不懂关心、体谅别人;只想索取、不想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自私自利的庸俗之辈。
农村小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也要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他们的道德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基础,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但是,受当前社会形势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这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如何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为人师表,以德育人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響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班级行为公约,去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公约》,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对行为较差的个别学生要有耐心,坚持正面教育,以“春风化雨”滋润他们的心田,感化他们幼稚的心灵。教师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严格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学生能在课堂上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课后却随手乱扔果皮纸屑,随口说粗言烂语、行为粗暴;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只顾自己看动画片、看故事片,只顾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着整齐,言行举止讲文明,放学按时回家,烧水煮饭……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倾听的习惯,朗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汤姆应该把鱼放掉吗?为什么?”学生一致表示,汤姆应该把鱼放掉,因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必须遵守规定。我再提问:“如果你是汤姆,你会把鱼放掉吗?为什么?”要求是让学生5分钟思考后回答,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探讨。过了一会儿,一学生回答:“我会放掉,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定,规定不就如同虚设吗?”;另一学生这样答:“老师,我不会放,虽然允许钓鱼的时间未到,但只钓一条并不会影响鲈鱼的繁殖。”“我不放,花了那么多时间才钓到一条这么大的鲈鱼,放掉多可惜呀!”“我一定会放掉。即使把这条鱼带回去烤得喷喷香,我也会吃不下的,因为这是一条违反规定钓来的鱼。”在同学们不同的回答声中,最后得出一致的共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遵守规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美德就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总之,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四、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这说明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父母要经常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家训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家长在家聚众吸烟喝酒赌博,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于是孩子把一些不良的道德品质带到学校,给学校的教育加大了难度。因此,我注重家校的互动工作。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去家访,或者通过电话,发短信等渠道,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能反馈到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措施使我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工作。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农村小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也要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他们的道德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基础,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但是,受当前社会形势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这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如何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为人师表,以德育人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響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班级行为公约,去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公约》,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对行为较差的个别学生要有耐心,坚持正面教育,以“春风化雨”滋润他们的心田,感化他们幼稚的心灵。教师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严格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学生能在课堂上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课后却随手乱扔果皮纸屑,随口说粗言烂语、行为粗暴;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只顾自己看动画片、看故事片,只顾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着整齐,言行举止讲文明,放学按时回家,烧水煮饭……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倾听的习惯,朗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汤姆应该把鱼放掉吗?为什么?”学生一致表示,汤姆应该把鱼放掉,因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必须遵守规定。我再提问:“如果你是汤姆,你会把鱼放掉吗?为什么?”要求是让学生5分钟思考后回答,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探讨。过了一会儿,一学生回答:“我会放掉,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定,规定不就如同虚设吗?”;另一学生这样答:“老师,我不会放,虽然允许钓鱼的时间未到,但只钓一条并不会影响鲈鱼的繁殖。”“我不放,花了那么多时间才钓到一条这么大的鲈鱼,放掉多可惜呀!”“我一定会放掉。即使把这条鱼带回去烤得喷喷香,我也会吃不下的,因为这是一条违反规定钓来的鱼。”在同学们不同的回答声中,最后得出一致的共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遵守规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美德就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总之,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四、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这说明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父母要经常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家训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家长在家聚众吸烟喝酒赌博,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于是孩子把一些不良的道德品质带到学校,给学校的教育加大了难度。因此,我注重家校的互动工作。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去家访,或者通过电话,发短信等渠道,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能反馈到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措施使我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工作。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