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思,因此,我国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新课程改革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更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关键词:民主性; 反思型; 自由; 合作; 空间; 价值; 充分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只有更新了观念,才有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
一、更新教师观
1.“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面对新的形式,教师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而是帮助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育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差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好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教师要实现由“权威性”向“民主型”转变。
2.“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迫切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教师才易于面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學现象、问题,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强调,不写教研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写得多、写得好的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赞成不断反思总结、勤奋写作,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反映了反思对教师顺利成长的重要作用。试想,一个教师教了几十年书,教育教学实绩平平,归究原因恐怕与他因循守旧、不善反思是有密切关系的。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们只有由“经验型”转向“反思型”,才能更好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二、更新学习观
传统的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它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基于此,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适合时代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淡化忽视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并给学生创造优良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拥有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这样,学生拥有充分展示的平台,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束缚走向创造。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倡导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呢?
a、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在合作学习时,要选取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而要通过推想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或概括性强又提到节骨眼上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乐于合作,也需要合作。
b、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为了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小组内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如汇报员、记录员、检查员、整理员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c、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d、合作学习的组内要竞争。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竞争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个体,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学生好胜心强,哪一组也不甘落后,为了比其他组学得更好,每一位组员都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组内既有分工,更有合作与鼓励,思维的伙花会不断闪现。
3.强调学习的探究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经历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都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替代“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学习资料汇编》.黄陵县教育局县督导室编印. 2013.08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
[3]《教改新动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印.2011.06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2
关键词:民主性; 反思型; 自由; 合作; 空间; 价值; 充分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只有更新了观念,才有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
一、更新教师观
1.“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面对新的形式,教师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而是帮助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育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差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好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教师要实现由“权威性”向“民主型”转变。
2.“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迫切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教师才易于面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學现象、问题,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强调,不写教研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写得多、写得好的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赞成不断反思总结、勤奋写作,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反映了反思对教师顺利成长的重要作用。试想,一个教师教了几十年书,教育教学实绩平平,归究原因恐怕与他因循守旧、不善反思是有密切关系的。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们只有由“经验型”转向“反思型”,才能更好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二、更新学习观
传统的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它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基于此,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适合时代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淡化忽视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并给学生创造优良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拥有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这样,学生拥有充分展示的平台,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束缚走向创造。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倡导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呢?
a、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在合作学习时,要选取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而要通过推想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或概括性强又提到节骨眼上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乐于合作,也需要合作。
b、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为了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小组内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如汇报员、记录员、检查员、整理员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c、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d、合作学习的组内要竞争。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竞争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个体,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学生好胜心强,哪一组也不甘落后,为了比其他组学得更好,每一位组员都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组内既有分工,更有合作与鼓励,思维的伙花会不断闪现。
3.强调学习的探究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经历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都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替代“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学习资料汇编》.黄陵县教育局县督导室编印. 2013.08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
[3]《教改新动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印.2011.06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