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因此,探讨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性研究,无论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还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创造意识;因材施教
小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的教学,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学生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从小学教学开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學生都不能输的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成绩不佳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等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形成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教学工作。
2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与发展相配合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各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2.1 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小学各科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教材自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手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手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阅读用心、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
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3.1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3.2 鼓励学生,让师生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有的教师就是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4 促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切实改革评价制度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当前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
4.1 课堂教学中的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 由于小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
4.2 教学中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得主动,学得成功。
4.3 教学结果的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相结合。 根据各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综合实践、社会科学、音、体、美、几何初步知识等可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动手制作、社会实践、唱、跳、画、测量、作图等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创造意识;因材施教
小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的教学,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学生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从小学教学开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學生都不能输的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成绩不佳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等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形成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教学工作。
2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与发展相配合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各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2.1 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小学各科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教材自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手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手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阅读用心、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
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3.1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3.2 鼓励学生,让师生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有的教师就是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4 促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切实改革评价制度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当前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
4.1 课堂教学中的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 由于小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
4.2 教学中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得主动,学得成功。
4.3 教学结果的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相结合。 根据各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综合实践、社会科学、音、体、美、几何初步知识等可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动手制作、社会实践、唱、跳、画、测量、作图等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