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本文就是从这个层面征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活动课教学,如何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谈点自己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活动课;地理活动基地;简易教具;准备和组织;做农活;活动报告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缺乏,要想完全像城市中学那样教学,难免捉襟见绌,在探索地理活动课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谈点我的个人看法。
一、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加强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对地理活动课的教学要求很高,而且许多活动课内容与课本内容血肉相连,不完成活动课就不能真的理解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对活动内容置之不理,或者简单解说,把活动内容当成课本内容来讲;而要认真分析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关系,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二、做好学校工作,建设好地理活动基地,加强地理活动课教学:
一般来说,学校建有生物园,但地理活动基地却很少有,而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生活实践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所以,学校应该建有地理活动基地,这样,一些活动课就可以到地理活动基地去完成,如:测量当地纬度、经度,观看日月星辰,观测温度、风向、降水量,探测岩石标本、地质构造等等。
三、认真分析活动与课本的关系,选用最适合的教法:
备课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关系,要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学。
1、许多活动内容可以在课内完成,如动手演示昼夜更替;分析六大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析喜马拉雅山和东非裂谷带的形成等活动都可以在课内通过讲解或演示完成。
2、也有些活动可让学生当做家庭作业去完成。如观看月相;动手演示昼夜更替;查找本地(村、居委会、镇、县市)各等级政府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探究城市土地利用等都可以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只略作指导就可以了。
3、但有些活动必需经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经过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之后才能完成。观测日影,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尝试做各种简易教具,尽量完成活动内容教学:
1、日晷仪的做法:取一块大理石,磨圆打光,将圆面360度分成24等份,代表24小时,在大理石中央钻一小孔,插一长小钢管,日晷仪就做成了。然后,根据当地纬度,运用罗盘,将它安放在地理活动基地,日晷仪就做成了。
2、测角器的做法(用它测北极星的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准备材料:直木杆、木量角器、建筑用吊锤、五颗铁钉
制作方法:如右图示,将木量角器用铁钉钉紧在木杆上,将吊锤固定在量角器的中央,两颗铁钉钉在量角器的两端,用做锚准仪。
公式:当地纬度α=90°-β;如下图所示:
3、日影测量器的做法(用于测量当地子午线的位置,确定当地经度):
场地及材料:长5m宽4m的白细沙地,直木杆1根(长2m),细不锈钢管1根(长3m,用于插红旗),红旗一面,木三角板一副等;
制作方法:如下图示,此沙地一般建在地理活动基地中央,在直木杆一端钻一洞,将细不锈钢管一端穿入洞中,并把细不锈钢管固定在沙地南面一侧的中央,在钢管顶端插入红旗,该简易测影仪即做成。在观测时,要注意将细沙摸平整,先用木杆画出若干圆弧,根据旗影上、下午在弧上的位置画出一弦,再用三角板画出此玹中央与圆心的连线,此线即为当地子午线,再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差就可算出当地经度。
四、完成野外地理活动重在准备和组织:
有一些地理活动课必须在野外才能完成,如测算当地经、纬度等,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效果很差。但是,到野外去,又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还有不安全因素,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认为首先是争取学校的支持,把它当做一次郊游或踏青,既能保障安全,又有准备和组织,效果会更好些。五、所有活动课,必须学生亲力亲为,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现在我们国家有的学生从没干过体力劳动,对农村的农活更是一无所知,可以说没什么劳动观念,是养尊处优的一代。我建议在新课本中能否增加“做农活”这样的活动内容,这样,也可以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为他们补上最真实最原生的劳动内容,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这也是我们新课改的要求,是我们社会的需要。
当然,不单单是“做农活”,其他活动课也须学生亲力亲为,这样才能达到活动设计的真正目的。
如果要设计“做农活”的活动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
1、传统农业:牛犁田耕地,人收麦割稻。
2、现代农业:车耕田整地,机收麦割稻。
3、科学农业:大棚农业、鲜花农业、农业合作社等相关内容。
六、活动结束,要求这生写好活动报告、日记或心得体会:
简单的活动,学生能领悟就行了,但一些大型复杂的活动,尤其是在室外进行的,那必须要求学生写好活动报告、日记或心得体会,这样才能巩固活动成果,让学生记住活动过程,掌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
七、回归教材,使活动与课本内容融为一体:
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是水乳交融,连为一体的,不能离开课本去单独搞活动,也不能撇下活动不管而只讲课本内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活动应渗入于课本内容之中,课本离开活动,就变得只剩骨头,不见血肉了;活动离开课本,就有如无皮之毛,毛将焉附?因此,活动结束后,应回归教材,使活动与课本内容融为一体。
1、许多活动能够在课堂内完成,它们是互为补充的:有的活动是对课文的诠释,有的活动是为了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有的活动是课文的延续,有的活动是对课文的检测,等等,毫无疑问,课文与活动是连为一体的。
2、但有的活动是通过野外观察来完成的,有时延续的时间还比较长,像这样的活动,如果处理不好,难免会与课本相脱离,甚至有违活动的本来目的。因此,活动结束后,老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写好活动报告,要对活动进行归纳小结,完成活动的后续要求,使活动效果最优化。
总之,农村中学不如城市学校设备完善,许多活动课不能借助多媒体演示(放影),但农村有广阔的活动场地——大自然。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尽量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活动课;地理活动基地;简易教具;准备和组织;做农活;活动报告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缺乏,要想完全像城市中学那样教学,难免捉襟见绌,在探索地理活动课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谈点我的个人看法。
一、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加强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对地理活动课的教学要求很高,而且许多活动课内容与课本内容血肉相连,不完成活动课就不能真的理解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对活动内容置之不理,或者简单解说,把活动内容当成课本内容来讲;而要认真分析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关系,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二、做好学校工作,建设好地理活动基地,加强地理活动课教学:
一般来说,学校建有生物园,但地理活动基地却很少有,而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生活实践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所以,学校应该建有地理活动基地,这样,一些活动课就可以到地理活动基地去完成,如:测量当地纬度、经度,观看日月星辰,观测温度、风向、降水量,探测岩石标本、地质构造等等。
三、认真分析活动与课本的关系,选用最适合的教法:
备课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关系,要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学。
1、许多活动内容可以在课内完成,如动手演示昼夜更替;分析六大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析喜马拉雅山和东非裂谷带的形成等活动都可以在课内通过讲解或演示完成。
2、也有些活动可让学生当做家庭作业去完成。如观看月相;动手演示昼夜更替;查找本地(村、居委会、镇、县市)各等级政府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探究城市土地利用等都可以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只略作指导就可以了。
3、但有些活动必需经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经过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之后才能完成。观测日影,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尝试做各种简易教具,尽量完成活动内容教学:
1、日晷仪的做法:取一块大理石,磨圆打光,将圆面360度分成24等份,代表24小时,在大理石中央钻一小孔,插一长小钢管,日晷仪就做成了。然后,根据当地纬度,运用罗盘,将它安放在地理活动基地,日晷仪就做成了。
2、测角器的做法(用它测北极星的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准备材料:直木杆、木量角器、建筑用吊锤、五颗铁钉
制作方法:如右图示,将木量角器用铁钉钉紧在木杆上,将吊锤固定在量角器的中央,两颗铁钉钉在量角器的两端,用做锚准仪。
公式:当地纬度α=90°-β;如下图所示:
3、日影测量器的做法(用于测量当地子午线的位置,确定当地经度):
场地及材料:长5m宽4m的白细沙地,直木杆1根(长2m),细不锈钢管1根(长3m,用于插红旗),红旗一面,木三角板一副等;
制作方法:如下图示,此沙地一般建在地理活动基地中央,在直木杆一端钻一洞,将细不锈钢管一端穿入洞中,并把细不锈钢管固定在沙地南面一侧的中央,在钢管顶端插入红旗,该简易测影仪即做成。在观测时,要注意将细沙摸平整,先用木杆画出若干圆弧,根据旗影上、下午在弧上的位置画出一弦,再用三角板画出此玹中央与圆心的连线,此线即为当地子午线,再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差就可算出当地经度。
四、完成野外地理活动重在准备和组织:
有一些地理活动课必须在野外才能完成,如测算当地经、纬度等,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效果很差。但是,到野外去,又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还有不安全因素,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认为首先是争取学校的支持,把它当做一次郊游或踏青,既能保障安全,又有准备和组织,效果会更好些。五、所有活动课,必须学生亲力亲为,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现在我们国家有的学生从没干过体力劳动,对农村的农活更是一无所知,可以说没什么劳动观念,是养尊处优的一代。我建议在新课本中能否增加“做农活”这样的活动内容,这样,也可以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为他们补上最真实最原生的劳动内容,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这也是我们新课改的要求,是我们社会的需要。
当然,不单单是“做农活”,其他活动课也须学生亲力亲为,这样才能达到活动设计的真正目的。
如果要设计“做农活”的活动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
1、传统农业:牛犁田耕地,人收麦割稻。
2、现代农业:车耕田整地,机收麦割稻。
3、科学农业:大棚农业、鲜花农业、农业合作社等相关内容。
六、活动结束,要求这生写好活动报告、日记或心得体会:
简单的活动,学生能领悟就行了,但一些大型复杂的活动,尤其是在室外进行的,那必须要求学生写好活动报告、日记或心得体会,这样才能巩固活动成果,让学生记住活动过程,掌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
七、回归教材,使活动与课本内容融为一体:
活动内容与课本内容是水乳交融,连为一体的,不能离开课本去单独搞活动,也不能撇下活动不管而只讲课本内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活动应渗入于课本内容之中,课本离开活动,就变得只剩骨头,不见血肉了;活动离开课本,就有如无皮之毛,毛将焉附?因此,活动结束后,应回归教材,使活动与课本内容融为一体。
1、许多活动能够在课堂内完成,它们是互为补充的:有的活动是对课文的诠释,有的活动是为了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有的活动是课文的延续,有的活动是对课文的检测,等等,毫无疑问,课文与活动是连为一体的。
2、但有的活动是通过野外观察来完成的,有时延续的时间还比较长,像这样的活动,如果处理不好,难免会与课本相脱离,甚至有违活动的本来目的。因此,活动结束后,老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写好活动报告,要对活动进行归纳小结,完成活动的后续要求,使活动效果最优化。
总之,农村中学不如城市学校设备完善,许多活动课不能借助多媒体演示(放影),但农村有广阔的活动场地——大自然。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尽量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