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