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嫁接法和浸渍法分别在以1,3,5-三苯基苯为单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nTPB)上成功掺杂乙二胺,分别研究了乙二胺的不同掺杂模式对多孔聚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CO2吸附性能的影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08105,21676138,21722606,215761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07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嫁接法和浸渍法分别在以1,3,5-三苯基苯为单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nTPB)上成功掺杂乙二胺,分别研究了乙二胺的不同掺杂模式对多孔聚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法和浸渍法皆可在nTPB上均匀掺杂乙二胺,且nTPB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下降。在乙二胺掺杂量相同的前提下,由于浸渍法完全利用nTPB的孔道吸收乙二胺,nTPB的孔道堵塞更明显。两种掺杂乙二胺的模式均可显著提升nTPB对CO2的吸附选择性,但只有嫁接法对nTPB的CO2吸附量有明显促进(从4.4 mmol/g升高为5.
其他文献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
利用天然地震震源和人工爆破震源之间信号能量分布的差异,结合RBF神经网络技术,对2类事件进行分类,具体步骤如下:使用8个带通滤波器对事件波形进行滤波,并划分为4个波形段:P波、P波尾波、S波和S波尾波,分别计算每个滤波器信道和波形段的能量特征值,以所得32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向量,利用RBF神经网络,对地震和爆破事件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地震事件识别方法,识别率为88.1%,具
2019长宁发生MS 6.0地震,利用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震中区域GPS数据,分别计算全球、中国区域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异常分布及震中区域站点VTEC时间序列,揭示此次地震发生前后不同空间尺度电离层异常扰动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3天(6月14日),长宁震区上空出现连续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异常空间分布呈现向磁赤道偏移趋势。VTEC结果的时、空尺度变化
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低温镀铁层的沉积速率、显微硬度和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4A/dm^2时镀层可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电流密度过低时,镀层沉积速率慢,硬度低;电流
随着施镀的进行,化学镀镍液中的硫酸钠和亚磷酸钠的积累越来越多,从而影响镀液的使用寿命提出了镀液中硫酸钠和亚磷酸钠的处理方法。对于硫酸镍体系,首先将镀液冷却至室温除去过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传统卸煤筒状漏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严重,不具有自动降尘功能以及煤流卸载后对下水平输送机造成冲击破坏等技术难题,大同煤矿集团中央机厂通过技术研究
为实现镁锂合金室温浸锌,以硫酸锌为主盐,选用3种有机酸盐配位剂两两组合,配制双配位剂浸锌溶液。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双配位剂浸锌溶液优选配方及操作条件为:葡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_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
研究了酸性电镀光亮Zn-Ni合金中ρ(Ni2+)/ρ(Zn2+)的比值、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对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镍镀层的微观形貌。结果
目的分析该院血流感染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常见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探讨毒力基因与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序列(CRISPR-CAS)系统的相关性。方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