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呢?笔者在此浅谈如下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学生全面发展氛围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人口观念、环境观念和资源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培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它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为主体。立足点放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来源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尊重科学、创新意识。
二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的目标,建立一种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了解学生的兴趣,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弹性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提问,鼓励创新。例如,在中国河流这一章节时,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过程大体上相似的,教师这时可以在上“黄河”前布置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大多数学生会精心准备好怎么上一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也能从这种教学法得出利弊并及时调整,从而决定在以后的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
三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地理学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能喜欢、热爱地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在授课时应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1.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如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映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抽象难懂,因时间和位置的局限,学生对天体的观测又不可能是完整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分秒之间直观立体地表现了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复杂过程,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编制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教学中抓住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五 联系人类生活环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
一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学生全面发展氛围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人口观念、环境观念和资源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培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它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为主体。立足点放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来源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尊重科学、创新意识。
二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的目标,建立一种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了解学生的兴趣,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弹性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提问,鼓励创新。例如,在中国河流这一章节时,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过程大体上相似的,教师这时可以在上“黄河”前布置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大多数学生会精心准备好怎么上一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也能从这种教学法得出利弊并及时调整,从而决定在以后的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
三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地理学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能喜欢、热爱地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在授课时应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1.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如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映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抽象难懂,因时间和位置的局限,学生对天体的观测又不可能是完整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分秒之间直观立体地表现了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复杂过程,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编制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教学中抓住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五 联系人类生活环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