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豫东这个小城,烩面算得上最大众的美食了。
小城西街有一家杨记烩面馆,门面不大,生意却好得不得了,顾客常常多得排队。生意这么好,全仗掌勺的烩面师傅老高。老高干这一行近二十年了,手艺十分了得,做出的烩面真是绝了,面筋软透亮,汤鲜香四溢,盛进大海碗里,再捏上一撮儿鲜嫩的香菜韭黄这么一点缀,别说吃了,就是看上一看,闻上一闻,保管把人的口水给勾出来。
生意好,自然会有人眼热。这天一大早,老高去店里上班,走到半道,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上前搭讪,客客气气地请老高借一步说话。
老高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要是换了自己的儿子这样说,他早一个耳光抽过去了。见杨华如此不争气,他点点头,想了想说:“杨华,你是老板,大主意当然该你来拿。既然你觉得这是好事,我也不好再说啥了。”说着,他转身到后厨取来一个塑料包,递给杨华说,“你放心,高叔不会赖着不走的。不过走之前,送你一包东西,也许将来有一天能用得上。”杨华疑惑地看着手里的包,想要打开,老高说:“这是咱杨家烩面特制的秘方配料,拜托你一定要保管好。”
杨华羞得无地自容,小声喊了声“高叔”,便不知道再说什么。老高嘱咐完,长叹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老板如愿挖来了老高,欢喜得心花怒放,对老高百般抬举;老高也没让王老板失望,过来不久,就把美食城的烩面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王老板特意打出广告:本店烩面由原杨家烩面师傅主理。这么一来,生意更加火爆了。
当然,王老板也没有食言,真的把外卖的生意给了杨华。杨华新请的师傅虽然烩面做得一般,但有这些单子顶着,营业额确实比以往高了一大截。
只是,往常那些店里的常客渐渐少了起来,再后来,每天就只有那么稀稀拉拉几个人了。
更让杨华始料未及的是,慢慢的,那些外卖的单子也开始急剧萎缩,店里的流水大不如前。他这才回过神来,心说王老板这招太狠了,一碗迷魂汤就能让他找不到北,现在可好,不管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被他不留痕迹地又给拉回去了。他开始后悔,当初自己不该头脑发昏,把高叔给赶走。
他硬着头皮给老高打电话,可求救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每次都是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不痛不痒地问候几句。老高呢,明知道他的心思,却压根儿没有再回去的意思。
杨华苦苦支撑着,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令人奇怪的是,过了不久,美食城的生意也慢慢地差了起来,大家都说,老高做出的面吃着不是那个味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王老板也感觉有点不对劲儿,问老高咋回事。老高挠挠头说:“老板,我就跟您实话实说吧,当初我从那边店里带来的配料用完了,缺了这个,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搭。”
王老板吃了一惊,忙说:“那就赶快再配制啊!” 老高愁眉苦脸地说:“您说得轻巧!没有配方,我拿啥配?”
王老板想了想,拍拍脑袋说:“杨家那小子肯定有。”老高点点头,说:“不过,那可是人家传家的秘方,恐怕不会轻易给您,我看这事难成。”
王老板冷笑一声说:“难成?我就不信了,这世上还有钱办不成的事儿!你等着瞧!”说完,王老板风风火火地出了门。
此时,杨记烩面馆已是门可罗雀,眼看要关门歇菜了。
看到王老板,杨华气得真想上去揍他一顿。可转念又一想,这事哪能都怪别人呢,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犯浑,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境地?
听王老板说明来意,杨华强压怒火,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想都别想!
王老板也不生气,说:“小兄弟,咱都是爽快人,三万五万的,你开个价,我要是还一个子儿算我欺负你。”
杨华听了,心里一个激灵。几万块钱,的确能暂时渡过难关,让他好好喘口气了。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栽过一个大跟头了,如果再把父亲留下的最后这点东西卖掉,别说别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想到这,杨华冷冷地说:“王老板,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你就别再费口舌了,就是饿死,我也不会卖。”
王老板没想到还真有钱办不成的事儿,气得一跺脚出了门。
看王老板垂头丧气地无功而返,老高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停了停,他拿出兜里的辞职报告,轻声说:“老板,没有配料,我在这里也就没什么价值了,依我看,您就再请个师傅吧。说句掏心窝的话,就冲您这魄力,肯定能请到好师傅的。”王老板没办法,觉得再用这么高的工资养着老高确实不划算,就放了老高。
回到杨记烩面馆,只见里面空荡荡的,老高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百感交集。
杨华正百无聊赖地玩手机,看到老高站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少顷,眼圈一红,有点哽咽地喊了一声:“高叔……”
老高也眼眶发热,他轻轻地拍拍杨华说:“没事,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咱就从哪里爬起来。”杨华悔恨万分,一个劲儿地自责,请求老高原谅。老高说:“当初你那样做,确实挺让人伤心,不过——”他话锋一转,“这一次表现不错,经受住了考验,像个老板的样儿。就冲这一点,高叔也得回来。”
杨华听了,忙从柜台里拿出那个塑料包,羞愧地说:“高叔,咱的配料只有在您手里才是宝贝,新来的師傅不愿用,也不会用。”
老高哈哈大笑起来:“有啥不会用的,还不都一样?”见杨华不解,老高认真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根本不是啥秘方,还是那几样原料。要想做出好吃的面,单凭那点配料哪里能行?孩子你记住,真正的手艺不在手上,在心里。”
(责编/邓亦敏 插图/张恩卫)
小城西街有一家杨记烩面馆,门面不大,生意却好得不得了,顾客常常多得排队。生意这么好,全仗掌勺的烩面师傅老高。老高干这一行近二十年了,手艺十分了得,做出的烩面真是绝了,面筋软透亮,汤鲜香四溢,盛进大海碗里,再捏上一撮儿鲜嫩的香菜韭黄这么一点缀,别说吃了,就是看上一看,闻上一闻,保管把人的口水给勾出来。
生意好,自然会有人眼热。这天一大早,老高去店里上班,走到半道,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上前搭讪,客客气气地请老高借一步说话。
老高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要是换了自己的儿子这样说,他早一个耳光抽过去了。见杨华如此不争气,他点点头,想了想说:“杨华,你是老板,大主意当然该你来拿。既然你觉得这是好事,我也不好再说啥了。”说着,他转身到后厨取来一个塑料包,递给杨华说,“你放心,高叔不会赖着不走的。不过走之前,送你一包东西,也许将来有一天能用得上。”杨华疑惑地看着手里的包,想要打开,老高说:“这是咱杨家烩面特制的秘方配料,拜托你一定要保管好。”
杨华羞得无地自容,小声喊了声“高叔”,便不知道再说什么。老高嘱咐完,长叹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老板如愿挖来了老高,欢喜得心花怒放,对老高百般抬举;老高也没让王老板失望,过来不久,就把美食城的烩面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王老板特意打出广告:本店烩面由原杨家烩面师傅主理。这么一来,生意更加火爆了。
当然,王老板也没有食言,真的把外卖的生意给了杨华。杨华新请的师傅虽然烩面做得一般,但有这些单子顶着,营业额确实比以往高了一大截。
只是,往常那些店里的常客渐渐少了起来,再后来,每天就只有那么稀稀拉拉几个人了。
更让杨华始料未及的是,慢慢的,那些外卖的单子也开始急剧萎缩,店里的流水大不如前。他这才回过神来,心说王老板这招太狠了,一碗迷魂汤就能让他找不到北,现在可好,不管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被他不留痕迹地又给拉回去了。他开始后悔,当初自己不该头脑发昏,把高叔给赶走。
他硬着头皮给老高打电话,可求救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每次都是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不痛不痒地问候几句。老高呢,明知道他的心思,却压根儿没有再回去的意思。
杨华苦苦支撑着,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令人奇怪的是,过了不久,美食城的生意也慢慢地差了起来,大家都说,老高做出的面吃着不是那个味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王老板也感觉有点不对劲儿,问老高咋回事。老高挠挠头说:“老板,我就跟您实话实说吧,当初我从那边店里带来的配料用完了,缺了这个,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搭。”
王老板吃了一惊,忙说:“那就赶快再配制啊!” 老高愁眉苦脸地说:“您说得轻巧!没有配方,我拿啥配?”
王老板想了想,拍拍脑袋说:“杨家那小子肯定有。”老高点点头,说:“不过,那可是人家传家的秘方,恐怕不会轻易给您,我看这事难成。”
王老板冷笑一声说:“难成?我就不信了,这世上还有钱办不成的事儿!你等着瞧!”说完,王老板风风火火地出了门。
此时,杨记烩面馆已是门可罗雀,眼看要关门歇菜了。
看到王老板,杨华气得真想上去揍他一顿。可转念又一想,这事哪能都怪别人呢,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犯浑,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境地?
听王老板说明来意,杨华强压怒火,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想都别想!
王老板也不生气,说:“小兄弟,咱都是爽快人,三万五万的,你开个价,我要是还一个子儿算我欺负你。”
杨华听了,心里一个激灵。几万块钱,的确能暂时渡过难关,让他好好喘口气了。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栽过一个大跟头了,如果再把父亲留下的最后这点东西卖掉,别说别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想到这,杨华冷冷地说:“王老板,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你就别再费口舌了,就是饿死,我也不会卖。”
王老板没想到还真有钱办不成的事儿,气得一跺脚出了门。
看王老板垂头丧气地无功而返,老高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停了停,他拿出兜里的辞职报告,轻声说:“老板,没有配料,我在这里也就没什么价值了,依我看,您就再请个师傅吧。说句掏心窝的话,就冲您这魄力,肯定能请到好师傅的。”王老板没办法,觉得再用这么高的工资养着老高确实不划算,就放了老高。
回到杨记烩面馆,只见里面空荡荡的,老高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百感交集。
杨华正百无聊赖地玩手机,看到老高站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少顷,眼圈一红,有点哽咽地喊了一声:“高叔……”
老高也眼眶发热,他轻轻地拍拍杨华说:“没事,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咱就从哪里爬起来。”杨华悔恨万分,一个劲儿地自责,请求老高原谅。老高说:“当初你那样做,确实挺让人伤心,不过——”他话锋一转,“这一次表现不错,经受住了考验,像个老板的样儿。就冲这一点,高叔也得回来。”
杨华听了,忙从柜台里拿出那个塑料包,羞愧地说:“高叔,咱的配料只有在您手里才是宝贝,新来的師傅不愿用,也不会用。”
老高哈哈大笑起来:“有啥不会用的,还不都一样?”见杨华不解,老高认真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根本不是啥秘方,还是那几样原料。要想做出好吃的面,单凭那点配料哪里能行?孩子你记住,真正的手艺不在手上,在心里。”
(责编/邓亦敏 插图/张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