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作为高校管理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升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提出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放大思维等七项思维可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中得以应用,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 领导干部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06-02
高校中层管理者是指高校各部门、各院(系)的领导干部,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管理干部必须政治上识大体、把方向,业务上懂管理、讲科学,掌握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技能,具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可着重加强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放大思维等七项思维。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快速反应,果断决策,高效率处理相关问题。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需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不断凝聚人、振奋人的智慧源泉。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局面,要改变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自己与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再次,要注意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领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的有效性,而有效决策的前提是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而言,只有正确把握“三情”,才能作出科学决策。一是要正确把握“上情”。就是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进行宏观性和前瞻性的思考,明确学校的基本定位,从而保证方向明确,决策能维护上级的权威与大局。二是深入把握“下情”。就是要了解本部门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三是全面把握“外情”。就是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将本部门的发展与外部情况对比,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在联系中发现规律,在结合中探索捷径,对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科学定位。
3.运筹能力。运筹是一门领导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如何做到运筹帷幄,这就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胸怀全局,善于从宏观上、战略上思考和决策问题,集中精力谋划本部门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善于抓好宏观指导,学会“弹钢琴”,即要有驾驭全局、兼顾各方和承上启下的综合能力;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以见微知著的眼光和气魄,真正做到谋大局,议大事,抓总体。
4.激励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而不是靠少数英雄人物创造来的。领导再高明,也不可能单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组织目标。所以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激励群众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如何凝聚人心,克服困难,激励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去努力实现各项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抓住教职员工的心理和需求,有效地加以激励,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5.创新能力。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知识创新的场所,这种特殊的环境必然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提出特殊的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跟上高教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方法
高校中层管理者多由业务优秀的教师提拔而成,因此真正具备高校管理能力素质的中层管理者较为缺乏,从中层管理工作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就成为培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非正式”的途径。中层管理者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以支持和巩固学校的实力,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可对如下七项思维进行提升:
1.贯彻政策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逆向思维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处理问题要换位思维。所谓换位思维,一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双方发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找出对方的合理点,进而提出双方都能够接受而且对学校有利的建议和对策,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双赢或多赢。换位思维在使用中具有单向性,作为管理者,只能要求自己换位思维,为下属着想,而不能要求下级对领导换位思维。上对下换位思维有利于采纳群众意见,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下级提出的一些较尖锐的问题,在换位思维的状态下。可能就听得进去,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换位思维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从根本上增强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心,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3.坚持原则要收敛思维。收敛型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复合思维。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找唯一的答案。为了获得正确答案要求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一答案,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强调收敛思维的指向,就是利益衡量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零散的表象到问题的实质、从眼前到长远。尤其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必须回到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回到教育政策的原则上来。
4.解放思想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与收敛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法。高校管理工作的发散思维方法,就是根据所占有的材料,去推测高校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和因此形成的不同结果;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同时,群策群力,集众家所长。要从眼前的工作想到前、后、左、右、上、下,现在、将来、学校、社会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5.改革开放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带来整体观,这也是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活动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特殊要求。系统思维始终从整体效能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进行系统思维时,重在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各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各构成要素是否处于最佳状态,都将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应该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高等学校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要有特立独行的观点,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势,但是这种特立独行必须建构于缜密的系统思维基础之上,这是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改革不能情绪化,更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为所欲为。
6.服从领导要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它不是一味对抗与怀疑一切,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有很多含义。一方面,意味着从不想当然,意味着不唯书、不唯上;意味着不只是因为领导的要求,就相信这么做对学校的发展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对问题、结论以及其它论据仔细思考分析与检验的过程;它意味着校验一个概念的定义、检验论据背后的假设和前提,并仔细审察论据推理的逻辑关系。贯彻上级的指示,服从领导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上级为什么这样决定?这样做了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将对教学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必须强调的是,服从领导要批判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立思维,而是善意的提醒与修正、补充与完善。
7.分析问题要放大思维。放大思维不是要去任意夸大,危言耸听,而是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在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小见大,重在发展性、全局性地分析问题。成功地管理一所大学,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一套精心设计的管理制度,一支精明强干的管理队伍,要做到以小见大,重细严谨的工作作风,缺一不可。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发展新技术以适应变化的外部教育环境,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在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放大思维等七项思维方面得以加强,必将会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管理本部门职工工作的同时更好接收和支持高层领导下达的新任务、标准和命令,为完成高校的各项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关键词:高校 领导干部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06-02
高校中层管理者是指高校各部门、各院(系)的领导干部,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管理干部必须政治上识大体、把方向,业务上懂管理、讲科学,掌握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技能,具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可着重加强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放大思维等七项思维。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快速反应,果断决策,高效率处理相关问题。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需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不断凝聚人、振奋人的智慧源泉。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局面,要改变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自己与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再次,要注意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领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的有效性,而有效决策的前提是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而言,只有正确把握“三情”,才能作出科学决策。一是要正确把握“上情”。就是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进行宏观性和前瞻性的思考,明确学校的基本定位,从而保证方向明确,决策能维护上级的权威与大局。二是深入把握“下情”。就是要了解本部门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三是全面把握“外情”。就是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将本部门的发展与外部情况对比,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在联系中发现规律,在结合中探索捷径,对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科学定位。
3.运筹能力。运筹是一门领导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如何做到运筹帷幄,这就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胸怀全局,善于从宏观上、战略上思考和决策问题,集中精力谋划本部门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善于抓好宏观指导,学会“弹钢琴”,即要有驾驭全局、兼顾各方和承上启下的综合能力;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以见微知著的眼光和气魄,真正做到谋大局,议大事,抓总体。
4.激励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而不是靠少数英雄人物创造来的。领导再高明,也不可能单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组织目标。所以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激励群众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如何凝聚人心,克服困难,激励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去努力实现各项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抓住教职员工的心理和需求,有效地加以激励,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5.创新能力。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知识创新的场所,这种特殊的环境必然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提出特殊的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跟上高教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方法
高校中层管理者多由业务优秀的教师提拔而成,因此真正具备高校管理能力素质的中层管理者较为缺乏,从中层管理工作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就成为培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非正式”的途径。中层管理者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以支持和巩固学校的实力,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可对如下七项思维进行提升:
1.贯彻政策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逆向思维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处理问题要换位思维。所谓换位思维,一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双方发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找出对方的合理点,进而提出双方都能够接受而且对学校有利的建议和对策,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双赢或多赢。换位思维在使用中具有单向性,作为管理者,只能要求自己换位思维,为下属着想,而不能要求下级对领导换位思维。上对下换位思维有利于采纳群众意见,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下级提出的一些较尖锐的问题,在换位思维的状态下。可能就听得进去,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换位思维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从根本上增强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心,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3.坚持原则要收敛思维。收敛型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复合思维。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找唯一的答案。为了获得正确答案要求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一答案,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强调收敛思维的指向,就是利益衡量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零散的表象到问题的实质、从眼前到长远。尤其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必须回到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回到教育政策的原则上来。
4.解放思想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与收敛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法。高校管理工作的发散思维方法,就是根据所占有的材料,去推测高校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和因此形成的不同结果;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同时,群策群力,集众家所长。要从眼前的工作想到前、后、左、右、上、下,现在、将来、学校、社会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5.改革开放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带来整体观,这也是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活动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特殊要求。系统思维始终从整体效能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进行系统思维时,重在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各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各构成要素是否处于最佳状态,都将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应该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高等学校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要有特立独行的观点,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势,但是这种特立独行必须建构于缜密的系统思维基础之上,这是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改革不能情绪化,更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为所欲为。
6.服从领导要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它不是一味对抗与怀疑一切,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有很多含义。一方面,意味着从不想当然,意味着不唯书、不唯上;意味着不只是因为领导的要求,就相信这么做对学校的发展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对问题、结论以及其它论据仔细思考分析与检验的过程;它意味着校验一个概念的定义、检验论据背后的假设和前提,并仔细审察论据推理的逻辑关系。贯彻上级的指示,服从领导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上级为什么这样决定?这样做了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将对教学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必须强调的是,服从领导要批判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立思维,而是善意的提醒与修正、补充与完善。
7.分析问题要放大思维。放大思维不是要去任意夸大,危言耸听,而是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在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小见大,重在发展性、全局性地分析问题。成功地管理一所大学,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一套精心设计的管理制度,一支精明强干的管理队伍,要做到以小见大,重细严谨的工作作风,缺一不可。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发展新技术以适应变化的外部教育环境,因此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在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放大思维等七项思维方面得以加强,必将会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管理本部门职工工作的同时更好接收和支持高层领导下达的新任务、标准和命令,为完成高校的各项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