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农村高中生 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研究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这一现状,我做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集镇高中的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作用,只是为了考大学。另外,由于生源、条件、师资等诸多因素,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家长也忙于生计而难以给子女必备的思想教育与学业辅导,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用处不大。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重大关联,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因为高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也正是这样,学生就不会持有好心态来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立足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刘绍学教授指出“数学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细细品味之下,笔者认为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游戏设计、典故结合声光像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问题的情境,将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3.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高一学习函数时对抽象函数不易理解,学生在预习时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课上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四种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分析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目结论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解题思想的寻求就是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求函数值域,是从一组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高中数学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对数学运算公式和指数运算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可联想到平面几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得以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上的“思考·运用”、“探究·拓展”等内容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升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教,要采取各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农村高中生 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研究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这一现状,我做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集镇高中的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作用,只是为了考大学。另外,由于生源、条件、师资等诸多因素,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家长也忙于生计而难以给子女必备的思想教育与学业辅导,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用处不大。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重大关联,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因为高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也正是这样,学生就不会持有好心态来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立足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刘绍学教授指出“数学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细细品味之下,笔者认为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游戏设计、典故结合声光像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问题的情境,将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3.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高一学习函数时对抽象函数不易理解,学生在预习时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课上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四种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分析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目结论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解题思想的寻求就是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求函数值域,是从一组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高中数学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对数学运算公式和指数运算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可联想到平面几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得以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上的“思考·运用”、“探究·拓展”等内容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升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教,要采取各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