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新生辍学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有效矫正心理态度,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学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事业之中去,是中职学校有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关键词 课外活动 促进 依恋 转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吸引力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招生难,这主要是一个社会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招进来的学生流失大,防辍学难,这点在中职新生中显得更为突出。就客观方面看有认识问题,但从主观方面来看,其主要原因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如何针对性开展课外活动的角度,谈促进中职新生依恋情结的有效转移,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
经过初三紧张的复习与强化训练后来到中职学校学习,学习氛围与压力是冰火两重天。部分学生觉得在学习上中职学校没有初中学校抓得紧,与预想有较大差异,在他们心理层面上感到一种莫名的不适应,依恋母校,有一种空虚感,思想不稳。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学校采用:(1)举办讲座,办宣传橱窗,让学生了解读中职与读高中的差异。其一是目标上有差异。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中职以升学或就业双重任务为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二是学习内容上有差异。高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中职生以技能学习为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三是适应性上的差异。高中生大部分是为了适应学校,而大部分中职生三年过后就要步入社会去独立工作,参与社会建设,为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在学校时要不断参与一些社会活动,通过活动,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间的有效沟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2)到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今后工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确我们现在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并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3)开放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机房,实训车间,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当然纯从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这个侧面看,显得比初高中松了些,实质上中职生的学习不完全局限于课内,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在课外完成的;有效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开展的每一项课外活动都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准备。道理讲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明确了,主动性增加了,空虚感消除了,思想稳定了。
第一次到离家较远的县城读书,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程度上都有较大的落差,从情感层面上感到不适应,依恋家庭,有一种思乡的苦闷感,意志不稳。根据这一具体情况,(1)开展关爱新生的主题活动。其一是开展“关爱新生,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活动;其二是在班上开展“我与学校共成长”的主题班会,在全校形成关爱新生、帮助新生的良好氛围。(2)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管理人员下到班级,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开展至少两次与学生谈心活动,主要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心中的苦闷感释放出来,归属感提升上来。(3)让学生轮流参与厨房、寝室及公共卫生管理,提出反映学生心声的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不但改进工作,打造一个让学生满意的生活保障体系。通过系列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校有不是家而胜似家,老师與同学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感觉,热爱学校的情感油然而生,恋家情结在活动中逐渐消失了,读中职,学技术、报效社会的志向更坚定了。
由于新来乍到,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老师也不太熟悉,少数同学总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非常无助,从精神层面上感到不适应,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依恋过去的同学与老师,有一种较强的自悲感,情绪不稳。因此,在校稍有不如意,就想退学另谋出路。根据这一状况,学校一是组织新生开展一些参与率高的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协调运动、广播操达标活动等。二是开展人人都参与的文艺活动,如大合唱等。三是开展新老学生、同班学生、同科同学联谊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联络同学间的感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同学间的协作,把学生从孤独的精神世界中解脱出来,增强自信心,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
部分同学对读中职这个弯还没完全转过来,社会上少数人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与对技术的鄙视的言论不时还在耳边回响,思想前后,觉得读中职与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有距离,由于偏见效应的作用,从观念层面上感到不适应,有一种失落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依恋高中,价值取向不稳。根据这一情况,学校一是组织宣讲团,通过大量事例,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国家建设需求及中职生发展前途的宣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中职学技术同样可以使人生出彩。二是请已毕业现正在工作的校友来校给学生做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悟来教育学生,让同学们认识到成功就在眼前,也让同学们思考,一步之遥,我们该怎么迈。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当前工厂、医院、公司对中职生的需求与待遇,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国家对中职生的期待。通过上述活动达到了让学生自觉排除杂音,确定了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
部分学生本就厌学情绪严重,在初中学习就已感到无可奈何,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动机来到了中职学校,可现实仍然还是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从早到晚的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还是一节接一节的上,实际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与传说中的不一样,从信心层面上感到不适应,依恋社会,目标不稳。根据这一现象,学校一是通过讲座及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明确“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一项或几项适应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发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优势;用活动唤醒成才的信心,点燃成功的梦想。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去矫正自己的动机,去磨砺精彩人生。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面对众多心态各异的中职新生,就如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构建多样性、差异性的课外活动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让活动的阳光照进学生生活,照进心灵,达到积极引导,有效转化,润物无声,还须积极实践,努力探索。
关键词 课外活动 促进 依恋 转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吸引力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招生难,这主要是一个社会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招进来的学生流失大,防辍学难,这点在中职新生中显得更为突出。就客观方面看有认识问题,但从主观方面来看,其主要原因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如何针对性开展课外活动的角度,谈促进中职新生依恋情结的有效转移,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
经过初三紧张的复习与强化训练后来到中职学校学习,学习氛围与压力是冰火两重天。部分学生觉得在学习上中职学校没有初中学校抓得紧,与预想有较大差异,在他们心理层面上感到一种莫名的不适应,依恋母校,有一种空虚感,思想不稳。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学校采用:(1)举办讲座,办宣传橱窗,让学生了解读中职与读高中的差异。其一是目标上有差异。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中职以升学或就业双重任务为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二是学习内容上有差异。高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中职生以技能学习为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三是适应性上的差异。高中生大部分是为了适应学校,而大部分中职生三年过后就要步入社会去独立工作,参与社会建设,为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在学校时要不断参与一些社会活动,通过活动,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间的有效沟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2)到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今后工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确我们现在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并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3)开放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机房,实训车间,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当然纯从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这个侧面看,显得比初高中松了些,实质上中职生的学习不完全局限于课内,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在课外完成的;有效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开展的每一项课外活动都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准备。道理讲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明确了,主动性增加了,空虚感消除了,思想稳定了。
第一次到离家较远的县城读书,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程度上都有较大的落差,从情感层面上感到不适应,依恋家庭,有一种思乡的苦闷感,意志不稳。根据这一具体情况,(1)开展关爱新生的主题活动。其一是开展“关爱新生,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活动;其二是在班上开展“我与学校共成长”的主题班会,在全校形成关爱新生、帮助新生的良好氛围。(2)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管理人员下到班级,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开展至少两次与学生谈心活动,主要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心中的苦闷感释放出来,归属感提升上来。(3)让学生轮流参与厨房、寝室及公共卫生管理,提出反映学生心声的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不但改进工作,打造一个让学生满意的生活保障体系。通过系列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校有不是家而胜似家,老师與同学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感觉,热爱学校的情感油然而生,恋家情结在活动中逐渐消失了,读中职,学技术、报效社会的志向更坚定了。
由于新来乍到,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老师也不太熟悉,少数同学总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非常无助,从精神层面上感到不适应,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依恋过去的同学与老师,有一种较强的自悲感,情绪不稳。因此,在校稍有不如意,就想退学另谋出路。根据这一状况,学校一是组织新生开展一些参与率高的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协调运动、广播操达标活动等。二是开展人人都参与的文艺活动,如大合唱等。三是开展新老学生、同班学生、同科同学联谊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联络同学间的感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同学间的协作,把学生从孤独的精神世界中解脱出来,增强自信心,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
部分同学对读中职这个弯还没完全转过来,社会上少数人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与对技术的鄙视的言论不时还在耳边回响,思想前后,觉得读中职与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有距离,由于偏见效应的作用,从观念层面上感到不适应,有一种失落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依恋高中,价值取向不稳。根据这一情况,学校一是组织宣讲团,通过大量事例,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国家建设需求及中职生发展前途的宣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中职学技术同样可以使人生出彩。二是请已毕业现正在工作的校友来校给学生做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悟来教育学生,让同学们认识到成功就在眼前,也让同学们思考,一步之遥,我们该怎么迈。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当前工厂、医院、公司对中职生的需求与待遇,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国家对中职生的期待。通过上述活动达到了让学生自觉排除杂音,确定了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
部分学生本就厌学情绪严重,在初中学习就已感到无可奈何,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动机来到了中职学校,可现实仍然还是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从早到晚的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还是一节接一节的上,实际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与传说中的不一样,从信心层面上感到不适应,依恋社会,目标不稳。根据这一现象,学校一是通过讲座及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明确“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一项或几项适应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发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优势;用活动唤醒成才的信心,点燃成功的梦想。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去矫正自己的动机,去磨砺精彩人生。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面对众多心态各异的中职新生,就如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构建多样性、差异性的课外活动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让活动的阳光照进学生生活,照进心灵,达到积极引导,有效转化,润物无声,还须积极实践,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