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意象理论”:后ECFA时代台湾的经贸战略探析

来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马英九上台以来,一改民进党时期对中国大陆采取的“对抗思维”,结束了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低荡时期,两岸合作的领域得以不断扩大与深化,“先经后政,先易后难”成为两岸交往彼此认同的共识与默契。伴随着2010年6月29日两岸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其早期收割清单和经济效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不断的发酵与释放,而这一切都将会对台湾未来的经贸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借助肯尼思·华尔兹“三个意象理论”的分析架构,描绘后ECFA时代台湾经济社会多元层面的发展趋势图景,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称,美国人的爱国表现和我们有很大不同。绝大部分美国人觉得爱国就是为美国感到自豪,他们觉得爱国应该转化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背一个印有美国国旗
期刊
社会流动机制在个体、阶层以及社会结构等层面,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数量上的失衡与无序、上升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陪都”重庆,有一批民族工商业者、实业家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或协助抢运迁川物资、或捐献抗战物资,或投身“乡村建设运动”,他们高举“爱国”和“民主”
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失衡,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补农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