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人的怨气来源于“不讲理”?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茅于轼说,生活改善了,收入提高了,鸡鸭鱼肉海鲜经常吃,过去一个月才有半斤肉。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呢?一般人的解释是贪污腐化和贫富差距造成大家的不满。茅于轼同意这两个解释,但是不完全同意。
“收入差距和贪污腐化是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民怨的根源。”茅于轼将怨气归结于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缺失是什么意思?简单讲,就是不讲理。古语说‘有理走遍天下’。可是现在,不跟你讲理,所以有理没用,有武力倒是有用的。不讲理的人什么社会里都有,中国的特点是某些政府官员不讲理,不主持正义,所以不讲理变成了民怨。”
“现在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怨气,城里人、乡下人都有怨气,集中在一点,没有社会的正义,也就是没有讲道理。”茅于轼说,“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件民告官的诉讼,但是胜诉的不到10%。
用人权和财富良性分配,向文化焦虑开刀
一种深层的文化焦虑是这样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等等身份不是天然的地域或传统赋予的,而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发明。“西方是积极的行动者,东方则是消极的回应者。西方人是东方人所有行为的目击者和审判者。”
而今,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新的焦虑普遍蔓延。茅于轼说:“一方面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面怨气又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外国人对此觉得无法解释,我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茅于轼提出解决焦虑的办法,他认为,人权和市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关于人权和特权,他有非常明白易懂的阐述:“特权最基本的属性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在法律上规定一些权利只有某一类人可以享有,其他人不能享有,这是最明显的特权。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就是大夫阶级的特权;罗马法规定只有公民能享受法律的保护,而奴隶则不享有,也是一种特权。现代法律已基本做到人人平等,但是法律的执行上和习俗上有许多人可以例外,不受法律的约束,这些人就是特权阶级。”
他认为,人权根本不用争取,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到来。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只有依靠市场,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结果,除此之外,别无良法。
解决之道:
保护穷人和富人的财产
尤其要提到市场。茅于轼的经济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无论是为“富人说话”,或是“牺牲公平”都是出于这一考虑。而怎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呢?茅于轼认为,自由交换是途径,“自由促进了财富增长,把人们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他提出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办法:“建立保护财富的体系,保护穷人和富人的财产。穷人的财产虽少,但对之性命攸关;而保护富人的财产,就是鼓励穷人争取成为富人。如果富人的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那就没有人敢做富人了;只有富人队伍扩大了,社会才更稳定。”
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的问题,茅于轼认为应当追求幸福的极大化而不是GDP的极大化,幸福极大化的前提是财富创造极大化,而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则是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
茅于轼认为,财富的不平等并不等于权势的不平等,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权势的不平等恰恰是自由交换的最大障碍。
茅于轼的这部著作,不仅关注到当下中国社会中最热点的疑难问题,也指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并揭示了很多让社会产生矛盾冲突的观念陷阱,为中国走向文明法治描绘出一条清晰的道路。学者岑科说:“我丝毫不怀疑,他在书中呈现的犀利的思想观点和深刻的历史经验,会在中国未来5到10年的社会变革中不断显示出超凡的重要性。它需要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传播。”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茅于轼说,生活改善了,收入提高了,鸡鸭鱼肉海鲜经常吃,过去一个月才有半斤肉。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呢?一般人的解释是贪污腐化和贫富差距造成大家的不满。茅于轼同意这两个解释,但是不完全同意。
“收入差距和贪污腐化是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民怨的根源。”茅于轼将怨气归结于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缺失是什么意思?简单讲,就是不讲理。古语说‘有理走遍天下’。可是现在,不跟你讲理,所以有理没用,有武力倒是有用的。不讲理的人什么社会里都有,中国的特点是某些政府官员不讲理,不主持正义,所以不讲理变成了民怨。”
“现在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怨气,城里人、乡下人都有怨气,集中在一点,没有社会的正义,也就是没有讲道理。”茅于轼说,“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件民告官的诉讼,但是胜诉的不到10%。
用人权和财富良性分配,向文化焦虑开刀
一种深层的文化焦虑是这样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等等身份不是天然的地域或传统赋予的,而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发明。“西方是积极的行动者,东方则是消极的回应者。西方人是东方人所有行为的目击者和审判者。”
而今,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新的焦虑普遍蔓延。茅于轼说:“一方面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面怨气又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外国人对此觉得无法解释,我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茅于轼提出解决焦虑的办法,他认为,人权和市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关于人权和特权,他有非常明白易懂的阐述:“特权最基本的属性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在法律上规定一些权利只有某一类人可以享有,其他人不能享有,这是最明显的特权。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就是大夫阶级的特权;罗马法规定只有公民能享受法律的保护,而奴隶则不享有,也是一种特权。现代法律已基本做到人人平等,但是法律的执行上和习俗上有许多人可以例外,不受法律的约束,这些人就是特权阶级。”
他认为,人权根本不用争取,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到来。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只有依靠市场,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结果,除此之外,别无良法。
解决之道:
保护穷人和富人的财产
尤其要提到市场。茅于轼的经济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无论是为“富人说话”,或是“牺牲公平”都是出于这一考虑。而怎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呢?茅于轼认为,自由交换是途径,“自由促进了财富增长,把人们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他提出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办法:“建立保护财富的体系,保护穷人和富人的财产。穷人的财产虽少,但对之性命攸关;而保护富人的财产,就是鼓励穷人争取成为富人。如果富人的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那就没有人敢做富人了;只有富人队伍扩大了,社会才更稳定。”
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的问题,茅于轼认为应当追求幸福的极大化而不是GDP的极大化,幸福极大化的前提是财富创造极大化,而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则是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
茅于轼认为,财富的不平等并不等于权势的不平等,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权势的不平等恰恰是自由交换的最大障碍。
茅于轼的这部著作,不仅关注到当下中国社会中最热点的疑难问题,也指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并揭示了很多让社会产生矛盾冲突的观念陷阱,为中国走向文明法治描绘出一条清晰的道路。学者岑科说:“我丝毫不怀疑,他在书中呈现的犀利的思想观点和深刻的历史经验,会在中国未来5到10年的社会变革中不断显示出超凡的重要性。它需要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