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部网站消息,山东省科技厅采取五大措施,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一是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以企业创业需求为目的,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目的,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孵化体系,形成服务网络化、模式多样化、能力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发展格局。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6家,在孵企业近5000家,毕业企业3000余家,在孵企业从业人数近10万人。全省建有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三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促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全省省级以上示范中心达到4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4家,全省生产力中心总数达到111家。2013年,全省生产力中心资产总额达到9.6亿元,中心服务企业数量达到了3万家,培训人员30万人次,组织人员交流2088人次,引进项目2347项,引进资金2.4亿元,全省中心总服务收入达到了1.4亿元。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区域科技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手段,突出服务特色,拓展服务领域,加强联动服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济南中心的国际工业分包服务,烟台和山东中心的新产品快速设计制造服务,济宁、临沂、宁阳等中心的企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泰山中心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曲阜、寿光中心的“三农”服务,以及禹城、临沭、沂水、栖霞等中心面向产业集群的专业技术服务等,已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
三是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东营市的石油装备产业提升服务体系建设、济宁高新区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首批“科技服务体系试点”。东营市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细化了服务流程,建立了一整套服务标准,为区域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服务行为提供工作依据和引导。济宁高新区积极推进“三级孵化”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了“创业导师+投资担保”的新型增值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自“十五”开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山东省作为示范省,通过开展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出国产高端三维CAD软件、制造商务智能软件、数字矿山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和重大装备。重点围绕全省主导产业,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工作,辐射带动数千家企业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建立了面向全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按照“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关键服务为载体”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良性发展。目前,奥铃轻卡、中国重汽集团、福田雷沃等众多汽车主机厂(集团)在该平台上使用供应商管理系统,平台管理的供应商超过8千家。供应商通过平台与主机厂实现结算交易额超过350亿元,大大降低了主机厂采购成本和服务成本,促进了电子商务在本省制造业企业的推广应用。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科技厅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特别是数字科技馆、数字泰山、数字城市、基于三网融合的高速信息通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成功实施,培育出地纬数码、中金融仕、大众信息产业等一批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文化创新工程,“基于天地网络的数字出版资源投送云服务”、“飞翔影院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项目获批。积极引导、支持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烟台高新区、潍坊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园区,聚集数字动漫、创意制作、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企业和从事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等领域软硬件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园区。济南高新区拥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4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GDP比重的7%以上,已经成为高新区支柱产业。潍坊高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8%,在文化创意、影视传媒、数字出版、文化用品研发制造、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
一是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以企业创业需求为目的,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目的,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孵化体系,形成服务网络化、模式多样化、能力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发展格局。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6家,在孵企业近5000家,毕业企业3000余家,在孵企业从业人数近10万人。全省建有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三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促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全省省级以上示范中心达到4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4家,全省生产力中心总数达到111家。2013年,全省生产力中心资产总额达到9.6亿元,中心服务企业数量达到了3万家,培训人员30万人次,组织人员交流2088人次,引进项目2347项,引进资金2.4亿元,全省中心总服务收入达到了1.4亿元。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区域科技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手段,突出服务特色,拓展服务领域,加强联动服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济南中心的国际工业分包服务,烟台和山东中心的新产品快速设计制造服务,济宁、临沂、宁阳等中心的企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泰山中心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曲阜、寿光中心的“三农”服务,以及禹城、临沭、沂水、栖霞等中心面向产业集群的专业技术服务等,已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
三是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东营市的石油装备产业提升服务体系建设、济宁高新区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首批“科技服务体系试点”。东营市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细化了服务流程,建立了一整套服务标准,为区域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服务行为提供工作依据和引导。济宁高新区积极推进“三级孵化”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了“创业导师+投资担保”的新型增值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自“十五”开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山东省作为示范省,通过开展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出国产高端三维CAD软件、制造商务智能软件、数字矿山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和重大装备。重点围绕全省主导产业,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工作,辐射带动数千家企业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建立了面向全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按照“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关键服务为载体”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良性发展。目前,奥铃轻卡、中国重汽集团、福田雷沃等众多汽车主机厂(集团)在该平台上使用供应商管理系统,平台管理的供应商超过8千家。供应商通过平台与主机厂实现结算交易额超过350亿元,大大降低了主机厂采购成本和服务成本,促进了电子商务在本省制造业企业的推广应用。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科技厅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特别是数字科技馆、数字泰山、数字城市、基于三网融合的高速信息通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成功实施,培育出地纬数码、中金融仕、大众信息产业等一批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文化创新工程,“基于天地网络的数字出版资源投送云服务”、“飞翔影院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项目获批。积极引导、支持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烟台高新区、潍坊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园区,聚集数字动漫、创意制作、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企业和从事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等领域软硬件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园区。济南高新区拥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4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GDP比重的7%以上,已经成为高新区支柱产业。潍坊高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8%,在文化创意、影视传媒、数字出版、文化用品研发制造、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