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然而,其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共性问题;完善举措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之间的关系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内容众多,包括建设管理、使用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制度制定等。这些管理要素均构成了实验室工作当中的若干子系统。其中,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决定了整个实验室工作的结构框架及运行模式。实验室技术、信息化、安全建设、设备管理、设备共享、实验室开放均可视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子系统。它们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彼此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实验室制度是将所有子系统串联起来的桥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实践教学和高校科研工作的进行以及人才的培养。因此,所有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这样才能将高校实验室的教学价值、科研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概述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对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不够到位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基本要素,也是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侧面体现。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愈来愈重视,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渐增多。但多数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甚至还存在零机时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在大型实验仪器购置、管理方面过于追求“自有自用”,缺乏一套健全的共享机制。这也导致部分大型实验仪器重复购置,使得资源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仪器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方面,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很多高校对实验技术队伍都提高了入职门槛,部分高校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然而,在高校当中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不如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情况。这也导致一些青年人才多以实验技术员为跳板,最后会转岗到行政岗或教学岗,这也影响了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目前还没有设立针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资金及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导致实验室管理、教学止步不前。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还需完善
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教育内容较为零散。在实验室安全考核方面也未形成有效的考核手段。高校学生普遍实验安全意识不强,日常实验活动当中安全隐患较多,这对于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另外,部分高校对实验室持续维护经费投入不够,缺乏长期稳定投入,导致部分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滞后,存在安全预防设施空白点,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室安全隐患。
三、完善高校實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举措
(一)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首先,要改变传统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观念,突破“自有自用”观念的束缚,学院之间建立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实现设备开放使用,进一步提高设备经济效益。其次,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充分的规划论证。这就要求各学院共同参与实验室设备仪器购前规划论证制度建设,制定出标准化的实验仪器设备采购规程,并按照规程严格执行,逐步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优化。再者,要建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维修基金及收费制度。以开放维修基金为基础,保证实验室设备共享平台正常运行。开放维修基金来源较多,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以购置费用的一个额度值从建设项目经费中扣出作为相关基金经费;或高校每年按一定额度进行经费补充。同时,大型仪器可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作为维修开放基金。维修开放基金主要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维护、开发和升级,并由各学院共同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另外,校内要针对大型仪器制定相关评价体系,包括实验仪器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开发、管理能效等内容,从而对大型仪器的价值、功能、作用、管理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从中找到管理漏洞,不断进行优化。
(二)完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要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必然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首先,高校要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职称评定、津贴及绩效评测等进行重新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实验技术人员足够的重视,为相关人才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以此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避免人才流失。其次,要合理定编,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透明竞争的方式,加大实验技术人才引进力度,逐渐打造出一支学历、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同时,高校也应该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及实验建设当中,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与综合业务能力。再者,各学院要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各类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技术交流会议,不断开阔视野,了解技术前沿。同时,学校可计划性地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去企业单位考察,学习并借鉴优秀企业在实验设备仪器管理方面的经验。另外,学院内部可建立同类仪器交流平台,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使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技术,丰富管理经验。通过交流与联系,加快实验技术人员成长速度。
(三)完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 首先,要确保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各实验室可借鉴成功管理经验,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上要合理分工,做到协同合作。同时,要充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督促相关人员将各自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其次,要完善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制度。一方面,高校要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实现安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所有师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经过系统化的安全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在考核方面,高校可单独建立实验室安全学习及考试系统,为高校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提供便捷。实验室安全学习及考试系统基于网络开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移动终端或PC终端均可进行在线学习考试。同时,高校可与相关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区域性的实验室安全学习、考试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拓宽实验室安全教育范围,并实现教育资源受益面最大化,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室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另外,高校要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如监控预警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等,建设一个良好的基础安全硬件环境。
(四)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在设备管理方面以封闭式管理为主,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使用效益受到制约。在实验室管理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仪器设备利用率作为综合指标之一,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要对相关维护、维修机制进行完善,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校园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同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强化其设备维护意识,督促其以正确、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操作设备,尽可能避免设备非正常损坏,将维修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降低设备维护管理成本。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经常性开机检查,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热和防震等工作。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报修,尽可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于部分特殊仪器或大型仪器,高校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维护管理,以外包的方式进行维护、维修,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效能,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及总体发展目标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通过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等措施,逐渐形成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管理体系,让实验室资源的价值及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等.“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9):334-336.
[3]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9):199-201.
[4]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02):26-28.
[5]安小六,鄒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1):229-232.
[6]杨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理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10-21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共性问题;完善举措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之间的关系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内容众多,包括建设管理、使用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制度制定等。这些管理要素均构成了实验室工作当中的若干子系统。其中,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决定了整个实验室工作的结构框架及运行模式。实验室技术、信息化、安全建设、设备管理、设备共享、实验室开放均可视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子系统。它们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彼此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实验室制度是将所有子系统串联起来的桥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实践教学和高校科研工作的进行以及人才的培养。因此,所有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这样才能将高校实验室的教学价值、科研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概述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对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不够到位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基本要素,也是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侧面体现。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愈来愈重视,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渐增多。但多数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甚至还存在零机时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在大型实验仪器购置、管理方面过于追求“自有自用”,缺乏一套健全的共享机制。这也导致部分大型实验仪器重复购置,使得资源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仪器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方面,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很多高校对实验技术队伍都提高了入职门槛,部分高校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然而,在高校当中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不如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情况。这也导致一些青年人才多以实验技术员为跳板,最后会转岗到行政岗或教学岗,这也影响了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目前还没有设立针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资金及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导致实验室管理、教学止步不前。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还需完善
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教育内容较为零散。在实验室安全考核方面也未形成有效的考核手段。高校学生普遍实验安全意识不强,日常实验活动当中安全隐患较多,这对于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另外,部分高校对实验室持续维护经费投入不够,缺乏长期稳定投入,导致部分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滞后,存在安全预防设施空白点,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室安全隐患。
三、完善高校實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举措
(一)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首先,要改变传统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观念,突破“自有自用”观念的束缚,学院之间建立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实现设备开放使用,进一步提高设备经济效益。其次,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充分的规划论证。这就要求各学院共同参与实验室设备仪器购前规划论证制度建设,制定出标准化的实验仪器设备采购规程,并按照规程严格执行,逐步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优化。再者,要建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维修基金及收费制度。以开放维修基金为基础,保证实验室设备共享平台正常运行。开放维修基金来源较多,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以购置费用的一个额度值从建设项目经费中扣出作为相关基金经费;或高校每年按一定额度进行经费补充。同时,大型仪器可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作为维修开放基金。维修开放基金主要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维护、开发和升级,并由各学院共同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另外,校内要针对大型仪器制定相关评价体系,包括实验仪器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开发、管理能效等内容,从而对大型仪器的价值、功能、作用、管理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从中找到管理漏洞,不断进行优化。
(二)完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要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必然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首先,高校要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职称评定、津贴及绩效评测等进行重新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实验技术人员足够的重视,为相关人才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以此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避免人才流失。其次,要合理定编,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透明竞争的方式,加大实验技术人才引进力度,逐渐打造出一支学历、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同时,高校也应该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及实验建设当中,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与综合业务能力。再者,各学院要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各类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技术交流会议,不断开阔视野,了解技术前沿。同时,学校可计划性地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去企业单位考察,学习并借鉴优秀企业在实验设备仪器管理方面的经验。另外,学院内部可建立同类仪器交流平台,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使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技术,丰富管理经验。通过交流与联系,加快实验技术人员成长速度。
(三)完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 首先,要确保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各实验室可借鉴成功管理经验,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上要合理分工,做到协同合作。同时,要充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督促相关人员将各自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其次,要完善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制度。一方面,高校要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实现安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所有师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经过系统化的安全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在考核方面,高校可单独建立实验室安全学习及考试系统,为高校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提供便捷。实验室安全学习及考试系统基于网络开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移动终端或PC终端均可进行在线学习考试。同时,高校可与相关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区域性的实验室安全学习、考试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拓宽实验室安全教育范围,并实现教育资源受益面最大化,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室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另外,高校要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如监控预警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等,建设一个良好的基础安全硬件环境。
(四)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在设备管理方面以封闭式管理为主,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使用效益受到制约。在实验室管理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仪器设备利用率作为综合指标之一,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要对相关维护、维修机制进行完善,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校园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同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强化其设备维护意识,督促其以正确、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操作设备,尽可能避免设备非正常损坏,将维修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降低设备维护管理成本。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经常性开机检查,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热和防震等工作。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报修,尽可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于部分特殊仪器或大型仪器,高校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维护管理,以外包的方式进行维护、维修,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效能,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及总体发展目标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通过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等措施,逐渐形成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管理体系,让实验室资源的价值及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等.“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9):334-336.
[3]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9):199-201.
[4]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02):26-28.
[5]安小六,鄒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1):229-232.
[6]杨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理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