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单纯依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打破过去常规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关键词]新课程 显微镜 微课 多媒体
一、前言
练习使用显微镜属于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中的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还是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单纯依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打破过去常规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六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看到的物体放大,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新知与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显微镜教学的探索
1.一静一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是人类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首先必须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在常规教学中,老师对显微镜每个结构讲解后,学生还是会对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得似是而非,并给后面的显微镜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在课前可先让学生制作显微镜结构名称标签,学生专心听完教师的讲解后,通过亲自动手“贴标签”的游戏来进一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两人使用一台显微镜,一位学生把标签贴到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另一位学生当“小评委”进行纠错。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允许学生犯错,学生之间的错误纠正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把正确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少犯错,但效果却常常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讲课时要遵从人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犯错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真正明白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固本求新,练习使用显微镜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操作要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会在讲台为学生来演示显微镜的操作,但是很多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整个操作过程。其实,教师可以选取录得比较好的微课,通过多媒体投放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当学生熟悉了显微镜的操作后,再两人一组练习使用显微镜,一位同学来表演显微镜的操作规范,另一位同学当“评委”找出操作不当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两位同学都操作一遍后,相互查找不足,交流经验。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动手机会中获得锻炼和肯定,并达到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的目的。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师如果一味地坚持旧的教学模式,那么教育也很难开创新的局面。教师们应该秉承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吸收新鲜事物为我所用,打破旧的教学常规,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3.教学同步,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
当学生对显微镜操作非常熟练时,教师下一步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学生对显微镜操作已基本没有问题,但在是否能找到所要观察的物体上可能还存在很大问题。在过去常规实验课上,教师只能穿梭于各小组之间不断去讲解和调试,疲于奔命效果却并不是太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数码显微镜。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只要通过显微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物像就會同步被传到电脑里,并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便可立刻明确所要查找的物像,自行调试手中的显微镜直到找到正确的物像为止。在这一环节,教师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操作(即使学生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
三、结语
通过对这节课的探索,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有很多知识并不是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学生才听得明白。特别是这类与实验联系非常紧密的课,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来做,即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但却可以在纠正错误中获得知识。
二是不要急功近利,要讲好一堂课就要踏踏实实地去讲授并巩固。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将显微镜和电脑连接,学生在自己完成显微镜操作规范的同时还可以对比自己的观察效果。我还通过显微镜与学生一块做了游戏,比如,“上”字在显微镜所成的像以及移动玻片时物像的移动情况。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的同时更了解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三是当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时,应该思考一下有没有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自己总结出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责任编辑:赵晓嬿)
[关键词]新课程 显微镜 微课 多媒体
一、前言
练习使用显微镜属于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中的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还是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单纯依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打破过去常规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六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看到的物体放大,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新知与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显微镜教学的探索
1.一静一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是人类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首先必须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在常规教学中,老师对显微镜每个结构讲解后,学生还是会对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得似是而非,并给后面的显微镜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在课前可先让学生制作显微镜结构名称标签,学生专心听完教师的讲解后,通过亲自动手“贴标签”的游戏来进一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两人使用一台显微镜,一位学生把标签贴到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另一位学生当“小评委”进行纠错。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允许学生犯错,学生之间的错误纠正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把正确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少犯错,但效果却常常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讲课时要遵从人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犯错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真正明白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固本求新,练习使用显微镜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操作要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会在讲台为学生来演示显微镜的操作,但是很多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整个操作过程。其实,教师可以选取录得比较好的微课,通过多媒体投放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当学生熟悉了显微镜的操作后,再两人一组练习使用显微镜,一位同学来表演显微镜的操作规范,另一位同学当“评委”找出操作不当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两位同学都操作一遍后,相互查找不足,交流经验。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动手机会中获得锻炼和肯定,并达到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的目的。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师如果一味地坚持旧的教学模式,那么教育也很难开创新的局面。教师们应该秉承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吸收新鲜事物为我所用,打破旧的教学常规,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3.教学同步,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
当学生对显微镜操作非常熟练时,教师下一步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学生对显微镜操作已基本没有问题,但在是否能找到所要观察的物体上可能还存在很大问题。在过去常规实验课上,教师只能穿梭于各小组之间不断去讲解和调试,疲于奔命效果却并不是太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数码显微镜。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只要通过显微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物像就會同步被传到电脑里,并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便可立刻明确所要查找的物像,自行调试手中的显微镜直到找到正确的物像为止。在这一环节,教师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操作(即使学生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
三、结语
通过对这节课的探索,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有很多知识并不是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学生才听得明白。特别是这类与实验联系非常紧密的课,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来做,即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但却可以在纠正错误中获得知识。
二是不要急功近利,要讲好一堂课就要踏踏实实地去讲授并巩固。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将显微镜和电脑连接,学生在自己完成显微镜操作规范的同时还可以对比自己的观察效果。我还通过显微镜与学生一块做了游戏,比如,“上”字在显微镜所成的像以及移动玻片时物像的移动情况。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的同时更了解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三是当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时,应该思考一下有没有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自己总结出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责任编辑:赵晓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