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最忌“公器私用”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对着摄像头晃一晃就能轻松完成支付、解锁、出入门禁,这就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人脸识别技术。但有些企业正在偷偷搜集人脸信息,使得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对滥用人脸识别坚决说“不”。
  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1818年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讲述生物学家弗兰肯斯坦盗来各种尸骸,用不同部位拼接成一个巨大人体,并于风雨之夜借助闪电将其激活。这个人造生命反过来控制了弗兰肯斯坦,给他和他的親友带来灾难,弗兰肯斯坦最后在身心俱疲中死去。
  这其实是对科学的恐惧,是一种悲观论。科学技术只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人脸识别技术、生命科学成果等如同厨房里的菜刀一样,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在市场社会,科技创新总是为了满足多数人的某种需要,这就注定了科技具有向善的功用。
  雪莱夫人笔下的生物学家是极其负面的。今天我们能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正是生物医学给我们带来的福祉。新冠疫苗中的mRNA疫苗,是借助一种最新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来的,这种新技术可以修复基因缺陷,医学界正在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某些癌症、遗传性疾病。
  2018年,张学友在石家庄、合肥等地巡演,助力警方抓获在逃人员80余名。“逃犯克星张学友”这个梗的背后其实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发挥作用,嫌疑人在过安检时,脸部被人脸识别设备抓取,进而被识别出身份。这是人脸识别用于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应用拓展。
  现在科技带给人类的新发明创造、新可能性越来越多,人类越来越多地受惠于科技进步。对于科技向善,我们的态度是乐观的。但太阳也有黑子,太阳底下也会有阴影,善恶相生相克,科技在向善的同时,也的确时不时向我们露出另一副面孔。
  曾有媒体爆料,有房地产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他们将客户的人脸信息抓取存储,即使有人知道后戴着头盔去看房,可系统照样能识别出你是谁。更有房地产业内人士称,“开发商几乎都有这种人脸识别系统”。这就不仅引发公众疑虑,更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
  科技成果服务于人的目的是向善,善是无差别地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悖离此种善,即是“公器私用”。大数据杀熟,是利用大数据优势与消费者个体进行价格博弈;用人脸识别技术抓取看房者的人脸信息,说白了是偷窃。这些都不是服务于人,而是剥削人,目的是服务于少数人的私利。
  2018年腾讯研究院启动了一个科技向善项目,声称将致力于防止科技的滥用和恶用。但讽刺的是,2021年8月,腾讯网络游戏《王者荣耀》被央媒点名批评,指其带来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严重社会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企业是逐利的,这使其在行为上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企业认为自己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购买与否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中。或许在腾讯看来,企业向市场投放《王者荣耀》,玩家喜欢打《王者荣耀》,企业何错之有?
  腾讯研究院在启动科技向善项目时就表示要邀请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大众与媒体一起,在科技向善问题上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个方向无疑是对的。
  但是非自有公论。科技是不是向善,最终应当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政府是监管者,媒体是监督者,大众是阅卷官。如果各方达成共识,把何谓科技向善、何谓科技滥用恶用讲清楚了,相关治理应该不难向前推进。
其他文献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历经40余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历经70余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今天,历经百年;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今天,历经几千年。《诗经》中对“小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辛探索、不懈奋斗中实现,中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  从理想到目标,从目标到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
期刊
当前的合宪性审查存在对提请主体的规定过于笼统、审查范围偏窄、审查方式欠缺、缺少筛选机制、缺乏细致的公开公示规则等程序规定、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现实运行不力等问题。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制度完善,需要强化宪法监督基本法及专门法律;确定合宪性审查原则;明确宪法与法律委员会的结构定位;合理界定审查范围和启动主体;完善筛选、公开及反馈等程序以及健全宪法解释。
翻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关于长征,有这样一个细节:红军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時,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  除了史论,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讲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个感天动地却尘封半个世纪的故事,后来能
期刊
“佛系”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互联网自媒体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的青年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多种文化符号拼贴而成,因其奉行“可以、都行、没关系”等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被青年群体广泛接受并用来温和地反抗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佛系”文化产生的原因不仅是青年群体希望表达自身意识,更重要的是当今物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还有中国传统佛学文化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待“佛系”文化的产生,反思和研究“佛系”文化存在的思想来源与社会现实,通过加强与文化主体的对话沟通、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和优化社会主义
表征论认为心灵内的观念是关于外部世界中事物的表象,在此意义上,表征论必然预设承诺外部世界实存的实在论立场。将表征论和实在论捆绑在一起的通常理解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可以在反表征的意义上成为一名实在论者。早期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试图分离表征论和实在论,其策略是用纯粹形式化的命题图画来“显示”世界,其问题在于无法直接谈论外部事物,认为任何试图超出思维范围外的“言说”均是“胡说”。借助布兰顿哲学及其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阐释,经由语用中介的表达论策略.将逻辑图画直接放入世界之中,我们就可以在后继的主体间的语义交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新闻评论员,从事评论工作近十年,发表近百万字作品。  青年人中悄然兴起了一种新风潮,让中年父辈们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在地铁、公交车上看《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在电商平台,《毛选》旧书也已成为热销商品。  一向求新的年轻人,对这些封面陈旧纸张泛黄,甚至是别人捧读经年的《毛选》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喜欢这种岁月的气息”,“读着上个主人标注过的书,我能感觉到他曾经热过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