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出示小猪家图片)你们瞧,小猪家打扮得这么漂亮要干什么呢?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的小动物来参加庆祝会呢。小猴最着急了,它最先来到了小猪家。小朋友,猜猜看,小猪会为小猴准备什么好吃的呢?(出示“小猴分桃”情境图)
2.找信息,提问题。
师: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能分到几个?)
3.揭示课题。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桃子吧。(板书:分桃子)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由于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故事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操作体验,感受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1.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正方体,我们用1个小正方体代替1个桃子,把它们分成2堆,看看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体会结果的多样性。
师: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3.体会分到的一样多。
师:小朋友很热情,帮助小猴分了桃子,在这些分法中小朋友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板书:分到的一样多)
4.体会分法的多样性。
师:这种分到一样多的分法,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分出来的?请你上来分一分。仔细看他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不是这样分的?
5.小结。
师: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分,小猴分到的桃子一样吗?都是4个,我们把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圈在一起。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环节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随意分结果的多样性,从中抽象出“分到的一样多”,初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鱼
1.找信息,提问题。
师:(出示“小猫分鱼”情境图)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一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鱼?)
2.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分完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3.汇报并演示。
师:每只小猫分到3条小鱼,你是怎么分出来的呢?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吗?
师:这下4只小猫满意了吗?为什么?(分到的一样多)
4.揭示“平均分”。
师:分到的一样多,这个在我们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平均分。(板书并齐读)
5.用“平均分”叙述。
师:我们知道了“分到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所以刚才小猫分鱼的这段话也可以这样来说: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齐读)
师:前面我们帮助小猴分桃子,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这是不是平均分的呢?
师:你能不能像这样,把小猴分桃子的话也用“平均分”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解决问题,体会分法的多样性,从中理解平均分,并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在揭示“平均分”后,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叙述平均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分,还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后面学习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小狗分骨头”情境图。
师:真能干,我们帮助小猴和小猫解决了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狗遇到了什么问题。(要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可以分到几根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师:请小朋友拿出作业纸,你能在图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3.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
师: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示的?你是怎么想的?(画圈或连线)
4.小结。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小正方体和小棒这些实物来解决问题,还可以用画图或连线的方法来表示,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表扬一下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过渡到图画表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画圈或连线的方法表示出小狗分骨头的过程和结果,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智慧闯关,巩固深化
师:(设计闯关游戏)刚才我们解决了小猪家平均分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均分的例子,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有信心吗?进入智慧城堡!
第一关:分铅笔
师: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平均分的问题吗?(平均每盒放几支)
师:(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你是怎么想到每个文具盒里放7支的?
师:你能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连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吗?(把14支铅笔平均放到2个文具盒里,每个文具盒放7支)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基本练习,跟新授内容一样,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求学生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第二关:拼五环
师:(指着奥运五环)一个五环是由几个环形组成的呢?图上一共有几个环形?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师:(学生完成后汇报)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5个圈在一起?5个一圈,总共圈了几次?4次就表示拼成了几个五环?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演示一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理解“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只要分得的结果相等,都是平均分。)
第三关:分气球
1.出示“分气球”情境图。
师:老师带来些气球准备奖励给表现最好的4个小朋友,请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
2.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3.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剩余,并且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师:请你来说一说平均每人分到几个。分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分分看。(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后,还剩余1个。)为什么会剩下1个气球呢?
师小结:气球只有一个,不够分给4个小朋友了。也就是说这里要做到平均分,就会有剩余。(板书:还有剩余)那前面我们分了那么多的东西,有没有剩余呢?没有剩余就表示全部分完。(板书:全部分完)不管有没有剩余,我们都做到了平均分。
师:如果我再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有剩余吗?(课件演示)这剩下的2个够不够分给4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师:那至少要再加几个气球才能平均分,而且又没有剩余呢?现在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课件演示)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先通过“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还剩下1个”,到“增加一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到2个,还剩下2个”,再到“至少要再增加几个才能平均分又没有剩余”,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剩余”,又让学生感受到“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认知螺旋上升过程。)
四、总结提升
师: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帮助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还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们在这节课上一定收获了很多,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 324014)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出示小猪家图片)你们瞧,小猪家打扮得这么漂亮要干什么呢?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的小动物来参加庆祝会呢。小猴最着急了,它最先来到了小猪家。小朋友,猜猜看,小猪会为小猴准备什么好吃的呢?(出示“小猴分桃”情境图)
2.找信息,提问题。
师: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能分到几个?)
3.揭示课题。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桃子吧。(板书:分桃子)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由于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故事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操作体验,感受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1.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正方体,我们用1个小正方体代替1个桃子,把它们分成2堆,看看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体会结果的多样性。
师: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3.体会分到的一样多。
师:小朋友很热情,帮助小猴分了桃子,在这些分法中小朋友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板书:分到的一样多)
4.体会分法的多样性。
师:这种分到一样多的分法,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分出来的?请你上来分一分。仔细看他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不是这样分的?
5.小结。
师: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分,小猴分到的桃子一样吗?都是4个,我们把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圈在一起。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环节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随意分结果的多样性,从中抽象出“分到的一样多”,初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鱼
1.找信息,提问题。
师:(出示“小猫分鱼”情境图)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一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鱼?)
2.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分完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3.汇报并演示。
师:每只小猫分到3条小鱼,你是怎么分出来的呢?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吗?
师:这下4只小猫满意了吗?为什么?(分到的一样多)
4.揭示“平均分”。
师:分到的一样多,这个在我们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平均分。(板书并齐读)
5.用“平均分”叙述。
师:我们知道了“分到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所以刚才小猫分鱼的这段话也可以这样来说: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齐读)
师:前面我们帮助小猴分桃子,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这是不是平均分的呢?
师:你能不能像这样,把小猴分桃子的话也用“平均分”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解决问题,体会分法的多样性,从中理解平均分,并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在揭示“平均分”后,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叙述平均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分,还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后面学习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小狗分骨头”情境图。
师:真能干,我们帮助小猴和小猫解决了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狗遇到了什么问题。(要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可以分到几根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师:请小朋友拿出作业纸,你能在图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3.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
师: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示的?你是怎么想的?(画圈或连线)
4.小结。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小正方体和小棒这些实物来解决问题,还可以用画图或连线的方法来表示,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表扬一下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过渡到图画表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画圈或连线的方法表示出小狗分骨头的过程和结果,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智慧闯关,巩固深化
师:(设计闯关游戏)刚才我们解决了小猪家平均分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均分的例子,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有信心吗?进入智慧城堡!
第一关:分铅笔
师:你看到了图上哪些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平均分的问题吗?(平均每盒放几支)
师:(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你是怎么想到每个文具盒里放7支的?
师:你能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连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吗?(把14支铅笔平均放到2个文具盒里,每个文具盒放7支)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基本练习,跟新授内容一样,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求学生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第二关:拼五环
师:(指着奥运五环)一个五环是由几个环形组成的呢?图上一共有几个环形?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师:(学生完成后汇报)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5个圈在一起?5个一圈,总共圈了几次?4次就表示拼成了几个五环?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演示一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理解“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只要分得的结果相等,都是平均分。)
第三关:分气球
1.出示“分气球”情境图。
师:老师带来些气球准备奖励给表现最好的4个小朋友,请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
2.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3.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剩余,并且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师:请你来说一说平均每人分到几个。分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分分看。(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后,还剩余1个。)为什么会剩下1个气球呢?
师小结:气球只有一个,不够分给4个小朋友了。也就是说这里要做到平均分,就会有剩余。(板书:还有剩余)那前面我们分了那么多的东西,有没有剩余呢?没有剩余就表示全部分完。(板书:全部分完)不管有没有剩余,我们都做到了平均分。
师:如果我再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有剩余吗?(课件演示)这剩下的2个够不够分给4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师:那至少要再加几个气球才能平均分,而且又没有剩余呢?现在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课件演示)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先通过“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还剩下1个”,到“增加一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到2个,还剩下2个”,再到“至少要再增加几个才能平均分又没有剩余”,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剩余”,又让学生感受到“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认知螺旋上升过程。)
四、总结提升
师: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帮助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还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们在这节课上一定收获了很多,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 3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