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掌握,在掌握的快感中产生興趣。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和悠久的历史,无不蕴含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如何挖掘这个因素呢?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重视关爱激励,引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他们,使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在时时关心他,期待着他,这样,在爱心的感召下,丰富了师生的感情,加强了学生与教师配合的默契性。相反,一个教师经常怒目相待,挖苦体罚,这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证明,爱,是成功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成就,教师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表扬、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课堂提问,能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管他们回答是否正确、完整,都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教师批阅学生作业,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兴趣
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从生活中导入:“小明拿二元钱(两张一元)去买练习本,每本0.6元,问小明应怎样付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回答出:“小明拿一张一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回0.4元,小明身上还有1.4元。”教师又问:“你为什么不把二元钱都拿给售货员呢?”学生纷纷说:“买一本0.6元,付一元已足够,如果都给她,另外的一元售货员还会找给我。”老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马上引入正题,出示例题:2-0.6=,要求学生用买本子付钱的方法来计算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发现只要从2中拿1来减0.6得0.4,得出结果1.4,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密切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对学习解决问题产生极大兴趣,感受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又如:在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例分配后,老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结合家里农作物农药的使用要求,帮助家里计算农药的配比,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极大的用处,从而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分钟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4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好奇心,促进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景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该注意在设计新奇情景上下功夫。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别具匠心地出示一些各类不同的三角形:第一个出示只露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马上就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出示只露一个钝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出示只露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随口说出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老师打开遮掩的三角形让学生观看,发现结果与想象的不同,此时,全班的同学感到有点奇怪,老师接着问:你们为什么猜错?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感到好奇。于是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
五、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一、重视关爱激励,引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他们,使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在时时关心他,期待着他,这样,在爱心的感召下,丰富了师生的感情,加强了学生与教师配合的默契性。相反,一个教师经常怒目相待,挖苦体罚,这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证明,爱,是成功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成就,教师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表扬、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课堂提问,能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管他们回答是否正确、完整,都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教师批阅学生作业,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兴趣
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从生活中导入:“小明拿二元钱(两张一元)去买练习本,每本0.6元,问小明应怎样付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回答出:“小明拿一张一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回0.4元,小明身上还有1.4元。”教师又问:“你为什么不把二元钱都拿给售货员呢?”学生纷纷说:“买一本0.6元,付一元已足够,如果都给她,另外的一元售货员还会找给我。”老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马上引入正题,出示例题:2-0.6=,要求学生用买本子付钱的方法来计算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发现只要从2中拿1来减0.6得0.4,得出结果1.4,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密切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对学习解决问题产生极大兴趣,感受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又如:在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例分配后,老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结合家里农作物农药的使用要求,帮助家里计算农药的配比,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极大的用处,从而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分钟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4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好奇心,促进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景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该注意在设计新奇情景上下功夫。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别具匠心地出示一些各类不同的三角形:第一个出示只露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马上就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出示只露一个钝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出示只露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随口说出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老师打开遮掩的三角形让学生观看,发现结果与想象的不同,此时,全班的同学感到有点奇怪,老师接着问:你们为什么猜错?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感到好奇。于是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
五、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