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听讲“不简单”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在我班上课,出示如图1所示的“找规律”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答,然后同桌、全班交流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全班交流时,学生A先介绍自己的想法:第一个三角形由3根小棒组成,而它后面每增加一个三角形都是增加2根小棒,增加了9个三角形,所以一共增加了2×9=18(根)小棒,再加上第一个三角形的3根小棒,一共有18+3=21(根)小棒。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步板书,如图2所示。
  然后,学生A又介绍同桌学生B的想法:这第一根小棒是一个整体,然后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多2根小棒,从左到右一共是10个三角形,所以有2×10+1=21(根)小棒。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步板书,如图3所示。
  学生A讲完后,学生B举手了,他说:“×××把我的这个式子写对了,但是推导过程是不对的。”接着,学生B边圈画(如图4所示)边讲解他的想法:把每个三角形都看作一个整体,都需要3根小棒,一共有10个三角形,所以是10×3;因为有9根重复的边,所以要减去9,列式是10×3-(10-1),一共有21根小棒。然后,他又解释算式10×2+1的由来:如果有x个三角形,就应该是3x-(x-1),再把这个括号拆掉,就是3x-x+1=2x+1。
  原来学生B是这样想的,可是,学生A是在和学生B同桌交流后再向全班介绍的,为什么学生A讲解的不是学生B的想法呢?
  课后,我先单独采访了学生B——
  师你的学习单上写的是10×2+1,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我就是想,10个独立的三角形,有9条公共边,先算三角形的总边数,再去掉多算的公共边数。化简就得到了10×2+1。
  师课上同桌交流时,你和×××讲了你的想法吗?
  生讲了。
  师你是怎么讲的?
  生我就是讲“10个独立的三角形,有9条公共边”这个想法。
  师那×××向全班介绍你的想法时,怎么会讲“第一根小棒暂时不看,先算10个2,再加1”的想法?
  生可能是他比较聪明,一看到我的算式,就想到这样的想法吧。
  师×××和你讲了他的想法吗?
  生讲了。不过,我一看他写的“发现”,也就知道他是怎样想的了。
  我又单独采访了学生A——
  师课上,你和同桌×××交流的时候,×××和你讲了他的想法吗?
  生讲了。
  师他是怎么講的?
  生他就是讲“把3根小棒看成一组”,就是他后来在课上讲的那种想法。不过,我当时没怎么听懂。
  师那你在班上介绍×××的想法时,怎么会讲“第一根小棒暂时不看,后面是10个2根”的想法?
  生我的方法是,第一个三角形有3根小棒,后面有9个2根。看他的算式,我想到的是,10个2根,再加第一根小棒。也就是说,我们都是把2根小棒看作一组的。现在我知道了,他的想法是把3根小棒看作一组。
  原来,同桌交流时,学生A没有听懂学生B的想法,而是根据学生B的算式(结果),结合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推断了学生B的想法。
  上面的教学片段和课后访谈又一次说明了课堂教学中常被忽视的一个常识:听了不等于听懂了。进一步可以看出,课堂中的听讲不是简单的学习(教学)行为。
  毋庸置疑,对于课堂中的听讲,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视的。教师经常提醒学生:上课要听讲。学生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教师和学生更关注的往往是听讲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坐正听讲,学生也经常注意坐姿端正。我的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每天回家都说腰酸背痛。开始,我们都非常纳闷:不到10岁的孩子怎么会腰酸背痛的呢?后来,了解了他每天上课的情形,我们才明白原因。每天上课,老师都表扬他坐姿端正。老师越表扬,他越是坐姿端正。每天5节课或6节课,他一直竭力维持着自己近似僵硬的坐姿。因此,他怎能不腰酸背痛呢?试想,他一直僵硬地坐着,坐得腰酸背痛了,还能听、还在想吗?估计,他只能不断咬紧牙关提醒自己:坐正,坚持。其实,听讲更重要的是内在理解。为此,不必强调坐姿端正,不能因为坐姿影响了听讲,可以坐得舒适一些。
  而且,学生常常更重视听老师讲,而忽视听同学讲。我多次借班上课,课前与学生聊上课听讲这一话题时,问学生“听讲是听谁讲”,学生的回答都是“听老师讲”。事实上,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听同学讲,听他们怎样讲,想他们怎样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对照、比较,在互动中促使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拓展与优化。
  此外,教师常常更重视学生的听讲,而忽视自身的听讲。其实,学生如何听讲,是需要教师示范指导的。佐藤学指出:“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听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词的教师。”教师听学生讲,常有听不懂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坦言“没听懂”,并且向学生进一步发问或请学生再讲一遍。说“没听懂”,恰恰说明听了,并且对自己的听保持着监控状态。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是给学生一种示范。更有价值的是,教师通过听学生讲,把脉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作出专业的评判,并且据此对教学作出合适的调整,让教学更具有敏感性与针对性。正如张华教授所言:“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了多少。”
  课堂中的听讲关键在于听懂。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听懂与听见不同:声音刺激耳鼓膜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向大脑,是听见;而大脑将传递过来的刺激转化成相应的意思,才是听懂。也就是说,听见是听懂过程的一个自动(被动)的、物理的成分,听懂则是一个控制(主动)的、心理(注意选择与意义解读)的过程。克尔凯郭尔指出:“耳朵是最由精神决定的器官。”这句话告诉我们,听讲是最受主观意识控制的行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詹姆斯·瑞安曾用5个问题诠释有效沟通的智慧。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等等,你说什么?”这就告诉我们,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是听懂。
  由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专注听、听明白、有回应”这几点听讲的要求。
  首先要专注听,即竭尽全力地听,认真投入地听。当然,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外在礼仪,如身体略向前倾,两眼注视对方,不随便打断他人发言。
  其次要听明白,即听懂他人的发言。这是倾听的内在表现。如何听懂?在听清的基础上,关键是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理解”他人的发言所表达的意义,将其与自己的想法对照、比较——如果没有听懂,要及时告诉对方,请他重新解说或再次陈述。如何知晓是否听懂?在低年级,要能重复他人的发言;在中年级,要能组织自己的语言,转述他人的想法;在高年级,要能抓住关键字词,简明扼要地复述他人的想法。
  最后要有回应。这是倾听的进阶表现。听懂并不等于全盘接纳。因此,听懂后还要对所听内容作出评价(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并进一步形成对话与沟通。《尚书·洪范》云:“听曰聪,聪作谋。”意思是说,耳朵不仅能听到许多东西,而且由于听懂变得愈加聪明(即“聪”),由此,听后要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赞同、补充、质疑、追问、反驳、综述等回应(即“谋”)。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听讲,其实是在关注学习是否真的发生,在研究学习如何发生。这样才能使教学不走过场,不仅要“面子”,更重“里子”。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 张华.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6).
  [3] 索伦·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M].陈俊松,黄德先,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大,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作为当下一种主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效载体,其中蕴含着诸多对学生隐性职业品质培养的重要价值。文章在阐述了现代学徒制育人内涵与隐性教育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隐性教育的价值,并对如何开发与运用其中的隐性教育价值提出了几点思考,列举了一些切入点,为达到更佳的育人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摘要: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导学和助学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设计思路有:分类与提炼——厘清本质;直观与抽象——把握特征;递进与沟通——梳理关系;归纳与运用——经历过程;比较与优化——简化思维;数形与生成——领悟内涵。  关键词:板书;设计思路;小学数学  板书,从动态层面理解,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从静态层面理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因此,家校共育应当引起师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借助互联网搭建教育共享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培训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为此,本文就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小学家校共育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按照“载体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模式,通过组建“行业—产业—专业”专家委员会、建设区域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更新校企合作机制、成立工程技术中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等途径,搭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测控仪器设计”现行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课程
信息技术介入职业教育教学场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新一轮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全新缔造。职业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分别对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职业院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缺失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载体缺位的困境限制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鉴于此,提出了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先行策略,以搭建职业院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为优先选择,以推动新形态课程教材的建设为关键之举等有效策略。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对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核心支撑作用.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通过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课程群顶层设计,优化
[摘 要] 自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面世以来,高等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在争议和关注中前行,特别是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学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何种方法一直探讨中。当下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高等教育学对传统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依附;二是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界限模糊;三是以高等教育学自身为研究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更为复杂,学科更具有特殊性,这导致高等教育学学科缺乏独创性,过于
[摘 要] 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典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经历的分析,揭示了跨学科研究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发展趋势,展示了跨学科研究活动对推动原始创新的巨大作用,由此得到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通过对高校典型工科教师科研经历的分析,再次证明跨学科研究对高校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原始创新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
[摘 要] 如何全面开展与深入落实对师资要求颇高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是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首先借助导师制下的师生协同创新创业团队,选拔有坚定理想信念、对自我要求较高的潜在优秀学生,然后以“基础巩固—专长发展—社会融合”为培养路径,通过整合师、生、校、企、家等多方力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德智体政志”新五育并举的拔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