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对外宣布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这个新的战略立刻成为了公众的焦点,而新的发展战略也对人才做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人才培养形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而对于新形势下如何优质高效的培养人才,使学生拥有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的问题,是本文探索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教育改革
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已经经历了许多探索,许多新的人才模式在各个高校得到推广,而随着订单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的推广和发展,一些问题也在不断浮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探索,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在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下,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做出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建设的贡献。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人数的快速增长,随着而来的却是我国社会上出现的用工难现象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却没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对于学校的应届生用人单位大多不太乐意重新培训上岗,更愿意在社会上招收有经验的人员,而应届生因为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与社会现实情况的脱节,很容易导致学校学习内容对工作没有帮助。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社会需求和学校学习中的脱节,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二)增加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和技能
一般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使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在教材的更新上远远比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变化。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计到理论教学,从专业技能到综合理论知识,都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设立标准,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内容。对学生的课程以实践的方式为主。因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注重,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现状和他们未来的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差的现状
对于现阶段的来说,人才的培养总是偏向于综合性的人才,多数的高职院校教育课程雷同,这就导致了传统教育方法下高职院校教育出的人才能力重合,而大量人才能力的重合导致了市场上的人才雷同度过高,而市场对某一种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就使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强。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教育中专业技能的重视,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掌握专业的产业技能,在特定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具体做法
(一)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如果想长久发展,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就必须选择一个长久的固定产业的合作企业。对于较小的企业应当谨慎选择,尽量选择较大规模的企业,或是在其产业中排名较为靠前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储备,而且经营时间久的企业培育人才的经验丰富,眼光长远,对于学生在产业内技能学习来说大有裨益。而企业的地区以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也是考虑的重点。
(二)做好与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重点是掌握市场行情,了解产业未来发展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这需要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利用合作企业在领域内的经验优势,从行业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学生长期的发展。企业应该贯穿于教程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要求,满足企业在人才上的需求。在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工作机会和岗位需求层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而如何保证学生不被企业放到短期的发展前景短暂的工作岗位上,是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要注意的重点。
(三)“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与之前的“2+1”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更为细化,也更能满足学生在学校的素质培养。在“1+1+1”人才培养模式中,“1+1”并不等同于“2+1”中的2,而是给学生留足一年的综合课程学习机会,在学生进入二年级的时候,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进入的产业和就业方向。而在最后一年的教育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体验社会的环境,体验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和工作方式。
(四)明确权利和风险责任
在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培养合同之后,学生很可能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感到焦虑,学生担心自己的学习没有回报,以及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层次低,待遇不高。而企业也会对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感到焦虑,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不了解,或者害怕学生的技能程度过低,不能满足大湾区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这个时候应该完善双方的权利及责任认定,对于企业进行监督,同时保证学生对协议的履行,保证学生技能的教育程度不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发展职业教育,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但实际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只是停留在少数高职院校和企业中。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没有足够的力度去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的不成熟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如何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能力,是我们要长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昀弟,李静,张晓,等.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181.
[2]赵华丽.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93194.
[3]许米玛,陈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促进策略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4344.
基金項目: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浙江大湾区时代高职院校“1+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02.KY2018009),主持人:吴斌
作者简介:吴斌(1988),浙江邮电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光通信技术领域的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教育改革
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已经经历了许多探索,许多新的人才模式在各个高校得到推广,而随着订单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的推广和发展,一些问题也在不断浮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探索,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在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下,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做出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建设的贡献。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人数的快速增长,随着而来的却是我国社会上出现的用工难现象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却没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对于学校的应届生用人单位大多不太乐意重新培训上岗,更愿意在社会上招收有经验的人员,而应届生因为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与社会现实情况的脱节,很容易导致学校学习内容对工作没有帮助。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社会需求和学校学习中的脱节,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二)增加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和技能
一般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使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在教材的更新上远远比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变化。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计到理论教学,从专业技能到综合理论知识,都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设立标准,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内容。对学生的课程以实践的方式为主。因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注重,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现状和他们未来的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差的现状
对于现阶段的来说,人才的培养总是偏向于综合性的人才,多数的高职院校教育课程雷同,这就导致了传统教育方法下高职院校教育出的人才能力重合,而大量人才能力的重合导致了市场上的人才雷同度过高,而市场对某一种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就使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强。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教育中专业技能的重视,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掌握专业的产业技能,在特定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具体做法
(一)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如果想长久发展,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就必须选择一个长久的固定产业的合作企业。对于较小的企业应当谨慎选择,尽量选择较大规模的企业,或是在其产业中排名较为靠前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储备,而且经营时间久的企业培育人才的经验丰富,眼光长远,对于学生在产业内技能学习来说大有裨益。而企业的地区以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也是考虑的重点。
(二)做好与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重点是掌握市场行情,了解产业未来发展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这需要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利用合作企业在领域内的经验优势,从行业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学生长期的发展。企业应该贯穿于教程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要求,满足企业在人才上的需求。在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工作机会和岗位需求层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而如何保证学生不被企业放到短期的发展前景短暂的工作岗位上,是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要注意的重点。
(三)“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与之前的“2+1”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更为细化,也更能满足学生在学校的素质培养。在“1+1+1”人才培养模式中,“1+1”并不等同于“2+1”中的2,而是给学生留足一年的综合课程学习机会,在学生进入二年级的时候,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进入的产业和就业方向。而在最后一年的教育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体验社会的环境,体验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和工作方式。
(四)明确权利和风险责任
在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培养合同之后,学生很可能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感到焦虑,学生担心自己的学习没有回报,以及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层次低,待遇不高。而企业也会对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感到焦虑,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不了解,或者害怕学生的技能程度过低,不能满足大湾区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这个时候应该完善双方的权利及责任认定,对于企业进行监督,同时保证学生对协议的履行,保证学生技能的教育程度不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发展职业教育,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但实际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只是停留在少数高职院校和企业中。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没有足够的力度去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的不成熟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如何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能力,是我们要长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昀弟,李静,张晓,等.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181.
[2]赵华丽.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93194.
[3]许米玛,陈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促进策略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4344.
基金項目: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浙江大湾区时代高职院校“1+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02.KY2018009),主持人:吴斌
作者简介:吴斌(1988),浙江邮电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光通信技术领域的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