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意识是教育技术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首先必须使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因此,培养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界定
  
  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一经产生又反作用于客观现实,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能动作用。所谓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目前在理论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指教育技术成为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思索的对象,在中小学教师心理层面形成一种理解、接受和热爱教育技术,并且乐意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探索与应用教育技术的心理状态。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他们对教育技术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合理的应用,产生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高级认识过程。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不但能激发中小学教师强烈的学习、探索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愿望,因而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实践,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教育技术意识,中小学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探索和应用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自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更不可能关心和思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可见,教育技术意识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这一系统的重要动力系统,不仅是能力建设的原动力,而且是培养反思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动力。
  
  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充分认识、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明确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师,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关键也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既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又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
  3.具有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学习、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引起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的时候,中小学教师要敢于直面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消除在新技术面前的迷茫、焦虑和恐惧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规律,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现代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中小学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已成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就能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就会用新的教学理念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案,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反思、反省中不断成长。
  5.具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终身学习的意识
  信息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不仅给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且给人们提供了实现终身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学习的终身发展过程,教育技术既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中的学习“对象”,又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力“帮手”。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应用教育技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自身素质结构不断完善的意识,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高素质的教师。
  6.具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小学教师要善于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具有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意识。
  
  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意识支配行动。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专职教育技术工作的实践发现,凡是能够从思想上认识、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心理上认同、接受教育技术的老师,他们就会乐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并且关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各类教师培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各种应用于教育中的新技术都有一种尝试、应用的积极性,反之则不然。所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探索中小学教师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其专业素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
  1.经常、持续地开展教育技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教师所任职的学校为基本的培训单元,培训目标、内容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工作实际、知识背景、个人需要及各学校的实际等方面自主确定,培训形式、方案灵活多样,与教师教学融为一体,学用结合,可以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效避免培训与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因此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认识过程在意识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在校本培训中,首先应着重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纯粹的“理论灌输”或“技术传教”方式不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前,组织者要与受训人员共同协商培训的计划、内容及方案,尽量考虑个体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训中,要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优秀案例的观摩、研讨,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育技术资源,创设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情境,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感受教育技术给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尝到应用教育技术的甜头,从而从内心深处认可、接受教育技术,着重培养他们从心底深处热爱、喜欢教育技术的情感。培训后,要及时总结、评价,推广应用,以便推进下一轮的培训。实践证明,经常、持续地开展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把其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让教师在参与中体验与行动,分析教师的培训需求,尊重教师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将短期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为一体,客观上起到了营造、渲染重视教育技术氛围的作用,使教师们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在职培训中对教育技术产生深刻的认识,形成内涵丰富的教育技术意识。
  2.学校教育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服务和指导
  近年来,各类中小学校尤其是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各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管理,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摒弃过去“重建轻管”、“重管轻用”、“重硬轻软”和“重物轻人”的观念,改变过去过分依靠制度、条文管理的冷冰冰的模式,构建高效灵活的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模式,尽量消除技术与教学之间的“鸿沟”,使教师们在新技术面前不是感到迷茫、恐惧、烦琐、无所适从,因而放弃使用,而是感到亲切、便利、简单、实用,因而不使用则不能。通过学校教育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服务和指导,把人文精神与先进技术融合起来,使教师们在实际应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体验、理解、认可教育技术的价值,使教师们在自我反思中体会到教育技术并非高不可攀,从而获得教学成功的愉悦。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会不断得到增强。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思想感情的纽带。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虽然人们可以运用诸如E-mail、BBS、Blog等数字化方式进行高频度的信息共享、交流,但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直接互通与交往更有助于拉近心理距离,形成“同伴互助”的人际关系,这样极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意识。学校要通过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互相听课、评课、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合作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联系等形式,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直接交流、合作,使教师们把关于教育技术的正确理念内化成他们个人化的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每个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这些“看法”、“思考”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技术无用论”、“技术万能论”、“唯多媒体论”就是当前中小学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而又带有片面性的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以纠正片面、错误的观念,强化正确的观念,形成共识,这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4.学校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及奖励措施
  心理学基本理论认为,意识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服从、同化和内化几个阶段,是一个长期、持续、反复的过程。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等,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促进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形成。各种活动都要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出发点,做到既有计划、有指标,又有总结、有奖励。要充分发挥好教育技术骨干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各种活动都能吸引广大教师参加。要把参加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与教师晋级、年度考核、评优及待遇分配适当挂钩,探索形成适合各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
  
  四、 结束语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会受到教师本人内在的、内隐的个人化意识的支配和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影响、决定着他们的专业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而且随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也会不断变化发展。任何一种态度、观念、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不断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形成的途径和规律,培养中小学教师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国电化教育,2005(2):5-8.
  [3] 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41-43.
  (责任编辑刘永庆)
其他文献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  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羊在悠闲地走动;  清清的湖水里,一群鱼在自由地游泳;[1]  ……  歌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意境,把人带入美丽、和谐、自由、舒心的场景,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乍一听,还认为是散文、诗赋,实际上,这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引言,字里行间隐含着“集合”概念,鸟群、羊群、鱼群……都是同一类对象汇集在一起,这就是本章要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鲜活精当的案例评析往往会促成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自然导入、重点知识的深度展开、难点问题的顺利突破以及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在这其中,案例的取用成为能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需要传神的案例。而对于案例材料的采集,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或经典题例中的只言片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在寻求更广泛、更多元的案例来源上作出以下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关注
后勤甲身扛办公软件之重任,公司老板对他的要求比较苛刻。首先要任劳任怨,其次要文武兼备,公司不要那些只弄些花架子来应付工作的办公软件,此外最好还要不记个人待遇.要价低廉。
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用比吸收率(SAR)来衡量手机辐射大小,但是手机SAR的测试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在介绍手机SAR的基本知识和法国SAGEM实验室测试系统的基础上,对实验室SA
本文从认知与把握社会发展时代入手,回顾了中国特色传媒经济时代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中国特色传媒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前瞻了中国特色传媒经济发展的新进路。
语文教学方式还没有摆脱因循守旧、相因沿袭形成的“呈现——接受”模式。这是新课改的“瓶颈”所在。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教师以呈现相关的知识为目的,千篇一律地初读课文,教学字词;逐段讲解,分析内容;总结巩固,练习作业,它构成的“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导致教师“重内容分析、轻语言学习,表面问答多、启发思考少”。学生“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被动应答多、主动参与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显然与全面提高学生
本文基于遗传算法和小波包变换提出了一种盲水印算法。分析了使用混沌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创新的使用Logistic混沌序列很好的解决了混沌系统的弊病,提高了水印的安全性,灵活运用遗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和能量特征值对汽车齿轮箱振动信号进行特性分析。利用小波变换的分解和重构算法,对小波系数进行系数-能量计算,提取系统的特征信息,对汽车齿轮箱的故障进行
传统的营销思维也许已经跟不上激烈竞争的市场节奏.而倡导利用当今网状经济特质的”1P理论”也许会让你重新点燃经营企业的灵感。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效的学前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形为和学习习惯,因为儿童年龄和心理学特点的原因教师在给学前儿童上课时就不能像初中高中学生那样,儿童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