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绿色化学概念、内容及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显突出与尖锐,环境污染与气候异常越来越突出,环保问题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为适应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化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化学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给学生讲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内涵,在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点的教育,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要求与现行教材、教学、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
一、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
化学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合成出新产品、新材料,但也不可避免地生产一些未知物质,这些物质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寻找一条既不破坏环境,又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1年“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首次提出,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中心口号,从而确立了绿色化学的重要地位[2]。
绿色化学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是开发以“原子经济”为基本原则的新化学反应,也是改进现有化学工业,减少和消除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化学过程[3]。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渗透
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主要是普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育是普及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如何把绿色化学、绿色意识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4-5]。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为实现绿色化学教育,将主要从教材、教师、化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了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我国化学教育中存在着思维僵化的问题,许多教师从毕业开始教学,虽然科学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教师仍然以老的观念,老的模式教学生,这又如何能够作到绿色化学教育呢?[6]所以,现在化学教师的进修日益显得重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化学教育更加服务社会。
教师作为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者,担负着普及、宣传化学知识的使命;并且教师即教育研究者,还应该进行教学科研,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思考,进行改革,使化学教育能够得到发展,并且要经常了解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信息,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污染问题,例如: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近段时间本地区、我国或世界上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备课时,尽量设计好有关实验的内容、方法,对涉及环境问题的实验要注意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的教学中指出了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7]。
(二)在实验教学及学生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而实验教学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首要手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理念、新要求,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在现行的初高中教材中一半以上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10-11],但是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却很少关注到绿色教育问题。而仅在制取Cl2装置中用NaOH溶液作为尾气吸收剂,其效果也不太理想;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中,只重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但却很少从综合的角度或从环境污染的角度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绿。
第二,研究最佳实验条件,控制试剂用量,努力实现实验的微型化,并注意节约能源,合理设计实验装置,不仅能给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在实验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更让他们意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如碘的受热与冷却,该实验就体现了“减量、重复使用”的绿色化学要求。
第三,改进和设计实验符合绿色化要求的尾气吸收装置,对实验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学生进行绿色化实验探索,增强学生的绿色意识。如CO还原CuO的实验改进,对尾气的处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尾气、废液等的处理问题的探究。可以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演示,这样既防止了CO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又节约了能源。
总之,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实现防止污染。作为化学工作者应在中学化学教学及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牢固绿色化学的理念和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308-312.
[2] 沈玉龙.绿色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5.
[3]臧树良.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8-232.
[4]周克梅.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黑河教育[J].2004,(6):33.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显突出与尖锐,环境污染与气候异常越来越突出,环保问题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为适应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化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化学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给学生讲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内涵,在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点的教育,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要求与现行教材、教学、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
一、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
化学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合成出新产品、新材料,但也不可避免地生产一些未知物质,这些物质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寻找一条既不破坏环境,又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1年“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首次提出,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中心口号,从而确立了绿色化学的重要地位[2]。
绿色化学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是开发以“原子经济”为基本原则的新化学反应,也是改进现有化学工业,减少和消除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化学过程[3]。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渗透
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主要是普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育是普及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如何把绿色化学、绿色意识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4-5]。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为实现绿色化学教育,将主要从教材、教师、化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了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我国化学教育中存在着思维僵化的问题,许多教师从毕业开始教学,虽然科学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教师仍然以老的观念,老的模式教学生,这又如何能够作到绿色化学教育呢?[6]所以,现在化学教师的进修日益显得重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化学教育更加服务社会。
教师作为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者,担负着普及、宣传化学知识的使命;并且教师即教育研究者,还应该进行教学科研,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思考,进行改革,使化学教育能够得到发展,并且要经常了解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信息,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污染问题,例如: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近段时间本地区、我国或世界上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备课时,尽量设计好有关实验的内容、方法,对涉及环境问题的实验要注意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的教学中指出了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7]。
(二)在实验教学及学生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而实验教学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首要手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理念、新要求,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在现行的初高中教材中一半以上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10-11],但是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却很少关注到绿色教育问题。而仅在制取Cl2装置中用NaOH溶液作为尾气吸收剂,其效果也不太理想;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中,只重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但却很少从综合的角度或从环境污染的角度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绿。
第二,研究最佳实验条件,控制试剂用量,努力实现实验的微型化,并注意节约能源,合理设计实验装置,不仅能给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在实验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更让他们意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如碘的受热与冷却,该实验就体现了“减量、重复使用”的绿色化学要求。
第三,改进和设计实验符合绿色化要求的尾气吸收装置,对实验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学生进行绿色化实验探索,增强学生的绿色意识。如CO还原CuO的实验改进,对尾气的处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尾气、废液等的处理问题的探究。可以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演示,这样既防止了CO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又节约了能源。
总之,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实现防止污染。作为化学工作者应在中学化学教学及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牢固绿色化学的理念和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308-312.
[2] 沈玉龙.绿色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5.
[3]臧树良.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8-232.
[4]周克梅.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黑河教育[J].200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