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教改建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教改建议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高校教育是否拥有特色,关键在于是否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创造性转化与吸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效消除社会存在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教学;现状问题;教改方法

在现代化生产效率持续提示的今天,个人技术能力的展现,不仅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还要具备思想、精神、品质等人文素养的支持。为此,在高校教学中,展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非常关键。但是,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实际现状,还存在一些教育问题,需要高校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改善对策,才能弥补高校教学的缺陷,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面临的缺陷困境

1.不端正的教育观念

现如今,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都将教学倾向于市场需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中,也盲目增加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以至于忽视对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指导。许多高校专业课程的设定,都基于市场发展动态,导致学校沦落成“职业培训场”,没有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与传播。高校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学校此种重视智慧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做法,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结合实践调查情况[1],在社会大环境下,学生个人在学习方面,有浓重的功利色彩,以至于忽略对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尤其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学生更加关心考四级、考六级等技能证书,以便在日后职业竞争中有更多的砝码,此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也使学生甚少有时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就如,著名的作家冯骥才所言:“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已经断裂。”

2.有关教材课本不符合

当前,高校专门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撰写且适合于高校学生的教材少之又少,常见的是专业化教学,例如,专门为中文专业所编创的专业课程教材,并不是为非本专业学生编创的通识型教材。尽管当前有部分教材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也存在“大而空”情况[2],促使学生认为,此种教材只能体现出文化通观,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3.教学方式不规范

当前,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但是都存在“因人授课”的情况,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喜好,盲目开设课程,哪方面了解更多,就向学生多讲一些,而不懂的内容则一概而过。此种现象形成原因主要和中国传统文化涉及范围太广、没有专门课程建设有关。同时,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兴趣,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路径过窄。高校教师在授课时,习惯向学生直接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这些内容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会让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使教学适得其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改进方法

1.更新固有思想,形成综合发展的教育新观念

高校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掌握为人处世之法,让学生成为心智、人格健全的国家栋梁。高校教育的目的[3],就是让学生成为“人”,而其次才是“才”,只有如此,才能当每名毕业大学生走出校园时,都能成为一名综合的人,并非是一个“专家”。為此,高校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环节,更新固有的教学思想,形成综合发展的教育新观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更新固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情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固有的“一刀切”“说教式”等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式教学方式、启迪式教学方式等,并重视情感教学、快乐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学生将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调动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中获得提升与收获。高校教学模式应体现出多元化、灵活化特点,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实物素材,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相互融合,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趣味性、多变性,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能教育相互融合,深入挖掘技能教育中所蕴藏的人文因素,使教育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基础,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优化教学环境,构建人文互融的文化氛围

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团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力量。高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人文素养,在强化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目标,积极更新固有的知识结构,让自身的思维境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净化,并不断完善人格品质,才能用自己的高尚品质、良好师德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意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座、课外经典阅读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同时,高校教师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便为学生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教学想要在人文教育改革中脱颖而出,需要根据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条件,找到适合于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教学相互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青,白艳玲,高邵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新时期高职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9,03(18):2.

[2] 朱志云.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3.

[3] 何子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路径探索[J].明日,202,021(16):1.

姓名:陈阳,性别:女 籍贯:江苏高邮 出生年月:1978.10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民族:汉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新教育改革不断持续推进,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投入到学习情景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落实,实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本文主要就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对策展开研究分析。【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伴随新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创设了
期刊
【摘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认同和肯定。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是为了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展开,促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以下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分析和解读。【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引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高度重视才能对学生产生良性、有效的作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生有着一定的情感需求,他们对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与学生特点和需求相契合的导入方法,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促使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做好导入设计。【关键词】课堂导图;高中英语;阅读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学导入有直接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有问题导入、故
期刊
【摘要】足球是一项国际性的运动,目前我国的足球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稍显逊色,要想提升应该从小抓起。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足球训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发掘小学生的足球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足球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乐趣,锻炼体能,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足球能力,但是目前小学阶段的足球训练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尽快发掘并有效改善。【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训练;有效性;策略针对小学阶段的足球训练应该得到全面的关注和重视。小学体育校园的足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足球训练的重视度不
期刊
【摘要】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素养一般是指以学习者的语文能力为主要核心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一系列重要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需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表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途径分析;引言在当代小学教育当中,大家越来越关注
期刊
【摘要】新课改是为了中国教育发展跟得上社会进步所进行的一次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和教师、学生观念的一次根本变革。主要是将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指向,提倡教师应注重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同时,加强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课堂中,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因此,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从而使自己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
期刊
【摘要】诗歌是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之一。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正式落地,高中语文教学将进一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因此,文章立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当前的诗歌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思考和建议,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高考;评价体系;策略思考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了更高、更全面具体的任务与要求,也提出了更多新教学目标,大多数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时代新发展,努力做好“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守初心,有仁爱之心,做四有老师;2.树典型,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3.抓落实,学史力行重实干,勇于担当善作为;4.担使命,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前行做先锋;5.懂政策,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减负增效。营造责任担当浓厚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全体师生以不负时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能力和思维尚未完全成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一特点,立足学生的发展现状,提出能够在能力培养和思维水平提升的层面起到作用的创新方法,保证核心素养渗透要求的落实。由此可见,要积极引入新方法,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即可起到相应的作用,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融合。基于此,对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引言当前,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意义。因此,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
期刊
【摘要】在小学家校合作中将家长视为教育强大资源,发挥其教育潜能,使其参与学校活动,激发其情感,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本课题主要对小学家校合作新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关键词】情境体验 家校合作1.“情境体验”家校合作的内涵。所谓情境体验式家校合作,是指家长通过创造具体、真实的场景,体验和参与活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教育方法。“情境体验式合作”的核心在于激发家长、学生的情感。情境体验式家长会,即“我对孩子说”主题家长会,每一位家长都会收到自己孩子的心里话字条。一位家长(单亲家庭)的字条,“妈妈,你总是加班,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