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30日,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了颁奖典礼。回顾一个历经十年的公益性评奖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参评图书和获奖图书的情况,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脉络以及最新发展趋势清晰可见。可以说,十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实力逐渐增强,“走出去”的愿望更加迫切,脚步更加坚实。
十年磨一剑
“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当时开创这一活动的初衷是顺应版权贸易日益频繁的现状,向业界推荐比较成功的项目,并分享成败得失。活动开展十年来,得到国内各出版机构的认可和港澳台地区业界的重视,港澳台地区将评选结果作为大陆版权贸易的年度动向进行分析。
本届获奖的180种图书,是从所征集的172家出版单位的896种图书中层层筛选出来的。经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组初评、评委会终评和媒体公示,根据内容质量、输出引进国家和地区、印数、销售码洋等多项指标,对2010年度的各个相关领域的图书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奖图书不仅代表了我国输出版、引进版图书的最高水平,也集中展示了2010年新闻出版业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年来,千余种图书和近百人获得奖项。十年坚持,体现了领导对活动的重视与支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08年9月做出批示,将这项活动“作为署里的一项活动来支持”。2010年,这项活动被列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折子工程”,成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重要活动。十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实力逐渐增强,渠道日渐多元。伴随着这一过程,“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评选标准不断完善,方式不断创新,成为年度版权贸易的风向标。
从参评图书看最新趋势
1.输出品种以及区域更加广泛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出版机构的输出品种和区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从最近几年评选结果来看,输出品种既有汉语学习、中医药、中华历史文化等传统优势领域,也有先进的科技前沿图书,例如《量子保密通信》《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药品和食品的冷冻干燥》等。其中,《药品和食品的冷冻干燥》一书内容先进,输出到英国,销售码洋已超过120万元。还有一些反映现实中国的图书,输出到了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很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都达到数千册。譬如讲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在海外销售码洋已经超过20万元。《与世界对话:赵启正演讲录》,这本书以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迁,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销售码洋达到22万元。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变化的长篇小说《古船》输出到美国,销售超过一万册,销售码洋达到100万元。
这些图书的成功,表明输出版权的图书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元,输出的区域也是在国际政治文化版图上重要的国家和地区,这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传播力的加强。
2.引进版图书受追捧,双效俱佳
对外版权贸易既是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世界图书出版接轨、引进资源、丰富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体现。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图书市场可以说是备受青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全国零售市场上将近20%的销售码洋来自引进版图书,并且一直以较低的销售品种赢得了较高的销售码洋。当然,2004年以后,随着本土原创作品的畅销,引进版图书的同比增长率呈现下滑趋势,但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文学、社科、少儿、语言是引进版市场码洋的前四强。从地域上讲,版权引进的国别越来越广泛,从上个世纪末至今,美、英、日始终是引进版的三甲,韩国近年来有异军突起之势,法、德、俄罗斯、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国都展示了更广阔的引进空间,只是还需要拓宽领域。
根据本次参评图书的征集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度版权引进图书和往年相比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譬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引进的《巴布工程师》系列书刊,目前销售量已接近200万册。该套书是英国BBC的著名动画卡通节目《巴布工程师》的配套图书,它教给孩子生活的哲理、科学的常识和快乐的态度,受到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成为一套超级畅销书。渡边淳一作为写作情爱小说的全球顶级畅销书作家,在我国读者心目中也有不凡的影响力,其代表作《失乐园》的全译本销售已经达到16万册。
3.合作出版,“走出去”由被动走向主动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但尚存一些制约因素。而国内出版业面对挑战,除了版权输出和直接销售本版书这两种方式,已经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这将对中国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更大的机遇。
很多国内出版机构已经与国外的出版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策划选题,海内外同步上市,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的图书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有的图书针对海外读者量身定做,直接在海外组稿、制作、销售,市场表现非常不俗。还有一些国内的出版社把国外出版巨头引进中国,合作组建出版公司,实现共同造船出海,目的是将其作为一个衔接中国与国际出版产业双向发展的平台,既把优秀的国际出版资源引进中国,又借助国际的出版文化资源和遍布全球的图书销售网络,促进中国精品图书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过去,国内出版业‘走出去’的过程相对被动,坐等海外出版商的发现,由于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中,错失了许多优秀作品走向国际的良机,这尤其以文学图书更为突出。通过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双方优势资源得以互补,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走出去’战略将实现主动出击市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是对外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勇于担当重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版权贸易逆差逐渐缩小。2005年,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为1:7.2,2010年已经提高至1:2.9。但是,这在当今的出版全球化时代还远远不够,我国出版业的海外市场占有量相对于庞大的全球图书市场而言还极为有限,输出版图书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贡献率离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各出版机构更加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出去,把国外先进的思想技术引入进来,为中国以及海外的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通过梳理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仿佛可以把握到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脉搏,听到“走出去”坚实的足音。在国外主流销售渠道看到丰富多彩的中国出版物,是我国出版人的梦想。任凭前路艰险,出版人行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向前进。
十年磨一剑
“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当时开创这一活动的初衷是顺应版权贸易日益频繁的现状,向业界推荐比较成功的项目,并分享成败得失。活动开展十年来,得到国内各出版机构的认可和港澳台地区业界的重视,港澳台地区将评选结果作为大陆版权贸易的年度动向进行分析。
本届获奖的180种图书,是从所征集的172家出版单位的896种图书中层层筛选出来的。经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组初评、评委会终评和媒体公示,根据内容质量、输出引进国家和地区、印数、销售码洋等多项指标,对2010年度的各个相关领域的图书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奖图书不仅代表了我国输出版、引进版图书的最高水平,也集中展示了2010年新闻出版业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年来,千余种图书和近百人获得奖项。十年坚持,体现了领导对活动的重视与支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08年9月做出批示,将这项活动“作为署里的一项活动来支持”。2010年,这项活动被列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折子工程”,成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重要活动。十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实力逐渐增强,渠道日渐多元。伴随着这一过程,“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评选标准不断完善,方式不断创新,成为年度版权贸易的风向标。
从参评图书看最新趋势
1.输出品种以及区域更加广泛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出版机构的输出品种和区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从最近几年评选结果来看,输出品种既有汉语学习、中医药、中华历史文化等传统优势领域,也有先进的科技前沿图书,例如《量子保密通信》《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药品和食品的冷冻干燥》等。其中,《药品和食品的冷冻干燥》一书内容先进,输出到英国,销售码洋已超过120万元。还有一些反映现实中国的图书,输出到了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很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都达到数千册。譬如讲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在海外销售码洋已经超过20万元。《与世界对话:赵启正演讲录》,这本书以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迁,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销售码洋达到22万元。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变化的长篇小说《古船》输出到美国,销售超过一万册,销售码洋达到100万元。
这些图书的成功,表明输出版权的图书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元,输出的区域也是在国际政治文化版图上重要的国家和地区,这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传播力的加强。
2.引进版图书受追捧,双效俱佳
对外版权贸易既是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世界图书出版接轨、引进资源、丰富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体现。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图书市场可以说是备受青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全国零售市场上将近20%的销售码洋来自引进版图书,并且一直以较低的销售品种赢得了较高的销售码洋。当然,2004年以后,随着本土原创作品的畅销,引进版图书的同比增长率呈现下滑趋势,但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文学、社科、少儿、语言是引进版市场码洋的前四强。从地域上讲,版权引进的国别越来越广泛,从上个世纪末至今,美、英、日始终是引进版的三甲,韩国近年来有异军突起之势,法、德、俄罗斯、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国都展示了更广阔的引进空间,只是还需要拓宽领域。
根据本次参评图书的征集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度版权引进图书和往年相比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譬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引进的《巴布工程师》系列书刊,目前销售量已接近200万册。该套书是英国BBC的著名动画卡通节目《巴布工程师》的配套图书,它教给孩子生活的哲理、科学的常识和快乐的态度,受到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成为一套超级畅销书。渡边淳一作为写作情爱小说的全球顶级畅销书作家,在我国读者心目中也有不凡的影响力,其代表作《失乐园》的全译本销售已经达到16万册。
3.合作出版,“走出去”由被动走向主动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但尚存一些制约因素。而国内出版业面对挑战,除了版权输出和直接销售本版书这两种方式,已经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这将对中国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更大的机遇。
很多国内出版机构已经与国外的出版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策划选题,海内外同步上市,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的图书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有的图书针对海外读者量身定做,直接在海外组稿、制作、销售,市场表现非常不俗。还有一些国内的出版社把国外出版巨头引进中国,合作组建出版公司,实现共同造船出海,目的是将其作为一个衔接中国与国际出版产业双向发展的平台,既把优秀的国际出版资源引进中国,又借助国际的出版文化资源和遍布全球的图书销售网络,促进中国精品图书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过去,国内出版业‘走出去’的过程相对被动,坐等海外出版商的发现,由于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中,错失了许多优秀作品走向国际的良机,这尤其以文学图书更为突出。通过中外合作出版的新模式,双方优势资源得以互补,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走出去’战略将实现主动出击市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是对外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勇于担当重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版权贸易逆差逐渐缩小。2005年,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为1:7.2,2010年已经提高至1:2.9。但是,这在当今的出版全球化时代还远远不够,我国出版业的海外市场占有量相对于庞大的全球图书市场而言还极为有限,输出版图书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贡献率离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各出版机构更加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出去,把国外先进的思想技术引入进来,为中国以及海外的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通过梳理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仿佛可以把握到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脉搏,听到“走出去”坚实的足音。在国外主流销售渠道看到丰富多彩的中国出版物,是我国出版人的梦想。任凭前路艰险,出版人行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