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达到解题的最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 策略 学生 解决问题 多样化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达到解题的最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画图的策略
画图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它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线段图:在教学"倍数问题"时,要想让学生掌握好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教学策略就是画图,做到数形结合,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直观来理解。例如"学校买来两种书,故事书有7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多少本?"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先画出一倍量,即故事书的本数,再画出三倍量,即科技书的本数,最后表示出问题。这种数形结合的做法,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示意图:教学"小船在南北两岸之间行驶,小船先从南岸行驶到北岸,再从北岸行驶到南岸,这样行驶了99次,小船在南岸还是在北岸?"这样的问题时,我就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船行驶奇数次后在北岸,行驶偶数次后在南岸,问题迎刃而解。
(3)集合图:它是很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例如"三年一班的学生喜欢游泳和打乒乓球的人数调查情况:喜欢游泳的有29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3人,兩种运动都喜欢的有12人,这个班共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画一个集合图就能很容易解决了。
2、推理的策略
"推理"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过去我们所说的"分析法"和"综合法"都可以看作是逻辑推理的方法。所谓逻辑推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它是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出答案。例如:"小王、小张和小李三个人中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工人。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数,农民比小张年龄小"可推理出"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那么小李一定是农民了",由条件"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可推理出"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张不是教师,那么小王一定是教师,剩下的小张一定是工人了"。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3、猜想尝试的策略
猜想尝试的策略,简单的说就是你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猜一猜来进行尝试。但是猜测的结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并且要把猜测的结果,放到问题中去进行调整。例如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我引导学生在列表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腿多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怎么办?把鸡的只数调整一下。实际就是一边尝试一边调整,然后通过列表来解决这些问题。把猜测的结果放到问题中间进行调整,直到发现了正确的答案。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策略还有许多,解题有法而无定法,重要的是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解题要灵活多变,解题方法要多样化,讲究策略,既要遵循常规,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要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巧妙解题,从中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迅速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题中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但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策略选择,即使是同一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策略选择。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好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底选择哪种策略,选择权更多时要交给学生,那才是他们想要的,体现他们思维过程的方法。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别,都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巩固、深化策略的阶段,教师仍不应急于对学生的策略作出评价,而应给学生阐明和讨论策略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较不同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教师可在学生采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已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特点,适用哪些情况?还采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不同策略之间有无一定的本质联系?学生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思考,就能对策略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悟性。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质疑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总是勇往直前,不太愿意回头看路,而恰恰是由于没有回头看路,学生得到的是某个数学知识的结论,没有能够得到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一般在解题(转下页)
【关键词】 策略 学生 解决问题 多样化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达到解题的最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画图的策略
画图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它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线段图:在教学"倍数问题"时,要想让学生掌握好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教学策略就是画图,做到数形结合,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直观来理解。例如"学校买来两种书,故事书有7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多少本?"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先画出一倍量,即故事书的本数,再画出三倍量,即科技书的本数,最后表示出问题。这种数形结合的做法,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示意图:教学"小船在南北两岸之间行驶,小船先从南岸行驶到北岸,再从北岸行驶到南岸,这样行驶了99次,小船在南岸还是在北岸?"这样的问题时,我就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船行驶奇数次后在北岸,行驶偶数次后在南岸,问题迎刃而解。
(3)集合图:它是很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例如"三年一班的学生喜欢游泳和打乒乓球的人数调查情况:喜欢游泳的有29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3人,兩种运动都喜欢的有12人,这个班共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画一个集合图就能很容易解决了。
2、推理的策略
"推理"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过去我们所说的"分析法"和"综合法"都可以看作是逻辑推理的方法。所谓逻辑推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它是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出答案。例如:"小王、小张和小李三个人中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工人。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数,农民比小张年龄小"可推理出"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那么小李一定是农民了",由条件"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可推理出"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张不是教师,那么小王一定是教师,剩下的小张一定是工人了"。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3、猜想尝试的策略
猜想尝试的策略,简单的说就是你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猜一猜来进行尝试。但是猜测的结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并且要把猜测的结果,放到问题中去进行调整。例如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我引导学生在列表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腿多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怎么办?把鸡的只数调整一下。实际就是一边尝试一边调整,然后通过列表来解决这些问题。把猜测的结果放到问题中间进行调整,直到发现了正确的答案。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策略还有许多,解题有法而无定法,重要的是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解题要灵活多变,解题方法要多样化,讲究策略,既要遵循常规,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要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巧妙解题,从中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迅速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题中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但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策略选择,即使是同一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策略选择。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好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底选择哪种策略,选择权更多时要交给学生,那才是他们想要的,体现他们思维过程的方法。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别,都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巩固、深化策略的阶段,教师仍不应急于对学生的策略作出评价,而应给学生阐明和讨论策略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较不同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教师可在学生采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已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特点,适用哪些情况?还采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不同策略之间有无一定的本质联系?学生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思考,就能对策略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悟性。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质疑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总是勇往直前,不太愿意回头看路,而恰恰是由于没有回头看路,学生得到的是某个数学知识的结论,没有能够得到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一般在解题(转下页)